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洲

《針灸大成》~ 卷七 (2)

回本書目錄

卷七 (2)

1. 手厥陰心包經考正穴法

主熱病煩悶,汗不出,掌中熱,身如火,心痛煩滿,舌強。

白話文:

治療心包經相關疾病,例如發燒煩躁、不出汗、手掌發熱、全身燥熱、心痛胸悶、舌頭僵硬等症狀。

2. 手少陽經穴主治

《內經》曰:『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又云:『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人心湛寂,欲想不興,則精氣散在三焦,榮華百脈。及其想念一起,欲火熾然,翕撮三焦,精氣流溢,並與命門輸瀉而出,故號此府為三焦。

白話文:

《黃帝內經》說:「三焦是疏通水道的官府,水液由此而出。」又說:「上焦像霧氣般瀰漫,中焦像水泡般鼓動,下焦像溝渠般疏導。」人心清靜安寧,沒有慾望和妄想時,精氣就會散佈在三焦,滋養全身的經脈。等到念頭一起,慾望之火燃燒起來,就會收縮三焦,精氣流失,並與命門的精氣一起排出體外,因此將這個腑器稱為三焦。

3. 手少陽三焦經穴歌

二十三穴手少陽,關衝液門中渚旁,陽池外關支溝正,會宗三陽四瀆長,天井清冷淵消濼,臑會肩髎天髎堂,天牖翳風瘈脈青,顱息角孫絲竹張,和髎耳門聽有常(左右四十六穴)。

此一經起於關衝,終於耳門,取關衝、液門、中渚、陽池、支溝、天井、與井滎俞原經合也。

脈起手小指次指之端,上出次指之間,循手表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循臑外,上肩,交出足少陽之後,入缺盆,布膻中,散絡心包,下膈,遍屬三焦;其支者,從膻中上出缺盆,上項,俠耳後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頰至䪼;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至目銳眥。多氣少血,亥時氣血注此。

受手厥陰之交,中清之府,引道陰陽,開通閉塞,用藥動似盤珠,毋使刻舟求劍,聊著述於前篇,俟同志之再辨。

白話文:

手少陽三焦經總共有二十三個穴位,分別是關衝、液門、中渚,在它們旁邊的還有陽池、外關、支溝,接著是會宗、三陽絡、四瀆,然後是天井、清冷淵、消濼,再來是臑會、肩髎、天髎,然後是天牖、翳風、瘈脈,再接著是顱息、角孫、絲竹空,最後是和髎和耳門(左右兩邊加起來總共有四十六個穴位)。

這條經脈起始於關衝穴,終止於耳門穴,選取關衝、液門、中渚、陽池、支溝、天井這幾個穴位,符合井、滎、俞、原、經的穴位組合。

經脈從手小指的第二指節末端開始,向上經過第二指節的指縫間,沿著手腕背部,再經過前臂外側兩骨之間,向上通過手肘,沿著上臂外側,到達肩部,然後與足少陽經脈交會,進入鎖骨上窩,分佈於胸腔的膻中,散佈絡脈到心包,向下穿過橫膈膜,遍佈於三焦;它還有一個分支,從膻中向上出來到鎖骨上窩,上行到頸部,夾在耳朵後面直上,到耳上角,再向下彎曲到臉頰,抵達顴骨;還有一個分支,從耳後進入耳朵中,到達外眼角。這條經脈氣多血少,在亥時(晚上九點到十一點)氣血會注入此經。

這條經脈接受手厥陰心包經的交會,是三焦這個清淨之府的中心,引導陰陽之氣,疏通閉塞不通的地方,用藥效果如同轉動盤中的珍珠,靈活且快速,不要像刻舟求劍一樣固執不知變通,我姑且先將這些寫在前篇,等待有志同道合的人來進一步研究辨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