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洲

《針灸大成》~ 卷十 (16)

回本書目錄

卷十 (16)

1. 嬰童雜症

◎潮熱方:不拘口內生瘡,五心煩熱,將吳茱萸八分,燈心一束,和水搗爛成一餅,貼在男左女右腳心裡,裹住,退藥後,推三關十下。

一、虛瘧:補脾土四百,推三關、運八卦、推腎經、肺經、清天河水各三百。

二、食瘧:推三關、運八卦各一百,清天河水二百,推脾土三百,肺經四百。

三、痰瘧:推肺經四百,推三關、運八卦、補脾土、清天河水各二百。

四、邪瘧:推肺經四百,推三關、六腑各三百,運八卦、補脾土、清天河水各二百,各隨症加減,五臟四指,六腑一截二指。

五、痢赤白相兼,寒熱不調,感成此疾:用薑汁車前草汁,略推三關、退六腑、清天河水,水底撈月,分陰陽。

六、禁口痢:運八卦,開胸,陰陽,揉臍為之。推三關,退六腑,大腸經各一百,清天河水四十,推脾土五十,水底撈月一十,鳳凰展翅,瀉用蒜推。補脾土,用薑推。

七、頭疼:推三關、分陰陽、補脾土、揉大腸經各一百,煅七壯,揉陰池一百;不止,掐陽池。

八、肚痛:推三關、分陰陽、推脾土各一百,揉臍五十,腹脹推大腸;不止,掐承山穴。

九、濕瀉不響:退六腑、揉臍及龜尾各二百,分陰陽、推脾土各一百,水底撈月三十。

十、冷瀉響:推三關二百,分陰陽一百,推脾土五十,黃蜂入洞,揉臍及龜尾各三百,天門入虎口、揉斗肘各三十。

十一、治口內走馬疳:牙上有白泡,退六腑、分陰陽各一百,水底撈月、清天河水各三十,鳳凰展翅,先推,後用黃連、五倍子煎水,雞毛口中洗。

◎小兒眼光指冷:將醋一鐘,皂角一片,燒灰為末,貼心窩。若吐即去藥,用綠豆七粒,水浸研細,和尿鹼為餅,貼囟門。

◎小兒四肢冷:將明礬錢半,炒鹽三錢,黃蠟二錢,貼臍上。若氣急,取竹瀝服之。

◎小兒遍身熱不退:用明礬一錢,雞清調勻,塗四心即退。若不退,用桃仁七個,酒半鐘,擂爛,貼在鬼眼便好。

◎小兒肚脹作渴、眼光:用生薑,蔥白一根,酒半鐘,擂爛吞下,則眼不光,又將雄黃不拘多少,燒熱放在臍上,揉之即安。腳麻用散麻煎水,四心揉之。

◎小兒膀胱氣:將黃土一塊,皂角七個,焙為末,用醋和黃土炒過為餅,貼尾閭好。

◎小兒遍身腫:用胡椒,糯米,綠豆各七粒,黃土七錢,醋一鐘,通炒過,袱包遍身拭之,即消。

◎小兒不開口:將朱砂一錢研末,吹入鼻中即安。

◎小兒咳嗽:掐中指第一節三下,若眼垂,掐四心。

◎小兒身跳:推腎筋後四心揉之。

白話文:

◎潮熱方: 不論口腔內是否有潰瘍,或是手心、腳心發熱,將吳茱萸八分和燈心草一束,加水搗爛成泥狀,做成餅狀,貼在男孩左腳心或女孩右腳心,用布包好。等藥效過去後,在手部的三關穴位推十次。

