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從眾錄》~ 卷二 (1)
卷二 (1)
1. 脈息
宜浮數,忌虛弱。
四物湯(治風先治血),四君子湯,十全大補湯,八珍湯,六君子湯,當歸補血湯(血生於氣,各見《時方》),桂枝湯麻黃湯(各見《傷寒》),防己黃耆湯方(見《金匱》)
治風濕相搏,客在皮膚,關節疼痛,腰以下疼重,脈浮,自汗惡風等症。後當如蟲行皮中,腰以下冰涼,後坐被上,又以被繞腰下,溫令微汗瘥。喘加麻黃,胃氣不和加芍藥,氣上衝心加桂枝,有陳氣加細辛。(陳氣久積之寒氣也)
防己湯(《千金》)
治歷節四肢痛如錐刺。
即前方去黃耆、大棗;本方防己、冬朮、生薑各四錢,甘草三錢,加桂心、茯苓各四錢,烏頭一枚,(去皮,熬),人參二錢。以苦酒和水煮,日三夜一服,當覺焦熱,痹忽忽然,慎勿怪也。若不覺,復服,以覺乃止。(忌醋物、桃李、生蔥、豬肉、冷水)
黃耆桂枝五物湯
治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症身體不仁,狀如風痹。
桂枝芍藥知母湯
治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氣短,溫溫欲吐。
此方為補藥之妙。解見徐忠可《金匱論注》。
烏頭湯(俱見《金匱》)
治歷節疼痛,不可屈伸。
獨活寄生湯(《千金》)
治風寒濕痹,偏枯腳氣。
獨活(二錢),桑寄生,秦艽,細辛,歸身,生地,芍藥,川芎,桂心,茯苓,杜仲,牛膝,人參,甘草(各一錢)
水煎服。
舒筋保安散(見痙症)
按:此方治痛行痹極效。
三痹湯
治血氣凝滯,手足拘攣,風寒濕三痹。
人參,黃耆,當歸,川芎,白芍,生地,杜仲,續斷,防風,桂心,細辛,秦艽,白茯苓,牛膝,川獨活,甘草(各等分),生薑(三片),紅棗(一枚)
水三盞,煎五分,不拘時服。
三氣飲(《景岳》)
治氣血虧損,風寒濕三氣乘虛內侵筋骨,歷節痹痛之極,及痢後鶴膝風痛等症。
當歸,枸杞,杜仲(各二錢),熟地(三錢或五錢),牛膝,茯苓芍藥(酒炒),肉桂(各一錢),細辛(或代以獨活),白芷,炙草(各一錢),附子(隨宜用一二錢),生薑(三片)
水二盅,煎服。氣虛加參、術;風寒勝加麻黃一二錢,亦可浸酒飲之。
加減四斤丸(三因)
治肝腎虛熱淫於內,致筋骨痿弱,足不任地,驚恐戰慄,潮熱時作,飯食無味,不生氣力。
肉蓯蓉(酒浸淡),牛膝,木瓜(俱酒浸),鹿茸(酥炙),熟地(或用生地),杜仲,菟絲子(各等分)
共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米飲下。
虎潛丸(《丹溪方》見《時方》)
治腎陰不足,筋骨痿,不能步履。
徐靈胎曰:痿症皆屬於熱,經有明文。此方最為合度,後人以溫補治痿,則相反矣。痿有屬痰濕風寒外邪者,此方又非所宜。
白話文:
關於脈象,理想的狀態是輕浮且數,應避免顯示出虛弱的跡象。
四物湯(首先治療血液問題,因為風邪與血液密切相關),四君子湯,十全大補湯,八珍湯,六君子湯,當歸補血湯(血液由氣生成,詳情見《時方》),桂枝湯_和_麻黃湯(詳情見《傷寒》),防己黃耆湯方(詳情見《金匱》)
這些方劑用於治療風濕相互作用導致的病症,如皮膚和關節疼痛,腰部以下的疼痛加重,脈象輕浮,自汗,怕風等症狀。治療後,可能會感到像有蟲在皮膚下爬行,腰部以下冰冷,應該坐在被子上,並將被子纏繞在腰部下方,讓身體微微出汗,症狀會改善。如果伴有喘息,可以加入麻黃;如果胃部不適,可以加入芍藥;如果氣上沖心,可以加入桂枝;如果有陳年寒氣,可以加入細辛。
防己湯(詳情見《千金》)
用於治療歷節病,四肢劇烈疼痛如針刺。
