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大成》~ 卷七 (30)
卷七 (30)
1. 足部
◎環跳:主中風濕,股膝攣痛,腰痛。
◎風市:主中風,腿膝無力,腳氣,渾身瘙癢,麻痺。
◎陽陵泉:主冷痺偏風,霍亂轉筋。
◎懸鐘:主胃熱腹脹,脅痛,腳氣,腳脛濕痺,渾身瘙癢,趾疼。
◎足三里:主中風中濕,諸虛耳聾,上牙疼,痺風,水腫,心腹鼓脹,噎膈哮喘,寒濕腳氣。上、中、下部疾,無所不治。
◎豐隆:主痰暈,嘔吐哮喘。
◎內庭:主痞滿。患右灸左,患左灸右,覺腹響是效。及婦人食蠱,行經頭暈,小腹痛。
◎委中:治同環跳症。
◎承山:主痔漏,轉筋。
◎飛揚:主行步如飛。
◎金門:主癲癇。
◎崑崙:主足腿紅腫,齒痛。
◎申脈:主晝發痓,足腫,牙痛。
◎血海:主一切血疾及諸瘡。
◎陰陵泉:主脅腹脹滿,中、下部疾皆治。
◎三陰交:主痞滿痼冷,疝氣,腳氣,遺精,婦人月水不調,久不成孕,難產,赤白帶下,淋漓。
◎公孫:主痰壅胸膈,腸風下血,積塊,婦人氣蠱。
◎太衝:主腫滿,行步艱難,霍亂,手足轉筋。
◎行間:主渾身蠱脹,單腹蠱脹,婦人血蠱。
◎大敦:主諸疝,陰囊腫,腦衄,破傷風,小兒急慢驚風等症。
◎隱白:主心脾痛。
◎築賓:主氣疝。
◎照海:主夜發痓,大便閉,消渴。
◎太谿:主消渴,房勞,不稱心意,婦人水蠱。
◎然谷:主喉痺,唾血,遺精,溫瘧,疝氣,足心熱,小兒臍風。
◎湧泉:主足心熱,疝氣,賁豚,血淋,氣痛。
白話文:
**◎環跳穴:**主要治療中風引起的半身不遂、風濕病、大腿和膝蓋的肌肉痙攣疼痛,以及腰痛。
**◎風市穴:**主要治療中風、腿和膝蓋無力、腳氣病、全身皮膚搔癢、麻木。
**◎陽陵泉穴:**主要治療因寒冷引起的痺症(肢體麻木、疼痛)、半身不遂、霍亂導致的抽筋。
**◎懸鐘穴:**主要治療胃熱引起的腹脹、脅肋疼痛、腳氣病、小腿濕痺、全身皮膚搔癢、腳趾疼痛。
**◎足三里穴:**主要治療中風、濕氣引起的疾病、各種虛弱引起的耳聾、上牙疼痛、風痺、水腫、心腹脹滿、食道阻塞、哮喘、寒濕引起的腳氣病。幾乎可以治療身體上、中、下部的各種疾病。
**◎豐隆穴:**主要治療痰引起的頭暈、嘔吐、哮喘。
**◎內庭穴:**主要治療腹部脹滿。如果右邊不舒服,就灸左邊穴位,反之亦然,感到肚子咕嚕叫就表示有效。也治療婦女因寄生蟲引起的食慾異常、月經來時頭暈、小腹疼痛。
**◎委中穴:**治療與環跳穴相同的症狀。
**◎承山穴:**主要治療痔瘡、抽筋。
**◎飛揚穴:**主要治療走路輕快如飛的狀況。
**◎金門穴:**主要治療癲癇。
**◎崑崙穴:**主要治療足部和小腿紅腫、牙痛。
**◎申脈穴:**主要治療白天發作的抽搐、足部腫脹、牙痛。
**◎血海穴:**主要治療所有血液方面的疾病和各種瘡瘍。
**◎陰陵泉穴:**主要治療脅腹脹滿,身體上、中、下部的疾病都可以治療。
**◎三陰交穴:**主要治療腹部脹滿、長期的虛冷、疝氣、腳氣病、遺精、婦女月經不調、長期不孕、難產、白帶過多、淋漓不盡。
**◎公孫穴:**主要治療痰阻塞胸膈、腸風下血(痔瘡出血)、腹部腫塊、婦女因氣滯引起的腹部腫脹。
**◎太衝穴:**主要治療腫脹、行走困難、霍亂、手腳抽筋。
**◎行間穴:**主要治療全身的腹部脹滿、單純的腹部脹滿、婦女因血滯引起的腹部腫脹。
