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洲

《針灸大成》~ 卷七 (9)

回本書目錄

卷七 (9)

1. 足少陽膽經考正穴法

◎風市:

膝上外廉兩筋中,以手著腿,中指盡處是。針五分,灸五壯。

主中風腿膝無力,腳氣,渾身搔癢,麻痺,厲風瘡。

◎中瀆:

髀外膝上五寸分肉間陷中。足少陽絡,別走厥陰。《銅人》灸五壯,針五分,留七呼。

主寒氣客於分肉間,攻痛上下,筋痺不仁。

◎陽關:

陽陵泉上三寸,犢鼻外陷中。《銅人》針五分,禁灸。

主風痺不仁,膝痛不可屈伸。

◎陽陵泉:

膝下一寸,外廉陷中,蹲坐取之。足少陽所入為合土。《難經》曰:『筋會陽陵泉。』疏曰:『筋病治此。』《銅人》針六分,留十呼,得氣即瀉。又宜灸留針,日灸七壯,至七七壯。《素注》灸三壯。《明下》灸一壯。

主膝伸不得屈,髀樞膝骨冷痺,腳氣,膝股內外廉不仁,偏風半身不遂,腳冷無血色,苦嗌中介然,頭面腫,足筋攣。

◎陽交(一名別陽,一名足窌):

足外踝上七寸,斜屬三陽分肉之間,陽維之郄。《銅人》針六分,留七呼,灸三壯。

主胸滿腫,膝痛足不收,寒厥驚狂,喉痺,面腫,寒痺,膝䯒不收。

◎外丘:

外踝上七寸,少陽所生。《銅人》針三分,灸三壯。

主胸脹滿,膚痛痿痺,頸項痛,惡風寒,猘犬傷毒不出,發寒熱,速以三壯艾,可灸所嚙處,及足少陽絡。癲疾,小兒龜胸。

◎光明:

外踝上五寸。足少陽之絡,別走厥陰。《銅人》針六分,留七呼,灸五壯。《明下》灸七壯。

主淫濼,脛酸䯒疼,不能久立,熱病汗不出,卒狂。與陽輔療法同,虛則痿躄,坐不能起,補之。實則足䯒熱膝痛,身體不仁,善嚙頰,瀉之。

◎陽輔(一名分肉):

足外踝上四寸,輔骨前,絕骨端三分,去丘墟七寸,足少陽所行為經火。膽實瀉之。《素注》針三分。又曰:針七分,留十呼。《銅人》灸三壯,針五分,留七呼。

主腰溶溶如坐水中,膝下浮腫,筋攣。百節酸痛,實無所知。諸節盡痛,痛無常處。腋下腫痿,喉痺,馬刀挾癭,膝䯒酸,風痺不仁,厥逆,口苦太息,心脅痛,面塵,頭角頷痛,目銳眥痛,缺盆中腫痛,汗出振寒,瘧、胸中、脅、肋、髀、膝外至絕骨外踝前痛,善潔面青。

◎懸鐘(一名絕骨):

足外踝上三寸動脈中,尋摸尖骨者是。足三陽之大絡。按之陽明絡絕,乃取之。《難經》曰:『髓會絕骨。』疏曰:『髓病治此。』袁氏曰:『足能健步,以髓會絕骨也。』《銅人》針六分,留七呼,灸五壯。《指微》云:『斜入針二寸許,灸七壯,或五壯。』

主心腹脹滿,胃中熱,不嗜食,腳氣,膝䯒痛,筋骨攣痛足不收,逆氣,虛勞寒損,憂恚,心中咳逆,泄注,喉痺,頸項強,腸痔瘀血,陰急,鼻衄,腦疽,大小便澀,鼻中乾,煩滿狂易,中風手足不隨。

白話文:

足少陽膽經考正穴法

◎風市:

位於膝蓋上方外側,兩條肌肉之間,以中指按壓到盡頭處即是穴位。針刺五分,灸五壯。

主治中風導致腿膝無力、腳氣、全身搔癢、麻痺、以及風寒引起的皮膚病。

◎中瀆:

