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洲

《針灸大成》~ 卷六 (19)

回本書目錄

卷六 (19)

1. 足太陰脾經考正穴法

主胸中滿痛,賁膺,咳逆上氣,喉中作聲,婦人乳腫㿉癰。

◎胸鄉:

周榮下一寸六分,去胸中行各六寸,仰而取之。《銅人》針四分,灸五壯。

主胸脅支滿,引胸背痛不得臥,轉側難。

◎周榮:

中府下一寸六分,去胸中行各六寸,仰而取之。《銅人》針四分。

主胸脅滿不得俯仰,食不下,喜飲。咳唾穢膿,咳逆,多淫。

◎大包:

淵液下三寸,布胸脅中出九肋間。脾之大絡,總統陰陽諸絡,由脾灌溉五臟。《銅人》灸三壯,針三分。

主胸脅中痛,喘氣,實則身盡痛,瀉之;虛則百節盡皆縱,補之。

白話文:

足太陰脾經考正穴法

主要治療胸部滿悶疼痛、胃部飽脹、咳嗽氣逆、喉嚨異聲,以及婦女乳房腫痛、膿腫等症狀。

胸鄉穴:

在周榮穴向下1.6寸,距離胸部正中線各6寸,仰臥取穴。《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記載:針刺深度4分,艾灸5壯。

主治胸脅部脹滿,牽引至胸背疼痛,無法平臥,翻身困難。

周榮穴:

在中府穴向下1.6寸,距離胸部正中線各6寸,仰臥取穴。《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記載:針刺深度4分。

主治胸脅部脹滿,無法俯仰,食慾不振,喜愛飲水。咳嗽咳出污穢膿痰,咳嗽氣逆,性生活過度。

大包穴:

在淵液穴向下3寸,位於胸脅部,第九肋間隙外。是脾經的大絡穴,統攝陰陽諸經絡,由脾經輸布精氣灌溉五臟六腑。《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記載:艾灸3壯,針刺深度3分。

主治胸脅部疼痛,呼吸困難。穴位實證時,全身疼痛,應瀉法治療;穴位虛證時,全身關節疼痛鬆弛,應補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