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視瑤函》~ 卷五 (10)
卷五 (10)
1. 瞳神散大症
上銼劑。白水二鍾,煎至一鍾,去渣熱服。
清痰飲,治因患頭風,痰厥頭疼,以致瞳神散大,服此:
陳皮(去白),半夏(薑製),天花粉,梔子仁(炒黑),石膏(煅),黃芩,白茯苓,膽南星枳殼(炒,各一錢),青黛(六分)
上銼劑。白水二鍾,煎至一鍾,去滓熱服。
按:瞳神散大屬腎。若腎水固則氣聚而不散,不固則相火熾盛而散大。神水若初變淡綠淡白色者可治,若純綠純白色者,終為廢疾矣。
滋陰地黃丸(見卷二),治血弱陰虛,不能養心,致火旺於陰分,瞳子散大,少陰為君火,主無為不行其令,相火代之,與心胞絡之脈,出心系,分三道,少陰相火之體無形,其用在其中矣。火盛則能令母實,乙木肝旺是也。其心之脈挾目系,肝之脈連目系,況手足少陽之脈,同出耳中,至耳上角斜起,終於目外小眥,風熱之盛,亦從此道來,上攻頭目,致偏頭痛悶腫,瞳子散大,視物昏花,血虛陰弱故也。法當養血涼血益血,收火散火,而除風熱,則愈矣。
每服百丸,食後茶清送下,日進二服。大忌辛辣之物,恐助火邪,及食寒涼之物,傷其胃氣,藥不上行也。又一論云:瞳子黑眼法於陰,由食辛熱之物助火,乘於胸中,其睛故散,睛散則視物大矣。
東垣云:凡心胞絡之脈,出於心中,代心君行事也,與小腸為表裡。瞳子散大者,少陰心之脈挾目系,厥陰肝之脈連目系,心主火,肝主木,此木火之勢盛也。其味則宜苦宜酸宜涼,大忌辛辣熱物,是泄木火之邪也,飲食中常知此理可也。以諸辛主散,熱則助火,故不可食。
酸主收心氣瀉木火也,諸苦瀉火熱則益水也,尤忌食冷水大寒之物,因寒能損胃氣,胃氣不行,則元氣不生,元氣不生,致胃氣下陷,胸中三焦之火及心火乘於肺,上入腦灼髓,火主散,故瞳子之散大者以此,大熱之物直助火邪,尤為不可食也。藥中去茺蔚子,以味辛及主益肝,是助火也,故去之,加黃芩五錢,黃連三錢。
黃連瀉中焦之火,黃芩瀉上焦肺火,以酒洗之,乃寒因熱用也。亦不可用青葙子,恐助陽火也。更加五味子三錢,以收瞳神之散大也。且火之與氣,勢不兩立。故經云: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少火生氣,壯火散氣。諸酸物能助元氣。孫真人曰:五月常服五味子,助五臟氣以補西方肺金。
又經曰:以酸補之,以辛瀉之。則辛瀉氣明矣。或曰:藥中有當歸,其味亦辛甘,不去之,何也?此一味辛甘者,以其和血之聖藥也。況有甘味,又欲以為嚮導,為諸藥之使,故不去也。宜服熟地黃丸。
白話文:
瞳孔散大症
先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兩碗白水煎煮成一碗,濾去藥渣,趁熱服用。
清痰飲,治療因頭風病引起的痰厥頭痛,導致瞳孔散大的情況,服用此藥方:
陳皮(去除白色內膜)、半夏(用薑汁炮製)、天花粉、梔子仁(炒黑)、石膏(煅燒)、黃芩、白茯苓、膽南星、枳殼(炒,各一錢)、青黛(六分)。
先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兩碗白水煎煮成一碗,濾去藥渣,趁熱服用。
按:瞳孔散大與腎有關。如果腎水充足,則精氣會凝聚而不散失;如果腎水不足,則相火會過於旺盛而導致瞳孔散大。如果發現瞳孔的顏色剛開始變成淡綠色或淡白色,還能治療;如果瞳孔變成純綠色或純白色,最終會成為無法治癒的疾病。
滋陰地黃丸(藥方見第二卷),治療因血虛陰虧,無法滋養心臟,導致火氣在陰分過於旺盛,瞳孔散大的情況。少陰經為君火,本應無為而治,不擅自行動,但如果不行其令,相火就會代替它執行。心包絡的脈絡,出自心臟,分為三條路徑,少陰相火的本質是無形的,其作用體現在其中。火氣旺盛會導致母臟更加強盛,例如乙木肝氣過於旺盛就是如此。心臟的脈絡連接眼睛,肝臟的脈絡也連接眼睛。況且手足少陽經脈都從耳朵中出來,到達耳朵上角後斜向上,最終到達眼睛外側的眼角。風熱之邪過於旺盛,也從這裡侵入,向上攻擊頭部和眼睛,導致偏頭痛、頭悶腫脹、瞳孔散大、視物模糊,這些都是因為血虛陰虧所導致的。治療方法應當是養血涼血、補益血液,收斂火氣、疏散火氣,並驅除風熱之邪,這樣才能痊癒。
每次服用一百顆藥丸,飯後用茶水送服,每天服用兩次。最忌諱辛辣的食物,因為會助長火邪;也要避免食用寒涼的食物,會損傷胃氣,導致藥效無法上行。還有一種說法是:瞳孔黑眼對應陰,因為食用辛辣燥熱的食物助長火氣,火邪在胸中蔓延,所以瞳孔會散大,瞳孔散大則看東西會變大。
東垣說:凡是心包絡的脈絡,出自心臟,代替心君執行任務,與小腸互為表裡。瞳孔散大,是因為少陰心經的脈絡連接眼睛,厥陰肝經的脈絡也連接眼睛。心主火,肝主木,這是木火之勢過於旺盛。治療藥物的味道宜苦、宜酸、宜涼,最忌辛辣燥熱之物,這樣才能宣洩木火之邪。飲食中要時常明白這個道理。辛辣之味主散,熱則助長火氣,所以不可食用。
酸味主收斂心氣,宣洩木火,苦味瀉火熱則能滋養腎水。尤其忌諱食用冷水或大寒之物,因為寒氣會損傷胃氣,胃氣運行不暢,則元氣無法產生。元氣無法產生,就會導致胃氣下陷,胸中三焦之火和心火會乘機侵入肺部,向上進入大腦灼燒骨髓。火性主散,所以瞳孔散大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大熱之物會直接助長火邪,尤其不可食用。藥方中要去除茺蔚子,因為它味辛,且有益肝的作用,會助長火邪,所以要去除,改為加入黃芩五錢、黃連三錢。
黃連能瀉中焦之火,黃芩能瀉上焦肺火,用酒洗過再使用,是利用藥物的寒性來達到因熱而用寒的目的。也不可使用青葙子,恐怕會助長陽火。再加入五味子三錢,以收斂瞳孔的散大。而且火與氣勢不兩立。所以經典說:“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少火生氣,壯火散氣”。各種酸味之物能幫助元氣。孫思邈說:五月要常服五味子,幫助五臟之氣以補益西方肺金。
經文又說:用酸味補益,用辛味宣洩。則辛味能宣洩精氣就很明白了。或許有人問:藥方中有當歸,其味也是辛甘,為什麼不去除呢?這是因為當歸是調和血液的聖藥,況且它還有甘味,又能作為藥引,引導其他藥物發揮作用,所以不去除。應該服用熟地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