位於大腿外側,膝蓋上方五寸,肌肉凹陷處。足少陽經的絡脈在此分支,另行走向厥陰經。針刺五分,灸五壯,留針七呼。

主治寒氣入侵肌肉間隙,導致疼痛上下傳竄,以及筋脈痺痛麻木。

◎陽關:

位於陽陵泉穴上方三寸,犢鼻穴外側凹陷處。針刺五分,禁灸。

主治風寒痺痛導致肢體麻木,以及膝蓋疼痛,無法屈伸。

◎陽陵泉:

位於膝蓋下方一寸,外側凹陷處,需蹲坐取穴。是足少陽經氣血匯聚之處。《難經》記載:「筋會陽陵泉。」針刺六分,留針十呼,得氣後瀉法。也可用灸法,每日灸七壯,共灸七七四十九壯。《素問注》灸三壯,《明堂經》灸一壯。

主治膝蓋伸展困難,大腿外側及膝蓋骨冷痺、腳氣、膝蓋內外側麻木、半身不遂、腳冷無血色、咽喉異物感、頭面腫脹、足部筋攣。

◎陽交(一名別陽,一名足窌):

位於外踝骨上方七寸,斜向三陽經肌肉間,是陽維脈的郄穴。針刺六分,留針七呼,灸三壯。

主治胸部脹滿腫痛、膝蓋疼痛足部不能收縮、寒邪導致的厥逆驚狂、喉嚨阻塞、面部腫脹、寒痺、膝蓋屈伸不利。

◎外丘:

位於外踝骨上方七寸,是足少陽經氣血起始之處。針刺三分,灸三壯。

主治胸部脹滿、皮膚疼痛痿痺、頸項疼痛、怕風寒、狂犬病毒素入侵(可用艾灸患處及足少陽經絡)、發熱、以及癲癇、小兒雞胸。

◎光明:

位於外踝骨上方五寸,是足少陽經的絡脈,另行走向厥陰經。針刺六分,留針七呼,灸五壯。《明堂經》灸七壯。

主治陰部濕熱、脛骨酸痛、不能久站、熱病汗出不暢、以及突然發狂。與陽輔穴配合治療,虛證則表現為痿痺,坐起困難,需補益;實證則表現為足部腫脹、膝蓋疼痛、身體麻木、喜歡咬頰,需瀉法。

◎陽輔(一名分肉):

位於外踝骨上方四寸,腓骨前緣,距絕骨端三分,距丘墟穴七寸,是足少陽經行經之處,膽經實熱則瀉之。《素問注》針刺三分,亦有記載針刺七分,留針十呼。《銅人腧穴針灸圖經》灸三壯,針刺五分,留針七呼。

主治腰部酸軟無力如同坐在水中、膝蓋以下浮腫、筋攣、全身關節酸痛、疼痛部位不定、腋下腫脹痿痺、喉嚨阻塞、甲狀腺腫大、膝蓋酸痛、風寒痺痛、厥逆、口苦嘆氣、心脅疼痛、面部浮腫、頭角頷疼痛、眼眶外側疼痛、鎖骨上窩腫痛、汗出畏寒、瘧疾、胸脅肋大腿外側至外踝前疼痛、面部青白。

◎懸鐘(一名絕骨):

位於外踝骨上方三寸,動脈搏動處,摸到尖銳的骨頭即是。是足三陽經的大絡穴。《難經》記載:「髓會絕骨。」袁氏注:「足能健步,以髓會絕骨也。」針刺六分,留針七呼,灸五壯。《針灸資微》記載:斜刺二寸,灸七壯或五壯。

主治心腹部脹滿、胃中熱、不思飲食、腳氣、膝蓋疼痛、筋骨攣縮疼痛足部不能收縮、逆氣、虛勞體弱、憂鬱憤怒、咳嗽氣逆、泄瀉、喉嚨阻塞、頸項僵硬、腸痔瘀血、尿急、鼻出血、腦疽、大小便困難、鼻腔乾燥、煩躁易怒、中風手足不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