**◎大敦穴:**主要治療各種疝氣、陰囊腫大、腦溢血、破傷風、小兒急慢性驚風等症狀。
**◎隱白穴:**主要治療心脾疼痛。
**◎築賓穴:**主要治療氣疝。
**◎照海穴:**主要治療夜間發作的抽搐、大便不通暢、糖尿病(消渴症)。
**◎太谿穴:**主要治療糖尿病(消渴症)、房事過度導致的疾病、心情不愉快、婦女因水液停滯引起的腹部腫脹。
**◎然谷穴:**主要治療咽喉腫痛、咳血、遺精、溫瘧(反覆發燒)、疝氣、足心發熱、小兒臍風(新生兒臍部感染)。
**◎湧泉穴:**主要治療足心發熱、疝氣、小腹氣衝上逆、血尿、氣痛。
2. 背部
◎大杼:主偏身發熱,癉瘧咳嗽。
◎神道:主背上怯怯乏氣。
◎至陽:主五疸痞滿。
◎命門:主老人腎虛腰疼,及諸痔脫肛,腸風下血。
◎風門:主易感風寒,咳嗽痰血,鼻衄,一切鼻病。
◎肺俞:主內傷外感,咳嗽吐血,肺癰,肺痿,小兒龜背。
◎膈俞:主胸脅心痛,痰瘧痃癖,一切血疾。
◎肝俞:主吐血,目暗,寒疝。
◎長強:主痔漏。
◎膽俞:主脅滿,乾嘔,驚怕,睡臥不安,酒疸目黃,面發赤斑。
◎脾俞:主內傷脾胃,吐泄,瘧,痢,喘急,黃疸,食症,吐血,小兒慢脾風。
◎三焦俞:主脹滿積塊,痢疾。
◎胃俞:主黃疸,食畢頭眩,瘧疾,善飢不能食。
◎腎俞:主諸虛,令人有子,及耳聾,吐血,腰痛,女勞疸,婦人赤白帶下。
◎小腸俞:主便血下痢,便黃赤。
◎大腸俞:主腰脊痛,大小便難,或泄痢。
◎膀胱俞:主腰脊強,便難腹痛。
◎凡五臟瘧,灸五臟俞。
◎譩譆:主諸瘧,久瘧眼暗。
◎意舍:主脅滿嘔吐。
白話文:
背部
**◎大杼穴:**主要治療身體一側發熱、瘧疾、咳嗽。
**◎神道穴:**主要治療背部虛弱、氣力不足。
**◎至陽穴:**主要治療各種黃疸、腹部脹滿。
**◎命門穴:**主要治療老年人腎虛引起的腰痛、各種痔瘡、脫肛、腸風下血(腸道出血)。
**◎風門穴:**主要治療容易感受風寒、咳嗽帶痰或血絲、流鼻血、各種鼻病。
**◎肺俞穴:**主要治療內傷或外感引起的疾病、咳嗽、吐血、肺癰(肺部膿腫)、肺痿(肺功能衰退)、小兒脊椎彎曲。
**◎膈俞穴:**主要治療胸部、脅肋部、心臟疼痛、痰瘧、癗癖(腹部腫塊)、各種血症。
**◎肝俞穴:**主要治療吐血、視力模糊、寒疝(睪丸或腹股溝疼痛腫脹)。
**◎長強穴:**主要治療痔瘡、肛漏。
**◎膽俞穴:**主要治療脅肋部脹滿、噁心、驚恐、睡眠不安、黃疸、眼睛發黃、面部發紅斑點。
**◎脾俞穴:**主要治療因脾胃內傷引起的疾病、嘔吐腹瀉、瘧疾、痢疾、喘促、黃疸、食積、吐血、小兒慢脾風(小兒脾胃功能虛弱引起的疾病)。
**◎三焦俞穴:**主要治療腹部脹滿、腫塊、痢疾。
**◎胃俞穴:**主要治療黃疸、飯後頭暈、瘧疾、容易飢餓但吃不下東西。
**◎腎俞穴:**主要治療各種虛弱症狀、有助於生育、耳聾、吐血、腰痛、女勞疸(婦女因勞累引起的黃疸)、婦女赤白帶下。
**◎小腸俞穴:**主要治療便血、腹瀉、大便呈黃色或紅色。
**◎大腸俞穴:**主要治療腰背疼痛、大小便困難、或腹瀉。
**◎膀胱俞穴:**主要治療腰背僵硬、小便困難、腹痛。
◎凡是五臟的瘧疾,可以針灸五臟的俞穴。
**◎譩譆穴:**主要治療各種瘧疾,以及久病造成的視力模糊。
**◎意舍穴:**主要治療脅肋部脹滿、嘔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