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

《針灸聚英》~ 卷四上 (16)

回本書目錄

卷四上 (16)

1. 銅人指要賦

行針之士。要辨浮沉。脈明虛實。針別淺深。經脈絡脈之別。巨刺繆刺之分。經絡閉塞。須用砭針。疏導臟腑。寒溫必明。淺深補瀉。經氣之正。自有常數。漏水百刻。五十度周。經絡流注。各應其時。先脈訣病。次穴蠲疴。左手掐穴。右手置針。刺榮無傷衛。刺衛無傷榮。

氣悍則針小而入淺。氣澀則針大而入深。氣滑出疾。氣澀出遲。深則欲留。淺則欲疾。候其氣至。必辨於針。徐而疾者實。實而遲者虛。虛則實之。滿則泄之。菀陳則除之。邪勝則虛之。刺虛者須其實。刺實者須其虛。經氣已至。慎守勿失。謹守其法。勿更變也。賊邪新客。

未有定處。推之則前。引之則止。其來不可逢。其往不可追。損其有餘。補其不足。先去血脈。而後調之。無問其病。以平為期。若有若無。若得若失。五臟以定。九候以備。診脈病明。行針病愈。眾脈不見。眾凶不聞。外內相得。無以形先。可玩往來。乃施於人。手動若務。

針耀而勻。伏如橫弩。起如發機。見其鳥鳥。見其稷稷。從見其飛。不知其誰。靜意是義。觀適之變。是謂冥冥。莫知其形。如臨深淵。手如握虎。如待所貴。不知日暮。其氣已至。適而自護。五虛勿近。五實不遠。捫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彈而怒之。爪而下之。通而取之。

陰募在腹。陽俞在背。藏病取原。府病取合。藏俞治臟病。府募治腑病。出入導氣。補瀉同精。善行水者。不能注水。善穿水者。不能鑿凍。權衡以平。氣口成寸。以決死生。飲食入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食氣入胃。散精於肝。

淫氣於筋。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肺。五勞五痹。九氣七情。六淫六腑。九竅九州。四氣三因。傷風傷寒。雜病奇病。婦人小兒。盛則瀉之。虛則補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

上銅人指要賦。多取內經詞語。末後權衡以平。文不相屬。

白話文:

行針的醫師,要分辨脈象的浮沉,明白虛實的狀況,下針時要區別深淺。要了解經脈和絡脈的差別,知道巨刺和繆刺的不同。經絡閉塞不通的時候,要使用砭石針來疏通,引導臟腑的氣血。寒熱的性質一定要弄清楚,下針的深淺,補法和瀉法,都要符合經氣運行的規律,這些都有一定的規則。水漏計時器運行一百刻,氣血運行五十周次。經絡的氣血流注,都按照一定的時辰運行。先從脈象判斷疾病,再取穴位治療疾病。左手按壓穴位,右手拿針。刺榮分的時候不要傷到衛分,刺衛分的時候不要傷到榮分。

氣血旺盛的時候,用小針淺刺;氣血滯澀的時候,用大針深刺。氣血運行順暢的時候,針要快速拔出;氣血滯澀的時候,針要慢慢拔出。深刺的時候可以留針,淺刺的時候要快速拔出。要等待氣血到達,一定要從針上辨別。慢慢地進針而快速出針,是實證;快速進針而慢慢出針,是虛證。虛證要用補法,實證要用瀉法。瘀積的要清除,邪氣盛的要虛瀉。治療虛證要用補法,讓它充實起來;治療實證要用瀉法,讓它虛下來。經氣已經到達,要小心守護,不要讓它流失。要謹守治療的方法,不要隨便更改。新出現的邪氣,沒有固定的位置。推動它,它會向前走;引導它,它就會停止。邪氣來的時候無法阻擋,邪氣走的時候無法追趕。要減少多餘的,補足不足的。先疏通經脈的血氣,然後再調和。不論是什麼病,都要以平和為目標。要好像有病又好像沒病,好像有效果又好像沒效果。五臟的功能要穩定,九候的脈象要完善。診斷脈象能明白疾病,下針就能治癒疾病。各種脈象沒有顯現,各種兇險的預兆也聽不到。內外相互協調,不要讓外在的形體先出現變化。可以細心觀察氣血的往來,然後再給病人施行針刺。手動的時候要像在勞作,

針刺的時候要明亮而均勻,伏針的時候要像橫放的弓弩,起針的時候要像發射的機關。看著針好像在晃動,又好像靜止不動。看著針好像在飛,卻不知道是誰在操作。心靜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觀察氣血的變化,這就叫做深奧莫測。不知它的形態,好像站在深淵旁邊一樣,手握著針好像握著老虎一樣,好像在等待尊貴的客人一樣,不知不覺就天黑了。氣血已經到達,要自己適時地保護。五種虛證的人不要接近,五種實證的人不要遠離。要用手撫摸經脈,仔細地尋找,要用手切脈,感受散脈,要用手推按穴位,要用彈撥的方法觸發氣機,要用指甲向下按壓,要疏通經脈,引導氣血。

