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視瑤函》~ 卷五 (19)
卷五 (19)
1. 高風障症
高風俗號是雞盲,為類朱雞夜不明,因損元陽真氣弱,亦能致禍勿言輕。能知變理,不治自寧,不知戒忌,何止雙盲。陰陽痞塞為中滿,不久魂飛入北溟。
此症俗呼為雞盲,本科曰高風障,至晚不明,至曉復明也。蓋元陽不足之病。或曰既陽不足,午後屬陰,何未申尚見,子後屬陽,何醜寅未明,曰午後雖屬陰,日陽而時陰,陽分之陰,且太陽明麗於天,日並其類,故明,至酉日沒,陰極而暝,子後雖屬陽,夜陰而時陽,陰分之陽,天地晦黑之理,當暝。
雖有燈月而見不明者,病亦至甚,月太陰,燈亦屬陰,不能助內之陽,病輕者視亦稍見,至寅時陽盛,日之陽升,故少明,卯時日出而明如故。若人調養得宜,神氣融和,精血充足,而陽光盛,不治自愈。若不能保養,反致喪真,則有變為青盲內障,甚則有陰陽乖亂,而痞塞關格,為中滿而死者,食之以肝,治之以補氣藥,即愈,益見其真元氣弱,而陽不足也。宜服:
人參補胃湯,治勞役所傷,飲食不節,內障昏暗。
蔓荊子(一錢二分),黃耆(蜜制),人參(各一錢),甘草(炙,八分),白芍藥(炒),黃柏(酒炒各七分)
上銼劑。白水二鍾,煎至八分,去滓,食遠溫服,臨臥再服。兩目廣大,視物如童,時覺兩腳踏地,不知高下。蓋冬天多服升陽藥故也。病減住服,候五七日再服,此藥春間服,乃時藥也。
補中益氣湯,治兩目日晡緊澀,不能瞻視,乃元氣下陷。並治工作勞力,讀書雋刻,勤苦傷神,飢飽失節,此數者俱發目赤頭疼,寒熱交作,身強體痛。若勞極復感風寒,則頭疼如破,全似外感傷寒之症,誤用發表之藥,鮮不傷人,故東垣先生髮內外傷辨,首用此方,取濟甚眾。
當歸身(酒洗),白朮(土炒),陳皮(各錢半),人參(二錢),炙甘草,升麻,柴胡(各一錢),黃耆(蜜制,三錢)
上銼劑。白水二鍾,姜一片,棗三枚,煎,食後熱服。
按:中氣者,脾胃之氣也。五臟六腑、百骸九竅皆受氣於脾胃而後治。故曰:土者,萬物之母。若飢困勞倦,傷其脾胃,則眾體無以滋氣而生,故東垣諄諄以脾胃為言也。是方人參、黃耆、甘草,甘溫之品,甘者中之味,溫者中之氣,氣味皆中,故足以補中氣;白朮甘而微燥,故能健脾;當歸質潤辛溫,故能澤土;術以燥之;歸以潤之。則不剛不柔,而土氣和矣。
復用升麻、柴胡,升清陽之氣於地道也。蓋天地之氣一升,則萬物皆生,天地之氣一降,則萬物皆死,觀乎天地之升降,而用升麻、柴胡之意,從可知矣。或曰:東垣謂脾胃一虛,肺氣先絕,故用黃耆以益皮毛,不令自汗而泄肺氣,其辭切矣。予考古人之方,而更其論,何也?余曰:東垣以脾胃為肺之母故耳。
白話文:
高風障症
俗稱的「雞盲」,在中醫裡稱為「高風障」,就像雞一樣晚上看不見東西,這是因為體內的元陽真氣衰弱所導致的。這個病可不能輕忽,如果懂得調養,自然會好轉,但如果不懂得禁忌,可能會導致雙目失明。體內陰陽阻塞,會造成腹脹,嚴重的話,會導致死亡。
這個病俗稱「雞盲」,中醫稱為「高風障」,特點是晚上看不見,白天又恢復正常。這是因為元陽不足所致。有人會問,既然是陽氣不足,下午屬於陰,為何下午還看得見?子時之後屬於陽,為何子時之後反而看不見?這是因為下午雖然屬陰,但太陽光屬於陽,且太陽光照耀,所以能看見。到了酉時太陽下山,陰氣達到極盛,所以看不見。子時之後雖然屬陽,但夜間屬於陰,且天地昏暗,所以還是看不見。
