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經大成》~ 卷之三 (70)
卷之三 (70)
1. 蠟礬丸八
黃蠟二兩、白礬一兩,先將蠟溶化,退火,入礬和勻為丸,赤豆大,朱衣。以金銀花五兩,甘草一兩,醇酒一升,重湯煮出味。每下十丸、二十丸,加至百丸。酒亦三杯、五六杯、漸飲至儘量,則有效。倘被毒蟲蛇犬所傷,加雄黃五錢,乳香三錢,沒藥二錢。
一切瘡瘍覺發,便服此方。得奇效者,蓋黃蠟甘溫、白礬酸澀,能護膜托裡,使毒不內攻。乳香辛溫,沒藥苦平,能止痛和氣,使火不上炎。再有金銀花、雄黃清熱辟邪。甘草、醇酒扶胃養血。遊刃毒所,恢恢乎有餘力矣。
白話文:
黃蠟二兩、白礬一兩,先將黃蠟融化,稍微冷卻後,加入白礬攪拌均勻,製成如赤豆大小的藥丸,外層塗上朱砂。另外用金銀花五兩、甘草一兩,加入一升醇酒,隔水加熱煮出藥味。每次服用十丸、二十丸,可以逐漸增加到一百丸。酒也從三杯、五六杯,慢慢喝到儘量多,這樣就會有效果。如果被毒蟲、蛇、狗咬傷,可以加入雄黃五錢、乳香三錢、沒藥二錢。
所有瘡瘍剛開始發作時,就服用這個藥方,會得到奇效,這是因為黃蠟性味甘溫,白礬性味酸澀,能保護傷口,使毒素不侵入體內。乳香性味辛溫,沒藥性味苦平,能止痛、調和氣血,使火氣不上炎。再加上金銀花、雄黃能清熱解毒。甘草、醇酒能扶助腸胃、養血。這樣對付毒性,就綽綽有餘了。
2. 托裡消毒飲九
(一方無連翹有桔梗、皂刺,治同)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芎藭,白芍,黃耆,連翹,白芷,忍冬花
《機要》曰:治瘡須明托裡、疏通臟腑、調和營衛三法。內之外者,其脈沉實,發熱煩躁。外無焮赤,痛甚於內,其邪深矣。當疏通臟腑,以絕其源。外之內者,其脈浮數,焮腫在外,恐邪極而內行,當先托裡。外無焮惡之氣,內亦臟腑宣通,知其在經,當和營衛。用此三法,雖未必即瘥,決無變症。此方其兼備歟。
外科方症,至為繁雜,且各有專家,未能多識。緣有因毒一款,姑擇數方以應緩急。引申觸類,屬望於後之學者。
詩曰:托裡消毒飲,四君加歸耆,芷芎翹芍忍,五物力相如。
白話文:
(此方與另一個相似的方劑不同之處在於,此方沒有連翹,但有桔梗和皂刺,其治療效果相同。)
此方使用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白芍、黃耆、連翹、白芷、忍冬花等藥材。
《醫學機要》說:治療瘡瘍必須明白托裡、疏通臟腑、調和營衛這三種方法。瘡瘍從內部發出來的,它的脈象是沉而有力,會發熱煩躁。外表沒有紅腫,但內部的疼痛非常劇烈,這表示邪氣深入。這時應疏通臟腑,從根本上消除病源。瘡瘍從外部發生的,它的脈象是浮而數,外表有紅腫,擔心邪氣過盛而進入體內,應先使用托裡的方法。如果外表沒有紅腫惡化的氣息,內部臟腑也暢通,這表示病邪在經絡,應當調和營衛。使用這三種方法,雖然不一定能立刻痊癒,但絕對不會發生病情的變化。這個方劑大概是兼備了這三種方法的作用吧。
外科的疾病症狀非常複雜,而且各有專門的研究者,我無法完全了解。因為有關於中毒的情況,所以暫且選擇幾個方劑來應對緊急情況。希望後來的學者能夠觸類旁通,加以發揚。
詩說:托裡消毒飲,以四君子湯加上當歸、黃耆,再加入白芷、川芎、連翹、白芍、忍冬花,這五種藥物的作用也相當重要。
3. 仙方活命飲十