陰經的募穴在腹部,陽經的俞穴在背部。臟腑有病要取用原穴,腑有病要取用合穴。臟的俞穴可以治療臟病,腑的募穴可以治療腑病。針刺時要注意出針和入針,導引氣血,補法和瀉法的精髓是一樣的。善於行水的人,不能用來灌水;善於穿鑿的人,不能用來鑿冰。要權衡輕重,保持平衡,氣口脈的長度要保持一寸,以此來判斷生死。飲食進入胃部,其中的精微物質會散佈出來,上輸給脾臟。脾臟的精氣會散發出來,上歸於肺臟,能夠疏通調節水道,下輸給膀胱。食物的精氣進入胃,散佈給肝臟,

灌溉濡養筋脈。食物的精氣進入胃,濁氣歸於心臟,精華輸給肺臟。有五勞、五痹,以及九氣、七情,還有六淫、六腑、九竅、九州、四氣、三因,以及傷風、傷寒、各種雜病、奇病,婦女兒童的疾病。實證要瀉,虛證要補,不實不虛的,要根據經絡的狀況來治療。

以上是銅人指要賦的內容,大多採用了《內經》的詞語。最後的「權衡以平」,這句話與上下文不太連貫。

2. 禁針穴歌

禁針穴道要先明。腦戶囟會及神庭。絡卻玉枕角孫穴。顱𩔨承泣隨承靈。神道靈臺膻中忌。水分神闕並會陰。橫骨氣衝手五里。箕門承筋並青靈。更加臂上三陽絡。一十二穴不可針。孕婦不宜針合谷。三陰交內亦通論。石門針灸應須忌。女子終身無妊娠。外有云門並鳩尾。缺盆客主人莫深。肩井深時人悶倒。三里急補人還平。

白話文:

必須先了解哪些穴道是禁止針刺的。像是腦戶穴、囟會穴、神庭穴,以及絡卻穴、玉枕穴、角孫穴,還有顱𩔨穴、承泣穴、接著是承靈穴。背部的神道穴、靈臺穴,以及胸部的膻中穴都應該避免針刺。腹部的水分穴、神闕穴,以及會陰穴也禁止針刺。還有橫骨穴、氣衝穴、手五里穴,以及箕門穴、承筋穴、青靈穴。再加上手臂上的三陽絡穴,總共這十二個穴道不可以針刺。孕婦不適合針刺合谷穴,三陰交穴也是一樣的道理。石門穴針灸必須要特別注意,因為女子如果針刺此穴,可能終身無法懷孕。另外還有雲門穴和鳩尾穴,缺盆穴和客主人穴也不適合深刺。肩井穴如果針刺太深,可能會讓人昏倒,這時趕緊補刺足三里穴,人才會恢復正常。

3. 禁灸穴歌

禁灸之穴四十五。承光啞門及風府。天柱素髎臨泣上。睛明攢竹迎香數。和髎顴髎絲竹空。頭維下關與脊中。肩貞心俞白環俞。天牖人迎共乳中。周榮淵液並鳩尾。腹哀少商魚際位。經渠天府及中衝。陽關陽池地五會。隱白漏谷陰陵泉。伏兔髀關委中穴。殷門申脈承扶忌。

白話文:

總共有四十五個穴位禁止使用艾灸。這些穴位分別是:承光、啞門、風府、天柱、素髎、臨泣、睛明、攢竹、迎香、和髎、顴髎、絲竹空、頭維、下關、脊中、肩貞、心俞、白環俞、天牖、人迎、乳中、周榮、淵液、鳩尾、腹哀、少商、魚際、經渠、天府、中衝、陽關、陽池、地五會、隱白、漏谷、陰陵泉、伏兔、髀關、委中、殷門、申脈、承扶。

4. 行針指要歌

或針風。先向風門氣海中。或針水。水分夾臍臍邊取。或針結。針著大腸瀉水穴。或針勞。須向風門及膏肓。或針虛。氣海丹田委中奇。或針氣。亶中一穴分明記。或針嗽。肺俞風門須用灸。或針痰。先針中脘三里間。或針吐。中脘氣海膻中補。翻胃吐食一般針。針中有妙少人知。

白話文:

行針指要歌

如果針治風病,先取風門穴和氣海穴。 如果針治水腫,就取水分穴和夾臍穴(在肚臍兩側)。 如果針治積塊,就針大腸經的瀉水穴。 如果針治勞損,必須取風門穴和膏肓穴。 如果針治虛弱,就取氣海穴、丹田穴和委中穴,效果很好。 如果針治氣滯,就要記清楚取膻中穴。 如果針治咳嗽,就用針或灸肺俞穴和風門穴。 如果針治痰症,先針中脘穴和足三里穴。 如果針治嘔吐,就補中脘穴、氣海穴和膻中穴。 反胃嘔吐也可以這樣針。針法裡有奧妙,只是很少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