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濂

《醫門補要》~ 卷中 (15)

回本書目錄

卷中 (15)

1. 癰疽潰後能收功不能收功法

凡癰疽潰後,腐肉漸盡,患口大者,尚流厚黃膿,礙動患底之肉,即流鮮血,口小孔深者,必插藥捻,插至見紅血者,以及日久漏管,既經提拔,膿管已去,後插生肌藥,亦覺肌生血見者,俱可收功於遲早。以上各症,或潰淌稀膿汙黑汁,或流黃水白漿者,是氣血早傷,肌肉腐敗,陰陽之機,不能鼓盪,其生髮無功,於無中為有。安望斂肌完口,可指日而待哉?

白話文:

癰疽潰爛之後,能不能順利癒合的方法:

一般來說,癰疽潰爛後,腐肉會慢慢脫落,如果傷口很大,還持續流出濃稠的黃色膿液,碰到傷口底部的肉就會流出鮮血。如果傷口小而孔洞深,就必須塞入藥捻,塞到能看到血色為止。還有像是長期形成管道流膿,雖然經過引流,膿管已經去除,但之後塞入生肌藥,還是會覺得肌肉在生長但有出血的狀況,這些情況都還算能恢復,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以上提到的這些情況,如果潰爛後流出的是稀薄的膿液或黑色的汙水,或是黃色水狀或白色漿液,表示是身體的氣血早就受損,肌肉也已經腐敗,陰陽之氣無法正常運作,無法促進組織生長,是從無到有的情況。這種狀況,要期待傷口能順利癒合,實在難以在短時間內達成。

2. 肛門內生蟲奇癢

素來濕盛熱熾者,或嗜酒生濕,或喜食辛辣之物熱結臟腑之內,日久皆能盦伏生蟲,流入大腸,盤踞肛門,奇癢異常。雖服煎藥,外施熏洗,終不見功。今有驗方列下。

杏仁(二錢),輕粉(一錢),黃連(二錢),蕪荑(一錢),蛇床子(二錢),花椒(一錢),朝腦(一錢),枯礬(一錢),黃柏(三錢),

共研細末,用黑棗肉同搗爛,做如筆桿粗,約長寸許,曬乾,外裹絲棉,以棉線一根,繫緊藥條端打結,插入肛門內,留線拖於外。一日一換,數日除根。

白話文:

平常體內濕氣重、熱氣旺盛的人,或是喜歡喝酒導致濕氣產生,或是喜歡吃辛辣食物造成體內熱氣鬱積的人,時間久了都可能在體內潛藏生蟲的因素,這些蟲會流到大腸,盤踞在肛門,造成難以忍受的搔癢。即使服用湯藥,外用藥薰洗,也往往沒有效果。現在提供一個有效的藥方如下:

杏仁(二錢)、輕粉(一錢)、黃連(二錢)、蕪荑(一錢)、蛇床子(二錢)、花椒(一錢)、薄荷腦(一錢)、枯礬(一錢)、黃柏(三錢)。

將以上藥材一起研磨成細末,用黑棗肉一起搗爛,做成約筆桿粗、一寸長的藥條,曬乾後,外層包裹絲棉,用棉線一根,將藥條端繫緊打結,插入肛門內,線頭留在外面。一天換一次,持續數天就能根除蟲害。

3. 濕邪困脾

人受濕邪內困,肢體便覺頑重,無寒無熱,面色不澤,精神委頓,一見飲食,心中即泛泛欲嘔,不飢不食,日久難退,此當專責之於脾,不關於胃。蓋脾喜香燥,燥脾則濕去,猶之地上濕潤,一得日照風吹,其濕立干。非比胃經濕熱,宜滲宜潤。至濕滯於脾,尤不可用補膩,以窒悶中宮者也。治方附後。

炒焦,赤苓(三錢),焦苡米(三錢),焦神麯(三錢),焦扁豆皮(三錢),焦澤瀉(一錢),焦冬瓜子(三錢),焦茵陳(錢半),焦車前子(三錢)

引用焦陳米一酒杯,布包煨。

白話文:

人如果受到濕邪困在體內,就會感到四肢沉重,沒有發冷發熱的症狀,臉色暗沉無光澤,精神萎靡不振,看到食物就想噁心嘔吐,沒有食慾也不想吃東西,這種情況如果持續很久很難好轉,這應該專門從脾臟方面來治療,不關胃的事。因為脾臟喜歡乾燥的環境,使脾臟乾燥就能去除濕氣,就像地面潮濕,只要曬到太陽、吹到風,濕氣就會立刻乾燥一樣。這和胃部濕熱不同,胃部濕熱需要用利水滲濕或滋潤的方式來治療。至於濕氣滯留在脾臟,尤其不能用補益滋膩的藥物,以免使中焦更加鬱悶。治療的藥方附在後面。

