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洲

《針灸大成》~ 卷五 (6)

回本書目錄

卷五 (6)

1. 臟腑井滎俞經合主治(《聚英》)

◎總論:

紀氏曰:『井之所治,不以五臟六腑,皆主心下滿。滎之所治,不以五臟六腑,皆主身熱。俞之所治,不以五臟六腑,皆主體重節痛。經之所治,不以五臟六腑,皆主喘嗽寒熱。合之所治,不以五臟六腑,皆主逆氣而泄。』

白話文:

紀氏說:井穴治療的病症,不論是哪個臟腑引起的,都治心下飽滿。滎穴治療的病症,不論是哪個臟腑引起的,都治身體發熱。俞穴治療的病症,不論是哪個臟腑引起的,都治身體沉重、關節疼痛。經穴治療的病症,不論是哪個臟腑引起的,都治喘咳、寒熱。合穴治療的病症,不論是哪個臟腑引起的,都治氣逆而瀉。

2. 十二經是動所生病補瀉迎隨(《聚英》)

《內經》曰:『十二經病,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又曰:『迎而奪之,隨而濟之。』又曰:『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難經》曰:『經脈行血氣,通陰陽,以榮於其身者也。其始平旦。從中焦,注手太陰肺寅。、陽明大腸卯。,陽明注足陽明胃辰。、太陰脾巳。,太陰注手少陰心午。、太陽小腸未。,太陽注足太陽膀胱申。、少陰腎酉。,少陰注手厥陰包絡戌。、少陽三焦亥。,少陽注足少陽膽子。、厥陰肝丑。,厥陰復注於手太陰明日寅時。,如環無端,轉相灌溉。』又曰:『迎隨者,知榮衛流行,經脈往來,隨其順逆而取之也。』

白話文:

《黃帝內經》說:「十二經脈的病症,如果是實證就用瀉法,如果是虛證就用補法,如果是熱證就用快速的針刺,如果是寒證就用留針的方式,如果不是實證也不是虛證,就依照經脈的特性來選用治療方法。」又說:「要順著氣血來疏導,逆著氣血來阻擋。」又說:「虛證要補其母經,實證要瀉其子經。」《難經》說:「經脈運行氣血,貫通陰陽,用來滋養身體。它們的開始時間是早上。從中焦開始,注入手太陰肺經(寅時),然後到手陽明大腸經(卯時),陽明經注入足陽明胃經(辰時),然後到足太陰脾經(巳時),太陰經注入手少陰心經(午時),然後到手太陽小腸經(未時),太陽經注入足太陽膀胱經(申時),然後到足少陰腎經(酉時),少陰經注入手厥陰心包經(戌時),然後到手少陽三焦經(亥時),少陽經注入足少陽膽經(子時),然後到足厥陰肝經(丑時),厥陰經又回到手太陰肺經(隔天寅時),像環一樣沒有盡頭,互相灌溉。」又說:「所謂迎隨,就是要了解營氣和衛氣的運行,經脈的往來,順著它的流向或是逆著它的流向來取穴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