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大成》~ 卷六 (38)
卷六 (38)
1. 足少陰腎經考正穴法
◎神封:
靈墟下一寸六分陷中,去胸中行各二寸,仰而取之。《素注》針四分。《銅人》針三分,灸五壯。
主胸滿不得息,咳逆,乳癰,嘔吐,洒淅惡寒,不嗜食。
◎靈墟:
神藏下一寸六分陷中,去胸中行各二寸,仰而取之。《素注》針四分。《銅人》針三分,灸五壯。
主胸脅支滿,痛引胸不得息,咳逆,嘔吐,不嗜食。
◎神藏:
彧中下一寸六分陷中,去胸中行各二寸,仰而取之。《銅人》灸五壯,針三分。《素注》針四分。
主嘔吐,咳逆,喘不得息,胸滿,不嗜食。
◎彧中:
俞府下一寸六分陷中,去胸中行各二寸,仰而取之。《銅人》針四分,灸五壯。《明堂》灸三壯。
主咳逆喘息不能食,胸脅支滿,涎出多唾。
◎俞府:
氣舍下,璇璣旁,各二寸陷中,仰而取之。《素注》針四分,灸三壯。《銅人》針三分,灸五壯。
主咳逆上氣,嘔吐,喘嗽,腹脹不下食飲,胸中痛久喘,灸七壯效。
白話文:
足少陰腎經考正穴法
神封穴:在靈墟穴下1.6寸的凹陷處,距離胸部中線各2寸,仰臥取穴。 《素問注》記載針刺深度為4分;《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記載針刺深度為3分,灸5壯。 主治胸悶氣短、咳嗽逆氣、乳癰、嘔吐、惡寒發熱、食慾不振。
靈墟穴:在神藏穴下1.6寸的凹陷處,距離胸部中線各2寸,仰臥取穴。 《素問注》記載針刺深度為4分;《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記載針刺深度為3分,灸5壯。 主治胸脅部脹滿疼痛,疼痛牽引至胸部,氣短、咳嗽逆氣、嘔吐、食慾不振。
神藏穴:在彧中穴下1.6寸的凹陷處,距離胸部中線各2寸,仰臥取穴。《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記載針刺深度為3分,灸5壯;《素問注》記載針刺深度為4分。 主治嘔吐、咳嗽逆氣、呼吸困難、胸悶、食慾不振。
彧中穴:在俞府穴下1.6寸的凹陷處,距離胸部中線各2寸,仰臥取穴。《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記載針刺深度為4分,灸5壯;《明堂針灸經》記載灸3壯。 主治咳嗽逆氣、呼吸困難、不能進食、胸脅部脹滿、唾液分泌過多。
俞府穴:在氣舍穴下方,璇璣穴旁側,各距離2寸的凹陷處,仰臥取穴。 《素問注》記載針刺深度為4分,灸3壯;《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記載針刺深度為3分,灸5壯。 主治咳嗽逆氣、上氣喘息、嘔吐、咳嗽氣喘、腹部脹滿不能進食、胸痛、久喘,灸7壯療效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