李學川

《針灸逢源》~ 卷五 (21)

回本書目錄

卷五 (21)

1. 徐氏八法證治

健忘易失。言語不紀。通里,少衝,心俞

心氣虛損。或歌或笑。靈道,通里,心俞

心中驚悸。言語錯亂。少海,少府,後谿,心俞

心中虛惕。神思不安。通里,心俞,膽俞,乳根

心驚。中風不省人事。百會,中衝,大敦

心藏諸虛。怔忡驚悸。通里,陰郄,心俞

心虛膽寒。四體顫掉。通里,膽俞,臨泣

(以上諸症俱手厥陰經內關為主)

一凡治病先取後谿為主。次取各穴應之。

手足攣急。屈伸艱難。

曲池,尺澤,合谷,陽陵泉,行間

手足俱顫。不能握物行步。曲池,陽谿,腕骨,陽陵泉,絕骨,太衝,公孫

頸項強痛。不能回顧。風府,風池,承漿

兩腮頰痛紅腫。大迎,頰車,合谷

咽喉閉塞。水粒不下。商陽,十宣,天突,照海

雙鵝風。喉閉不通。少商,十宣,金津,玉液

單鵝風。喉中腫痛。關衝,合谷,天突

偏正頭風。兩額角痛。

臨泣,絲竹空,太陽紫脈,合谷,列缺

兩眉角痛。頭維,橫竹,陽白,印堂,合谷

頭目昏沉。太陽痛。頭維,太陽紫脈,合谷

頭項拘急。引肩背痛。百會,承漿,肩井,中渚

醉頭風。嘔吐不止。惡聞人言。

百勞,合谷,列缺,湧泉

眼赤腫。衝風淚下。臨泣,攢竹,合谷,小骨空

破傷風因他事觸發。渾身發熱項強。

太陽紫脈,合谷,十宣,大敦,行間

(以上諸症。俱手太陽經後谿為主。)

一凡治病先取申脈為主。次取各穴應之。

腰背強。不可俯仰。膏肓俞,腰俞,委中

肢節煩痛牽引腰腳。肩髃,曲池,陽陵,崑崙

中風不省人事。

百會,印堂,合谷,大敦,中衝

中風不語。前頂,啞門,人中,合谷,少商

中風半身癱瘓。手三里,合谷,腕骨,風市,絕骨,三陰交,行間

中風偏枯。疼痛無時

肩髃,曲池,太淵,三里,絕骨,崑崙

中風四肢麻痹不仁。

肘髎,上廉,魚際,風市,膝關,三陰交

中風手足瘙癢不能握物。

臑會,合谷,腕骨,風市,陽陵,行間

中風口眼喎斜。牽連不已,人中,合谷,太淵,十宣,童子髎,頰車(針入一分。沿皮向下透地倉穴。喎右寫左喎左寫右)

中風口噤不開。言語謇澀。

頰車,地倉,人中,合谷

中風角弓反張。眼目盲視。百會,百勞,合谷

曲池,十宣,陽陵泉,行間

腰脊項背疼痛。人中,肩井,腎俞,委中

腰痛起止艱難。膏肓,腎俞,委中,然谷

手臂背生毒。名附骨疸。天府,曲池,委中

手背生毒。名附筋發背。

合谷,液門,中渚,外關

足背生毒。名曰發背。委中,內庭,俠谿,行間

鬢髭發毒。太陽,合谷,外關,太谿

項腦攻瘡。強間,百勞,合谷,委中

背胛生癰。曲池,液門,外關,內關,十宣,委中,俠谿

(以上諸症俱足太陽經申脈為主)

一凡治病。先取臨泣為主。次取各穴應之。

足跗腫痛久不能消。行間,申脈

白話文:

徐氏八法證治

健忘、容易遺忘事情,言語不連貫。取通里、少衝、心俞穴。

心氣虛損,有時唱歌有時大笑。取靈道、通里、心俞穴。

心中驚悸,言語錯亂。取少海、少府、後谿、心俞穴。

心中空虛不安,精神恍惚。取通里、心俞、膽俞、乳根穴。

心驚,中風昏迷不省人事。取百會、中衝、大敦穴。

心臟虛弱,心神不安、驚悸。取通里、陰郄、心俞穴。

心虛膽寒,四肢顫抖。取通里、膽俞、臨泣穴。

(以上諸症皆以手厥陰經內關穴為主穴)

