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視瑤函》~ 卷五 (14)
卷五 (14)
1. 棗花障症
棗花四圍起,濕熱腦中停,古稱如鋸齒,不必拘其形,生來多不覺,慢慢入風輪,燥暴並貪酒,勞瞻竭視睛,損傷年日久,乾澀每昏疼,圈圓圍已極,始悔不光明。
此症甚薄而白,起於風輪周匝,從白膜之內,四圍環布而來也。凡性急及患痰,竭視勞瞻,耽酒嗜辣,傷水濕熱之人,每罹此患,久則始有目急乾澀、昏花不爽之病,犯而不戒甚則有瞳神細小內障等症。或因人觸激,火入血分,淚流赤痛者,亦在變症之例,雖有棗花鋸齒之說,實無正形。
凡見白圈傍青輪際,從白膜四圍圈圓而來,即是此症。若白嫩在輪外四圍生起,珠赤痛者,是花翳白陷,不可誤認為此。宜服:
羚羊角飲子
羚羊角(銼末),防風,白茯苓,黃芩(酒炒),熟地黃,桔梗,枸杞子,人參,車前子,細辛,黑玄參,知母(各等分)
上銼劑。白水二鍾,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白話文:
眼睛周圍出現像棗花一樣的白圈,是因為濕熱停留在腦部。古人說它像鋸齒,其實不必拘泥於它的形狀。這種病通常在剛開始時不易察覺,慢慢地侵入眼角膜。性情急躁、容易暴怒,又喜歡喝酒,加上用眼過度,長時間損傷眼睛,就會導致眼睛乾澀、視力模糊疼痛。等到白圈擴散到極限,才開始後悔看不清楚。
這種病症是薄薄的白色物質,從眼角膜周圍的白膜內側,向四周環狀分布擴散。凡是性情急躁、有痰、用眼過度、喜歡喝酒吃辣、體內濕熱的人,都容易患上這種病。時間久了,就會開始感到眼睛乾澀、視力模糊不舒服。如果患病後不注意,情況會更加嚴重,甚至可能導致瞳孔變小、出現內障等病症。有些人是因為受到刺激,導致火氣進入血液,眼睛會流淚、紅腫疼痛,這也屬於此病的變症。雖然有說像棗花或鋸齒狀的,但其實並沒有固定的形狀。
只要看到白色環狀物從眼角膜邊緣的白膜周圍,向中心擴散開來,就屬於這種病症。如果白色的物質嫩嫩的,在眼角膜外圍長出來,而且眼睛紅腫疼痛,那就是花翳白陷,不要誤以為是這種病。應該服用:
羚羊角飲子
羚羊角(磨成粉末)、防風、白茯苓、黃芩(用酒炒過)、熟地黃、桔梗、枸杞子、人參、車前子、細辛、黑玄參、知母(每種藥材的份量相等)
把以上藥材切碎。用兩碗白水煎至八分,去渣後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