忍冬藤即金銀花,貝母,甘草節,天花粉,橘皮,當歸,防風,白芷,乳香,沒藥,皂角刺,穿山甲
一切癰疽及不知名惡瘡初得,此方主之。
癰疽皆由氣血逆於肌理,加寒與濕凝,風共火搏乃發。紅腫尖痛,為陽為癰。深硬黑陷,為陰為疽。勢大身發熱,食日減,曉夜不安眠,其症則重而險。入手,醇酒煎服。蓋忍冬花、甘草節、天花粉、貝母、橘皮清熱解毒,兼能利濕除痰。當歸、防風、白芷、乳香、沒藥活血疏風,更可定痛護膜。
乃皂角刺、穿山甲引前藥直達病所,以決壅破堅。酒煎者,欲其通行周身,使邪速散云爾。服而活命,非仙方如何。
詩曰:仙方沒藥粉加餐,乳母歸寧未忍還,芷橘甘草年可引,採芝防刺莫穿山。
白話文:
這帖藥方名為仙方活命飲,主要用於治療各種癰疽和初發的不知名惡瘡。
癰疽的產生,多是因為體內氣血運行不暢,加上寒濕凝結,風邪與火氣搏擊所致。紅腫、尖痛的,屬於陽證,稱為癰;深硬、黑陷的,屬於陰證,稱為疽。如果病情嚴重,會導致身體發熱、食慾減退、夜晚難以安眠,此時病情就危險了。一旦發病,就應該用酒煎服此藥。
方中金銀花、甘草節、天花粉、貝母、橘皮,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同時也能夠利濕化痰。當歸、防風、白芷、乳香、沒藥,則能活血化瘀、疏散風邪,更能止痛保護瘡面。
皂角刺、穿山甲則引導前面藥物直達病灶,用以攻破瘀阻、堅硬的病塊。使用酒來煎煮,是為了使藥力通行全身,讓邪氣迅速消散。服用此方能救人性命,如果不是仙方,又會是什麼呢?
詩歌說:仙方中有沒藥和花粉一同煎煮,就像哺乳的母親回家省親還沒有結束,白芷、橘皮和甘草的功效可以延年益壽,採集靈芝時,要避免被皂角刺刺傷,也不要穿過山林。
4. 神授衛生湯十一
羌活,防風,白芷,穿山甲,沉香,紅花,連翹,忍冬花,皂角刺,花粉,熟大黃,石決明,乳香,當歸,甘草
癰疽初起,焮腫赤痛,頂高根活,皮薄而光,脈浮大有力,活命飲不應,主此方。方解前已悉,其所以不應者,倏增身熱頭痛,二便秘結。故去貝母、橘皮、沒藥,用羌活、沉香內升外發,逼邪從表出。大黃、連翹小清大利,俾毒隨便下。其石決、紅花,以腫系血凝,膿由痰化。進二三劑,未成則散,已成則潰。署名衛生是已,神授恐未必然。
詩曰:藥劑十五九前方,為貝非川橘沒香,羌選紅花沉石決,大黃喬辦衛生湯。
白話文:
這帖名為「神授衛生湯十一」的藥方,主要用於治療癰疽剛開始發作,出現紅腫熱痛,腫塊頂部隆起,根部還活著,皮膚薄而光滑,脈象浮大且有力,服用活命飲沒有效果的情況。
這帖藥的組成是羌活、防風、白芷、穿山甲、沉香、紅花、連翹、忍冬花、皂角刺、花粉、熟大黃、石決明、乳香、當歸、甘草。
之前已經解釋過這帖藥的組成和作用,之所以說活命飲無效,是因為病人突然出現發燒頭痛,大小便不通暢的症狀。因此,去除貝母、橘皮、沒藥,改用羌活、沉香來提升體內陽氣,向外發散,迫使邪氣從體表排出。再用大黃、連翹來稍微清理腸道,使毒素隨著大便排出。另外,石決明、紅花,是因為腫塊的形成是血瘀所致,而膿液是由痰液變化而來。
服用二三劑,如果癰疽還沒形成就可消散,如果已經形成則可以使其潰破。取名為「衛生」,大概就是這個意思,說是神仙傳授,恐怕未必是真的。
這帖藥的組成是十五味藥,其中有九味和之前的藥方相同。這裡去掉了貝母、川芎、橘皮、沒藥,選用羌活、紅花、沉香、石決明、大黃和連翹,來組成這個衛生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