治療以上疾病,先取後谿穴為主穴,再根據情況取其他穴位。

手腳攣縮僵硬,屈伸困難。取曲池、尺澤、合谷、陽陵泉、行間穴。

手腳都顫抖,無法拿取東西或行走。取曲池、陽谿、腕骨、陽陵泉、絕骨、太衝、公孫穴。

頸項僵硬疼痛,無法回頭。取風府、風池、承漿穴。

兩腮頰部疼痛紅腫。取大迎、頰車、合谷穴。

咽喉阻塞,無法吞咽飲食。取商陽、十宣、天突、照海穴。

雙側鵝口瘡(雙鵝風),喉嚨阻塞不通。取少商、十宣、金津、玉液穴。

單側鵝口瘡(單鵝風),喉嚨腫痛。取關衝、合谷、天突穴。

偏頭痛或正頭痛,兩側太陽穴疼痛。取臨泣、絲竹空、太陽穴(太陽紫脈)、合谷、列缺穴。

兩眉角疼痛。取頭維、橫竹、陽白、印堂、合谷穴。

頭昏沉,太陽穴疼痛。取頭維、太陽穴(太陽紫脈)、合谷穴。

頭項僵硬疼痛,牽連到肩背。取百會、承漿、肩井、中渚穴。

醉酒頭痛,嘔吐不止,討厭聽到別人說話。取百勞、合谷、列缺、湧泉穴。

眼睛紅腫,風吹淚流。取臨泣、攢竹、合谷、小骨空穴。

破傷風因其他原因誘發,全身發熱,項部僵硬。取太陽穴(太陽紫脈)、合谷、十宣、大敦、行間穴。

(以上諸症皆以手太陽經後谿穴為主穴)

治療以上疾病,先取申脈穴為主穴,再根據情況取其他穴位。

腰背僵硬,無法彎腰挺背。取膏肓俞、腰俞、委中穴。

肢節疼痛,牽連到腰腳。取肩髃、曲池、陽陵泉、崑崙穴。

中風昏迷不省人事。取百會、印堂、合谷、大敦、中衝穴。

中風不能說話。取前頂、啞門、人中、合谷、少商穴。

中風半身癱瘓。取手三里、合谷、腕骨、風市、絕骨、三陰交、行間穴。

中風偏癱,疼痛無規律。取肩髃、曲池、太淵、手三里、絕骨、崑崙穴。

中風四肢麻木無知覺。取肘髎、上廉、魚際、風市、膝關、三陰交穴。

中風手腳發癢,無法拿取東西。取臑會、合谷、腕骨、風市、陽陵泉、行間穴。

中風口眼歪斜,持續不斷。取人中、合谷、太淵、十宣、童子髎、頰車穴(針刺一寸,沿皮膚向下透刺到地倉穴,右側歪斜則刺左側,左側歪斜則刺右側)。

中風嘴巴緊閉,言語含糊不清。取頰車、地倉、人中、合谷穴。

中風角弓反張,眼盲。取百會、百勞、合谷、曲池、十宣、陽陵泉、行間穴。

腰脊項背疼痛。取人中、肩井、腎俞、委中穴。

腰痛,活動困難。取膏肓、腎俞、委中、然谷穴。

手臂背面長毒瘡,名為附骨疽。取天府、曲池、委中穴。

手背長毒瘡,名為附筋發背。取合谷、液門、中渚、外關穴。

足背長毒瘡,名為發背。取委中、內庭、俠谿、行間穴。

鬢角鬍鬚長毒瘡。取太陽穴、合谷、外關、太谿穴。

項部及腦後長瘡。取強間、百勞、合谷、委中穴。

背胛部長癰腫。取曲池、液門、外關、內關、十宣、委中、俠谿穴。

(以上諸症皆以足太陽經申脈穴為主穴)

治療以上疾病,先取臨泣穴為主穴,再根據情況取其他穴位。

足跗部腫痛,久治不愈。取行間、申脈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