即使有燈光或月光,還是看不清楚,代表病情嚴重。月亮和燈光都屬陰,無法幫助體內的陽氣,病情輕微的可能稍微看得見,到了寅時陽氣漸盛,太陽將要升起,所以視力稍微恢復,到卯時太陽升起就完全恢復正常。如果平時能好好調養,使神氣平和,精血充足,陽氣旺盛,這個病自然會好。但如果不好好保養,反而耗損真氣,可能會變成青盲內障,嚴重的話會陰陽失調,導致腹脹而死亡。可以吃動物肝臟來補養,也可以用補氣的藥物治療,就能痊癒,這也說明了這個病是真元之氣衰弱、陽氣不足所導致的。可以服用以下藥方:
人參補胃湯:治療因為勞累、飲食不節制而導致的內障、視力模糊。
藥材:蔓荊子(1.2錢)、蜜炙黃耆、人參(各1錢)、炙甘草(8分)、炒白芍藥、酒炒黃柏(各7分)
用法:將藥材切碎,加兩碗水煎至八分,去渣,在飯後溫服,睡前再服一次。服用後會感覺眼睛明亮,看東西就像孩童一般清楚,有時會覺得腳踩在地上,卻感覺不到高低起伏,這是因為冬天服用太多升陽藥的緣故。病情減輕就停止服用,過五到七天再服用,這個藥方適合在春天服用。
補中益氣湯:治療眼睛在下午感到緊澀,無法看東西,這是因為元氣下陷所導致的。同時也治療因為工作勞累、讀書寫字、過度用神、飢飽不定所導致的眼睛發紅、頭痛、忽冷忽熱、身體僵硬疼痛等症狀。如果過於勞累又感受風寒,會頭痛欲裂,很像外感風寒,如果誤用發散的藥物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所以東垣先生提倡區分內傷和外傷,首先使用這個方子,救治了很多人。
藥材:酒洗當歸身、土炒白朮、陳皮(各1.5錢)、人參(2錢)、炙甘草、升麻、柴胡(各1錢)、蜜炙黃耆(3錢)
用法:將藥材切碎,加兩碗水,放入薑一片、紅棗三顆,煎好後,在飯後溫熱服用。
按:中氣指的是脾胃之氣。五臟六腑、身體各處的組織器官都要從脾胃得到氣的滋養才能正常運作。所以說,脾胃如同萬物的母親。如果因為飢餓、疲勞而損傷脾胃,身體各處就得不到滋養,所以東垣先生總是強調脾胃的重要性。這個方子中的人參、黃耆、甘草,都是甘溫的藥物,甘味能補養中焦,溫性能夠溫補中焦之氣,氣味都歸於中焦,所以能補養中氣。白朮味甘而微燥,所以能健脾。當歸質地滋潤辛溫,所以能滋潤脾土。白朮用來燥濕,當歸用來滋潤,一燥一潤,使脾土之氣平和。
再用升麻、柴胡,是為了將清陽之氣升發至體內。天地之氣上升,萬物就能生長;天地之氣下降,萬物就會衰亡。觀察天地升降的道理,就能明白使用升麻、柴胡的用意了。有人說,東垣先生認為脾胃一旦虛弱,肺氣就會先衰竭,所以用黃耆來補益皮毛,使之不自汗而洩肺氣,這話說得很中肯。我參考古人的藥方,並加以闡述,這是為什麼呢?我認為,東垣先生是把脾胃當作肺的母親。
我則是把脾胃當作所有組織器官的母親,五臟六腑,身體各處都要靠它滋養,這是我闡發了東垣先生未說出的部分,並且擴大了他的意思,並不是要推翻他的觀點。
轉光丸:治療肝虛導致的雀目、青盲。
藥材:生地黃、白茯苓、川芎、山藥、蔓荊子、白菊花、防風、細辛、熟地黃(等分)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丸,像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二十丸,用桑白皮湯送服。
還明散:治療小兒夜盲症。
藥材:夜明砂、井泉石、穀精草、蛤粉(等分)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用黃蠟煎熬後做成丸,像雞頭般大小。三歲的小孩服用一丸。將豬肝切開,把藥丸放在裡面,用麻皮紮緊,放到砂鍋裡煮熟,先用藥氣薰眼睛,再把豬肝吃掉。
決明夜靈散:(請見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