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洲

《針灸大成》~ 卷五 (18)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8)

1. 八脈圖並治症穴

寒濕腳氣,發熱大痛:太衝委中三陰交。

腎虛腳氣紅腫,大熱不退:氣衝太谿公孫三陰交血海委中。

乾腳氣,膝頭並內踝及五指疼痛:膝關崑崙絕骨委中陽陵泉三陰交。

渾身脹滿,浮腫生水:氣海三里曲池合谷內庭行間三陰交。

單腹蠱脹,氣喘不息:膻中氣海水分三里行間三陰交。

心腹脹大如盆:中脘膻中水分三陰交。

四肢、面目浮腫大不退:人中合谷三里臨泣曲池三陰交。

婦人虛損形瘦,赤白帶下:百勞腎俞關元三陰交。

女人子宮久冷,不受胎孕:中極三陰交子宮。

女人經水正行,頭暈,小腹痛:陽交內庭合谷。

室女月水不調,臍腹痛疼:腎俞三陰交關元。

婦人產難,不能分娩:合谷三陰交獨陰。

○楊氏治症:

氣血兩蠱:行間關元水分公孫氣海臨泣。

五心煩熱:內關湧泉十宣大陵合谷四花。

氣攻胸痛:通里大陵。

心內怔忡:心俞內關神門。

咽喉閉塞:少商風池照海。

虛陽自脫:心俞然谷腎俞中極三陰交。

上八法,先刺主症之穴,隨病左右上下所在,取諸應穴,仍循捫導引,按法祛除。如病未已,必求合穴,須要停針待氣,使上下相接,快然無所苦,而後出針。或用艾灸亦可。在乎臨時機變,不可專拘於針也。

白話文:

寒濕腳氣,發熱疼痛:可用太衝、委中、三陰交穴。

腎虛腳氣紅腫,高燒不退:可用氣衝、太溪、公孫、三陰交、血海、委中穴。

乾燥性腳氣,膝蓋、內踝及腳趾疼痛:可用膝關、崑崙、絕骨、委中、陽陵泉、三陰交穴。

全身脹滿,水腫:可用氣海、三里、曲池、合谷、內庭、行間、三陰交穴。

單側腹部脹滿,氣喘:可用膻中、氣海、水分、三里、行間、三陰交穴。

心腹部脹大如盆:可用中脘、膻中、水分、三陰交穴。

四肢、面部水腫嚴重:可用人中、合谷、三里、臨泣、曲池、三陰交穴。

婦女體虛消瘦,赤白帶下:可用百勞、腎俞、關元、三陰交穴。

女性子宮長期冰冷,無法受孕:可用中極、三陰交、子宮穴(此穴位古籍記載較少,需參考其他資料)。

女性月經期間頭暈、小腹痛:可用陽交、內庭、合谷穴。

未婚女性月經不調,臍腹疼痛:可用腎俞、三陰交、關元穴。

婦女難產:可用合谷、三陰交、獨陰穴。

楊氏治療方法:

氣血兩虛:可用行間、關元、水分、公孫、氣海、臨泣穴。

五心煩熱:可用內關、湧泉、十宣、大陵、合谷、四花穴。

氣鬱胸痛:可用通里、大陵穴。

心悸不安:可用心俞、內關、神門穴。

咽喉阻塞:可用少商、風池、照海穴。

陽氣虛脫:可用心俞、然谷、腎俞、中極、三陰交穴。

以上八種治療方法,應先針刺主症穴位,再根據病情在左右上下取用相關穴位,並配合針灸手法,疏通經絡。如果病情沒有好轉,則需要尋找配穴,留針待氣,使氣血上下貫通,患者舒適後再拔針。也可以用艾灸治療。 治療需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不可死板拘泥於針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