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鏡草成此書
《目經大成》~ 卷之三 (59)
卷之三 (59)
1. 小青龍湯十四
桂枝,芍藥,甘草,麻黃,大棗,五味,半夏,細辛,乾薑
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或噎,或喘,此方主之。
表不解者,頭痛、發熱、身疼尚在也。發熱必渴,飲水過多,水形已散,水氣長存,格於心下,水寒射肺,故無物可吐而但有聲,曰乾嘔。或咳、或喘、或唾,皆此故也。爰用麻黃、桂枝、甘草發其表邪,半夏、細辛、乾薑散其水氣,芍藥斂陰,五味收耗。名曰青龍,取東方木神伏邪之義。又龍興則云升雨降,品物咸亨。
白話文:
這個方子主要用來治療傷寒表證還沒解除,同時胸腔下方有水氣停滯,導致乾嘔、噎住或喘息的狀況。
所謂表證未解,指的是頭痛、發燒、身體痠痛這些症狀還在。發燒一定會口渴,喝太多水,雖然水分分散了,但水氣卻依然存在,阻礙在胸腔下方,水寒之氣影響到肺部,所以沒有東西可以吐出來,卻只有乾嘔的聲音。也可能出現咳嗽、喘息或吐口水等症狀,這些都是水氣停留在體內導致的。
因此,使用麻黃、桂枝、甘草來發散體表的邪氣,用半夏、細辛、乾薑來散除胸腔內的水氣,芍藥用來收斂陰液,五味子用來收斂耗損的氣。這個方子被稱為「青龍」,是取東方木神能夠降伏邪氣的含義。此外,龍興起時會帶來雲升雨降,使萬物都能夠生長繁榮。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