炒過的焦赤茯苓(九克)、炒過的焦薏苡仁(九克)、炒過的焦神曲(九克)、炒過的焦扁豆皮(九克)、炒過的焦澤瀉(三克)、炒過的焦冬瓜子(九克)、炒過的焦茵陳(四點五克)、炒過的焦車前子(九克)

用一杯炒過的陳米浸泡過的酒,用布包好,加熱溫服。

4. 不先辨症亂用藥引

男女春日所發之病,有春溫、風溫。夏時發者,有暑熱、斑疹、濕溫、霍亂。秋季發者,有秋邪。冬令發者,有冬溫,以及小兒痧疹。凡由風熱而得者,總宜先以輕平之藥,疏達氣分,不難隨手取效。

奈世俗不究病之陰陽,即遇陽症,猶投陽藥,更喜常用青蔥、生薑為引,不知蔥性溫散傷陰,姜味辛熱耗氣,使人藥甫入腹,旋增煩躁昏蒙,譬如抱薪救火,竟變輕病為重,重病入危,尚然執迷不悟,比比皆是,將必歸咎,病起不治,非人力可為,豈不冤哉?

白話文:

不先辨明病症就胡亂用藥引

無論男女,在春天容易發生的疾病,有春溫、風溫等。夏天容易發生的疾病,有暑熱、斑疹、濕溫、霍亂等。秋天容易發生的疾病,有秋燥等。冬天容易發生的疾病,有冬溫,以及小孩容易得的痧疹等。凡是因為風熱引起的疾病,總應該先用性質平和的藥物,疏通體內的氣,這樣很快就能見效。

但是現在的人不探究疾病的陰陽屬性,即使遇到陽性的疾病,仍然使用陽性的藥物,更喜歡常用青蔥、生薑作為藥引。卻不知道蔥的藥性溫熱且發散,會損傷陰液;薑的味道辛辣且溫熱,會耗損體內的氣。這樣用藥,藥才剛吃下去,反而會使人更加煩躁、昏沈。這就像抱著柴火去救火一樣,反而會把輕病變成重病,重病變成危險的疾病,卻還是執迷不悟,這種情況非常普遍。這樣下去,一定會把責任歸咎於疾病難以治癒,而這並不是人力可以改變的,這難道不是太冤枉了嗎?

5. 眼中生翳舐法

眼中生翳,用點消藥不能去者,須用一人先以清水漱口,次將舌尖在眼翳上輕輕舐之。不可過重,防傷脂膜,約十數下,再以清水漱口,復輕巧舐之。如此十數遍,每日無間,以翳舐淨為度,絕效之法。但月日太久之翳,舐之無功。初起翳膜薄嫩者,舐之多消。

白話文:

眼睛裡長了翳(眼翳,眼科疾病),如果用點藥水都無法去除,就需要找一個人,先用清水漱口,然後用舌尖輕輕地舔眼翳。力道不可以太重,要避免傷到眼睛的脂膜,大概舔個十幾下,再用清水漱口,然後再輕巧地舔。這樣來回舔十幾遍,每天不間斷地做,直到眼翳舔乾淨為止,這方法非常有效。但是,如果眼翳已經長了很久,舔就沒用了。剛開始長、膜很薄嫩的眼翳,舔了大多都能消退。

6. 止血湧射法

勞苦之輩,手足前後廉,每有粗筋梗起,或筋累累盤曲,果若是而生外瘍者,不可誤用刀針,刺損其筋,使血湧出,立時殞命。蓋筋主於肝,肝藏血,人身血管與筋相通,倘逢破傷血射,而用止血藥不應者,速用大缸盛入冷水,令患者破處浸在水中,再加棉花捺緊患口,不使血流,約半時許,則血自止,故血脈得寒逼,則凝澀不行,遇熱迫則衝擊而散決也。待血已停,再以應用之藥而治。

凡血出難止者,皆可行此法。

白話文:

從事勞動的人,手腳的前後側,常常會有粗大的筋脈鼓起,或者筋脈盤繞彎曲,如果因此產生皮膚表面的瘡瘍,千萬不可以誤用刀針,刺破損傷這些筋脈,導致血像噴射般湧出,會立刻死亡。因為筋脈歸屬於肝臟,而肝臟儲藏血液,人體的血管與筋脈是相通的,如果遇到外傷出血像噴射一樣,而且使用止血藥沒有效果,就要趕快用大水缸裝入冷水,讓患者受傷的部位浸泡在水中,再用棉花按壓緊貼傷口,不讓血流出來,大約過半個小時左右,血就會自然停止。這是因為血脈受到寒冷的逼迫,就會凝固阻塞不流通,遇到熱就會衝擊而散開潰決。等到血已經停止後,再用應該使用的藥物來治療。

凡是出血難以停止的情況,都可以使用這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