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視瑤函》~ 卷五 (27)
卷五 (27)
1. 用水法
凡撥金針之時,須看患目者人之老弱肥壯。若氣盛者,欲行針之際,前二三日先服退氣散血之劑數服,平其五臟;弱者不必服之。臨撥,新汲井水一盆,放於桌上,令患目者,對盆就洗,醫家側坐,以手蘸水,頻頻於眼上連眉稜骨淋洗,使眼內腦脂得水乃凝,以洗透數十遍,冷定睛珠為度,然後用針,庶幾隨手而下,並不黏滯矣。
退氣散血飲
大黃,當歸身,乳香,沒藥,連翹,穿山甲,白芷(各等分)
上銼劑。白水二鍾,煎至八分,去滓,食遠服。
白話文:
在施行撥金針手術時,必須觀察患者的年紀、體質是老弱還是肥胖強壯。如果患者氣血旺盛,在準備手術的前兩三天,要先服用幾帖退氣散血的藥劑,來平穩他的五臟;體質虛弱的患者則不需要服用。臨要手術時,準備一盆剛從井裡打上來的新鮮井水,放在桌上,讓患者面對盆子洗臉,醫生側坐在旁,用手沾水,頻繁地在患者的眼睛上連同眉稜骨處淋洗,讓眼內的腦脂吸收水分而凝結,一直淋洗幾十遍,直到眼珠冰涼定住為止,然後才用針施術,這樣就能順利將白內障撥下,不會產生黏滯的情況。
退氣散血飲
大黃、當歸身、乳香、沒藥、連翹、穿山甲、白芷(各等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兩碗白水煎煮至剩八分,去渣,在飯後服用。
2. 撥內障手法
凡撥眼要知八法,六法易傳,惟二法巧妙,在於醫者手眼心眼,隔垣見症,手法探囊取物,方得其法,臨撥,先令患者以水洗眼如冰,使血氣不行為度,兩手各握紙團,端坐椅上,後用二人將頭扶定,醫人先用左手大指二指,分開眼皮,按定黑珠,不令轉動。
次用右手持金針,如撥右眼,令患者視右,方好下針,庶鼻梁骨不礙手,離黑珠與大眥兩處相平,分中,慢慢將針插下,然後斜回針首,至患處,將腦脂撥下,復放上去,又撥下來,試問患者,看見指動,或青白顏色,辨別分明,然後將腦脂送至大眥近開穴處,護睛水內盡處,方徐徐出針,不可早出,恐腦脂復還原位,撥左眼則左銳眥。
白話文:
撥眼內障要知道八種方法,其中六種方法容易傳授,只有兩種方法最為精巧,關鍵在於醫者的手、眼和心,要能隔著牆壁也能看清病症,手法要像探囊取物一樣輕鬆自如,才能掌握要領。
準備開始撥障時,先讓患者用冰水洗眼,直到血氣凝滯不再流動為止。讓患者雙手各握紙團,端坐在椅子上,然後由兩人將頭部固定好。醫生先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分開患者的眼皮,按住黑眼珠,使其不能轉動。
接著用右手拿著金針,如果要撥右眼,就讓患者的視線朝右看,這樣比較好下針,才不會被鼻樑骨擋住手。下針的位置,在黑眼珠和大眼角的正中間,慢慢地將針插進去,然後將針頭斜回至病灶處,把眼中的混濁物撥開,再放回原位,又撥開一次。試著問患者,是否能看見手指在動,或是能分辨青色或白色的顏色,如果都能清楚辨別,再把混濁物送到大眼角靠近眼眶邊緣的位置,也就是眼眶內保護眼球液體所能到達的最深處,然後慢慢地將針取出,不能太早取出,以免混濁物又回到原位。如果要撥左眼,就從左邊的眼角下針。
3. 封眼法
預收芙蓉半老綠葉,曬乾為末,用井花涼水調勻,以綿紙剪圓塊,如茶鐘口大,先將敷藥敷眼上眉稜骨及下眶,以紙一層,封貼藥上,又上藥一層,蓋紙一層封定,俟將干,以筆蘸水潤之,日夜數次,夏月倍之,一日一換,仰面而臥。若將針眼向下就枕,防腦脂從上覆下也,起坐飲食,大小二便俱宜緩,不可用力震動。
三日內,只用溫和稀粥,爛熟稀饌,不可震動牙齒。三日後,開封視物,服藥靜養而已。