一、虛弱引起的瘧疾: 推揉脾土穴位四百次,推三關穴、運八卦穴、推腎經、肺經、清天河水穴各三百次。

二、飲食積滯引起的瘧疾: 推三關穴、運八卦穴各一百次,清天河水穴二百次,推脾土穴三百次,肺經穴四百次。

三、痰多引起的瘧疾: 推肺經穴四百次,推三關穴、運八卦穴、補脾土穴、清天河水穴各二百次。

四、外邪入侵引起的瘧疾: 推肺經穴四百次,推三關穴、六腑穴各三百次,運八卦穴、補脾土穴、清天河水穴各二百次。以上可根據症狀輕重增減次數。五臟穴位用四根手指按揉,六腑穴位用一節手指或兩根手指按揉。

五、痢疾,兼有紅、白分泌物,忽冷忽熱,是由感冒引起的: 用薑汁和車前草汁,稍微推揉三關穴,退六腑穴,清天河水穴,再做水底撈月手法,並分辨陰陽。

六、禁食引起的痢疾: 運八卦穴,打開胸腔,分辨陰陽,揉臍。推三關穴、退六腑穴、大腸經穴各一百次,清天河水穴四十次,推脾土穴五十次,水底撈月手法十次,鳳凰展翅手法,腹瀉時用蒜頭推揉。補脾土穴用薑推揉。

七、頭痛: 推三關穴、分陰陽穴、補脾土穴、揉大腸經穴各一百次,用艾草灸七壯,揉陰池穴一百次;若沒好轉,掐陽池穴。

八、肚子痛: 推三關穴、分陰陽穴、推脾土穴各一百次,揉臍五十次,腹脹時推揉大腸穴;若沒好轉,掐承山穴。

九、濕氣引起的腹瀉,但無腸鳴聲: 退六腑穴、揉臍和龜尾穴各二百次,分陰陽穴、推脾土穴各一百次,水底撈月手法三十次。

十、腹瀉,伴有腸鳴聲: 推三關穴二百次,分陰陽穴一百次,推脾土穴五十次,做黃蜂入洞手法,揉臍和龜尾穴各三百次,做天門入虎口手法,揉斗肘穴各三十次。

十一、治療口內走馬疳: 牙齦上有白色水泡,退六腑穴、分陰陽穴各一百次,水底撈月手法、清天河水穴各三十次,鳳凰展翅手法,先推拿,再用黃連和五倍子煎水,用雞毛沾取藥水清洗口腔。

◎小兒眼睛無神,手腳冰冷: 將一鍾醋,加入一片皂角燒成的灰,攪拌成末,貼在心窩處。若有嘔吐現象,立即去除藥膏,用七粒綠豆,泡水磨細,和尿鹼攪拌成泥狀,貼在囟門。

◎小兒四肢冰冷: 將明礬半錢、炒鹽三錢、黃蠟二錢,混合貼在肚臍上。若有呼吸急促,服用竹瀝。

◎小兒發燒不退: 用明礬一錢,和雞蛋清調勻,塗抹在手心、腳心等四肢末端,即可退燒。若不退燒,用七個桃仁,加入半盅酒,搗爛成泥,貼在太陽穴附近即可。

◎小兒肚子脹,口渴,眼睛無神: 用生薑和一根蔥白,加入半盅酒,搗爛吞下,眼睛就會恢復正常。再將雄黃不拘量多少,加熱後放在肚臍上,揉搓即可安穩。腳麻時用散麻煎水,揉搓四肢末端。

◎小兒膀胱脹氣: 將一塊黃土和七個皂角,烘烤成末,用醋和黃土炒過,做成餅狀,貼在尾椎骨處即可。

◎小兒全身腫脹: 用胡椒、糯米、綠豆各七粒,黃土七錢,醋一盅,全部炒過,用布包著擦拭全身,即可消腫。

◎小兒不肯張嘴: 將朱砂一錢磨成粉末,吹入鼻中即可。

◎小兒咳嗽: 掐中指第一節三次,若眼皮下垂,掐揉四肢末端。

◎小兒身體抽動: 推揉腎經後再揉四肢末端。

◎小兒喉嚨有聲音: 掐大拇指第二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