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先

《針灸易學》~ 卷上 (4)

回本書目錄

卷上 (4)

1. 紀氏治法

紀氏曰:井之所治,皆主心下滿;榮之所治,皆主身熱;俞之所治,皆主體重節痛;經之所治,皆主喘嗽寒熱;合之所治,皆主逆氣而泄。

白話文:

紀氏說:井穴所主治的,都是心口下滿悶的症狀;滎穴所主治的,都是身體發熱的症狀;俞穴所主治的,都是身體沉重、關節疼痛的症狀;經穴所主治的,都是呼吸急促、咳嗽、發冷發熱的症狀;合穴所主治的,都是氣逆上衝而導致腹瀉的症狀。

2. 行針指要歌

針風:先向風府、百會中。

針水:水分、俠臍上邊取。

針結:針著大腸、瀉水穴。

針勞:膏肓及百勞。

針虛:氣海、丹田、委中奇。

針氣:膻中一穴分明記。

針咳:肺俞、風門須用灸。

針痰:先針中脘、三里間。

針吐:中脘氣海、膻中補。翻胃吐食一般醫,針中奇妙少人知。

白話文:

治療風病:首先針刺風府穴和百會穴。

治療水腫:針刺水分穴,以及在肚臍上方兩側的穴位。

治療腫塊:針刺大腸經的穴位,並瀉水穴。

治療勞損:針刺膏肓穴和百勞穴。

治療虛弱:針刺氣海穴、丹田穴和委中穴,效果神奇。

治療氣機不順:針刺膻中穴,這個穴位要清楚記住。

治療咳嗽:針刺肺俞穴和風門穴,並需要配合艾灸。

治療痰多:先針刺中脘穴,再針刺足三里穴。

治療嘔吐:針刺中脘穴、氣海穴,並補膻中穴。對於翻胃引起的嘔吐也適用,針灸的神奇之處很少人知道。

3. 聚英先生百症賦認症定穴治法

頭風:囟會、玉枕。面腫虛浮:水溝、前頂。夢魘不寧:厲兌、內庭。帶下產崩:衝門、氣衝。頭痛:強間、豐隆。耳聾氣閉:聽會、翳風。發狂奔走:上脘、神門。月潮違限:水泉、天樞。目眩:支正、飛揚。目中漠漠:攢竹、三間。驚悸怔忡:陽交、解谿。

,大腸不收:外丘。目黃:陽綱、膽俞。目覺䀮䀮:養老、天柱。反張悲哭:天衝、大橫。偏頭痛:懸顱、頷厭。攀睛:少澤、肝俞。項強傷寒:溫溜、期門。歲熱時行:陶道、肺俞。耳中蟬噪:聽會。淚出:臨泣、頭維。舌下腫痛:廉泉、中衝。風癇常發:神道、心俞。

,雀目:睛明、行間。牙痛:耳門、絲竹空。鼻中衄血:天府、合谷。濕寒濕熱:下髎。熱病不汗:大都、經渠。口喎:頰車、地倉。頷腫口噤:陽谷、俠谿。厥寒厥熱:湧泉。腸鳴:下脘、陷谷。喉痛:液門、魚際。血虛口渴:少商、曲澤。寒慄惡寒:二間、陰郗。

,胸脅滿:章門。轉筋:金門、丘墟。舌緩不語:瘂門、關衝。煩心嘔吐:陰郄。膈痛:膻中,巨闕。失音:天鼎、間使。項強惡風:束骨、天柱。水腫臍盈:陰陵、水分。胸停瘀血:腎俞、巨髎。脊強:水道、筋縮。兩臂頑麻:少海、三里。癆瘵傳屍:魄戶、膏肓。

,痙病:顱囟。臍風:然谷。腋腫:委陽、天池。半身不遂:陽陵、曲池。中邪霍亂:陰谷、三里。消渴:行間、湧泉。腿痛:後谿、環跳。胸中苦悶:建里、內關。倦言嗜臥:通里、大鐘。鼻痔:齗交。癲疾:身柱、本神。癭氣:浮白。心下悲悽:聽宮、脾俞。

,咳嗽連聲:肺俞、天突。腸下新血:長強、承山。發熱:中衝、曲池。脅肋疼痛:氣戶、華蓋。小便赤澀:兌端、太陽。白濁遺精:三陰、氣海。黃疸:後谿、勞宮。胸滿噎塞:中府、意舍。食谷不消:脾俞、膀胱俞。經事常改:地機、血海。五淋:肓俞、橫骨。

,胸滿項強:神藏、璇璣。胃冷不化:魂門、胃俞。女子漏血:交信、合陽。盜汗:陰郄、後谿。背連腰痛:白環、委中。隱中熱極:肩髃、陽谿。痢疾:中脘。痔瘤:商丘。無子:陰交、石關。瘰癧瘡:五里、臂臑。寒瘧:商陽、太谿。痃癖:衝門、血海。

,唇喎:太衝。鼻內無聞:通天。

白話文:

**頭風:**取穴囟會穴、玉枕穴。

**臉部腫脹虛浮:**取穴水溝穴、前頂穴。

**做惡夢睡不安穩:**取穴厲兌穴、內庭穴。

**婦女白帶過多、產後出血:**取穴衝門穴、氣衝穴。

**頭痛:**取穴強間穴、豐隆穴。

**耳聾、耳朵悶塞:**取穴聽會穴、翳風穴。

**發狂亂跑:**取穴上脘穴、神門穴。

**月經週期不規律:**取穴水泉穴、天樞穴。

**眼睛昏花:**取穴支正穴、飛揚穴。

**眼睛模糊不清:**取穴攢竹穴、三間穴。

**心悸、心神不寧:**取穴陽交穴、解谿穴。

**大腸鬆弛:**取穴外丘穴。

**眼睛發黃:**取穴陽綱穴、膽俞穴。

**眼睛視物模糊:**取穴養老穴、天柱穴。

**身體僵硬、哭鬧:**取穴天衝穴、大橫穴。

**偏頭痛:**取穴懸顱穴、頷厭穴。

**眼翳遮住瞳孔:**取穴少澤穴、肝俞穴。

**脖子僵硬、感冒:**取穴溫溜穴、期門穴。

**流行性熱病:**取穴陶道穴、肺俞穴。

**耳鳴如蟬叫:**取穴聽會穴。

**流眼淚:**取穴臨泣穴、頭維穴。

**舌下腫痛:**取穴廉泉穴、中衝穴。

**癲癇經常發作:**取穴神道穴、心俞穴。

**夜盲症:**取穴睛明穴、行間穴。

**牙痛:**取穴耳門穴、絲竹空穴。

**鼻子出血:**取穴天府穴、合谷穴。

**濕性寒症、濕性熱症:**取穴下髎穴。

**發熱不出汗:**取穴大都穴、經渠穴。

**口眼歪斜:**取穴頰車穴、地倉穴。

**下巴腫脹、口不能張開:**取穴陽谷穴、俠谿穴。

**手腳冰冷或發熱:**取穴湧泉穴。

**腸鳴:**取穴下脘穴、陷谷穴。

**喉嚨痛:**取穴液門穴、魚際穴。

**血虛口渴:**取穴少商穴、曲澤穴。

**發冷怕冷:**取穴二間穴、陰郗穴。

**胸脅脹滿:**取穴章門穴。

**腿抽筋:**取穴金門穴、丘墟穴。

**舌頭僵硬說不出話:**取穴瘂門穴、關衝穴。

**心煩想吐:**取穴陰郄穴。

**胸膈疼痛:**取穴膻中穴、巨闕穴。

**失聲:**取穴天鼎穴、間使穴。

**脖子僵硬、怕風:**取穴束骨穴、天柱穴。

**水腫、肚臍鼓起:**取穴陰陵穴、水分穴。

**胸部有瘀血:**取穴腎俞穴、巨髎穴。

**脊椎僵硬:**取穴水道穴、筋縮穴。

**兩手臂麻木:**取穴少海穴、足三里穴。

**肺癆傳染病:**取穴魄戶穴、膏肓穴。

**抽搐痙攣:**取穴顱囟穴。

**嬰兒臍風:**取穴然谷穴。

**腋下腫脹:**取穴委陽穴、天池穴。

**半身不遂:**取穴陽陵泉穴、曲池穴。

**中邪、霍亂:**取穴陰谷穴、足三里穴。

**消渴症(糖尿病):**取穴行間穴、湧泉穴。

**腿痛:**取穴後谿穴、環跳穴。

**胸口悶:**取穴建里穴、內關穴。

**疲倦想睡:**取穴通里穴、大鐘穴。

**鼻息肉:**取穴齗交穴。

**癲癇:**取穴身柱穴、本神穴。

**癭瘤:**取穴浮白穴。

**心中悲傷:**取穴聽宮穴、脾俞穴。

**咳嗽不停:**取穴肺俞穴、天突穴。

**腸道出血:**取穴長強穴、承山穴。

**發燒:**取穴中衝穴、曲池穴。

**脅肋疼痛:**取穴氣戶穴、華蓋穴。

**小便赤澀:**取穴兌端穴、太陽穴。

**白濁遺精:**取穴三陰交穴、氣海穴。

**黃疸:**取穴後谿穴、勞宮穴。

**胸悶、噎住:**取穴中府穴、意舍穴。

**消化不良:**取穴脾俞穴、膀胱俞穴。

**月經不調:**取穴地機穴、血海穴。

**五淋病:**取穴肓俞穴、橫骨穴。

**胸悶、脖子僵硬:**取穴神藏穴、璇璣穴。

**胃寒不消化:**取穴魂門穴、胃俞穴。

**婦女漏血不止:**取穴交信穴、合陽穴。

**盜汗:**取穴陰郄穴、後谿穴。

**背痛連腰痛:**取穴白環穴、委中穴。

**內熱極盛:**取穴肩髃穴、陽谿穴。

**痢疾:**取穴中脘穴。

**痔瘡:**取穴商丘穴。

**不孕:**取穴陰交穴、石關穴。

**瘰癧瘡:**取穴五里穴、臂臑穴。

**寒性瘧疾:**取穴商陽穴、太谿穴。

**腹部腫塊:**取穴衝門穴、血海穴。

**嘴唇歪斜:**取穴太衝穴。

**鼻子聞不到氣味:**取穴通天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