針後若目疼痛,急取生艾,或干艾,同生蔥各半,共搗,銅鍋內炒熱,布包熨太陽穴,三五次即止。若瞳神有油氣不清,當平肝氣,用檳榔、枳殼、柴胡之類;作嘔吐,用藿香、淡豆豉、薑製厚朴、半夏之類;火旺體厚者,宜清火順氣消痰,用黃連、枳殼、檳榔、半夏、麥冬、栝蔞之類;老弱者,用茯神、熟地、枸杞、麥冬、棗仁、貝母、白朮、橘紅、五味子、白芍、當歸之類;針後忌用川芎,恐行血作痛;太陽頭疼,用防風、白芷、羌活、石膏之類;痛甚,用炒鹽熨之;若白睛赤,用柴胡、紅花、赤芍、歸尾、梔仁、桑皮、防風之類;瞳神微散,用白芍、五味子、麥冬、茯神、人參、當歸、酸棗仁之類;受熱致瞳神細小者,用寒水石、當歸、黃連、麥冬、茺蔚子、柴胡、炒梔仁之類。若障復朦,宜服平肝順氣之劑,其障自退,如不速退,復再針撥亦可。
愚按:此症乃濕熱鬱積,蒸爍腦脂下垂,故珠內有膜遮蔽瞳仁之光,猶如布幔懸於明窗之內,外人雖見其窗似明,孰知窗內有幔懸掛而不明也。但今人以訛傳訛,皆謂瞳仁反背,其訛相延已久,一時難以正之。當知此症惟用金針入珠內,撥去脂膜,頃刻能明,此論惟可與知者道,難與俗人言也。謹辨之,以為後人垂鑑。
上《龍木論》金針開內障大法,謹按其法,初患眼內障之時,其眼不痛不澀不癢,頭不旋不痛,而翳狀已結成者,必俟歲月障老,始宜金針撥去其翳,如撥雲見日而光明也。今具其略於後。
白話文:
取半老綠色的芙蓉葉,曬乾磨成粉末,用井水調勻,用棉紙剪成圓塊,像茶杯口那麼大。先將藥敷在眼睛周圍,包括眉毛下方和眼眶下方,然後蓋上一層棉紙,再敷一層藥,再蓋一層棉紙,貼牢固定。等藥快乾時,用筆沾水潤濕它,每天早晚或多次重複,夏天次數可以多一些,一天換一次藥。敷藥時要仰面躺著,如果針眼朝下睡,會導致腦內的油脂從上向下流。起床、吃飯、大小便都要緩慢進行,不要用力或震動身體。
頭三天,只能吃溫和稀薄的粥,煮爛的食物,不要讓牙齒震動。三天後,可以拿掉封眼紙,看看東西,然後好好吃藥靜養就可以了。
扎針後如果眼睛疼痛,立刻取新鮮或乾燥的艾草,和等量的蔥一起搗爛,放在銅鍋裡炒熱,用布包好熱敷太陽穴,三五次就可止痛。如果瞳孔看起來油膩不清澈,要平肝氣,用檳榔、枳殼、柴胡等藥材;如果想嘔吐,用藿香、淡豆豉、生薑製厚的朴、半夏等藥材;如果火氣旺盛,體格壯實的人,應該清火、順氣、化痰,用黃連、枳殼、檳榔、半夏、麥冬、瓜蔞等藥材;如果年老體弱,用茯神、熟地、枸杞、麥冬、棗仁、貝母、白朮、橘紅、五味子、白芍、當歸等藥材。扎針後忌用川芎,因為它會活血導致疼痛;如果太陽穴頭痛,用防風、白芷、羌活、石膏等藥材;如果疼痛劇烈,用炒過的鹽熱敷;如果眼白發紅,用柴胡、紅花、赤芍、當歸尾、梔子仁、桑白皮、防風等藥材;如果瞳孔稍微散大,用白芍、五味子、麥冬、茯神、人參、當歸、酸棗仁等藥材;如果是因為受熱導致瞳孔縮小的,用寒水石、當歸、黃連、麥冬、益母草、柴胡、炒梔子仁等藥材。如果眼睛被遮蔽看不清,應該服用平肝順氣的藥,遮蔽就會自己消退,如果沒有很快消退,可以再次用針撥開。
我認為,這種病是因為濕熱鬱積,熱氣蒸發腦內油脂下垂,所以眼睛裡面有一層膜遮蔽了瞳孔的光線,就像明亮的窗戶裡面掛著布幔,外面的人看到窗戶好像是明亮的,但卻不知道窗內有布幔遮擋,所以看不清楚。但是現在的人以訛傳訛,都說是瞳孔反轉,這種錯誤的說法已經流傳很久了,一時很難糾正。要知道這種病只有用金針進入眼內,撥開油脂膜,才能立刻看到東西,這個道理只能和懂的人說,很難和普通人解釋。我特此說明,給後人作為參考。
以上是《龍木論》中關於用金針治療內障眼疾的方法,按照這個方法,在剛開始患內障時,眼睛不會痛、不會澀、不會癢,頭也不會暈、不會痛,但已經有遮蔽的狀況,必須等到遮蔽物變老,才適合用金針撥開,就像撥開雲霧看到太陽一樣,重見光明。現在我把這個方法的大概內容寫在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