該方是從前一個方劑去掉黃耆和大棗,防己、白朮、生薑各4錢,甘草3錢,加入桂心、茯苓各4錢,烏頭1枚(去皮,炒),人參2錢。使用苦酒和水一同煎煮,每日三次,夜間一次服用,會感覺到身體燥熱,這是正常的反應,請不要驚慌。如果不覺得燥熱,可以再次服用,直到有感覺為止。
黃耆桂枝五物湯
用於治療血痹,陰陽兩虛,寸口和關上脈象微弱,尺中脈象緊小,身體麻木,如同風痹。
桂枝芍藥知母湯
用於治療肢節疼痛,身體瘦弱,腳部腫脹,頭暈,氣短,想嘔吐。
這個方子是補藥中的佳品,詳細解釋可參考徐忠可在《金匱論注》中的解析。
烏頭湯(詳情見《金匱》)
用於治療歷節病痛,關節無法彎曲。
獨活寄生湯(《千金》)
用於治療風寒濕痹,半身不遂,腳氣。
獨活(2錢),桑寄生,秦艽,細辛,歸身,生地,芍藥,川芎,桂心,茯苓,杜仲,牛膝,人參,甘草(各1錢)
用水煎煮服用。
舒筋保安散(詳見痙症治療)
該方對治療疼痛性行痹非常有效。
三痹湯
用於治療血氣凝滯,手足抽搐,風寒濕三痹。
人參,黃耆,當歸,川芎,白芍,生地,杜仲,續斷,防風,桂心,細辛,秦艽,白茯苓,牛膝,川獨活,甘草(各等份),生薑(3片),紅棗(1枚)
用水3杯,煎至剩5分,不限時間服用。
三氣飲(《景嶽》)
用於治療氣血虧損,風寒濕三氣趁虛入侵筋骨,造成嚴重的關節痛,以及痢疾後的鶴膝風痛等症。
當歸,枸杞,杜仲(各2錢),熟地(3錢或5錢),牛膝,茯苓芍藥(酒炒),肉桂(各1錢),細辛(或可用獨活替代),白芷,炙草(各1錢),附子(根據情況使用1-2錢),生薑(3片)
用水2杯煎煮服用。如果氣虛,可增加人參和白朮;如果風寒較重,可加入1-2錢的麻黃,也可以浸泡在酒中飲用。
加減四斤丸(三因)
用於治療肝腎虛熱,導致筋骨軟弱,腳部無力,驚恐顫抖,潮熱不定,食慾不佳,缺乏精力。
肉蓯蓉(酒浸淡),牛膝,木瓜(均酒浸),鹿茸(酥烤),熟地(或使用生地),杜仲,菟絲子(各等份)
研磨成粉末,使用煉製的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50粒,溫酒或米湯送服。
虎潛丸(《丹溪方》,詳見《時方》)
用於治療腎陰不足,筋骨萎縮,行走困難。
徐靈胎說:萎縮症通常與熱有關,經典文獻中有明確記載。這個方子非常合適,後人用溫補方法治療萎縮,實際上是相反的。萎縮症可能由痰濕風寒等外部因素引起,這種情況下該方可能不適用。
外治法(骨骼肌肉疾病主要影響身體表面,古人常用外部治療。)
《靈樞》建議使用馬糞膏進行治療。對於急性症狀,可以用白酒混合桂皮塗抹;對於慢性症狀,可以用桑樹鉤子刮擦。然後將生的桑樹木炭放在坑中,高度與坐姿相當,用膏藥熱敷急頰。同時飲用美酒,吃美味的烤肉,即使不喝酒的人也要勉強喝一些。這樣做三次就足夠了。
《靈樞》還建議使用20升純酒,1升蜀椒,1斤乾薑,1斤桂心,這四種材料均需切碎。將其浸泡在酒中,使用1斤棉絮和4丈細白布,一同放入酒中。將酒放置在馬糞堆中發酵,密封保存,防止空氣洩漏。五天五夜後,取出布和棉絮晾乾。乾燥後再次浸泡,直到酒液耗盡。每次浸泡至少需要一天一夜才能取出晾乾,並且要使用殘渣。將棉絮和布疊成複合的巾,長6-7尺,做成6-7條巾。
然後使用生的桑樹木炭加熱巾,用來熱敷受寒濕侵害的部位,讓熱量深入到患病部位。一旦感覺寒冷,再次加熱巾進行熱敷。這樣做30次後停止,出汗後用巾擦拭身體,同樣也是30次後停止。
羌活桂歸酒
用於治療風寒濕痹。
羌活,桂枝,秦艽,防風,續斷,附子(各1錢),當歸身,金毛狗脊,虎骨(各1錢5分),杜仲,晚蠶砂(各2錢),川芎(8分),桑枝(3錢),生薑(切成薄片,1錢),大棗(2枚),陳酒2斤,浸泡一天一夜,煎煮服用。
集寶療痹膏
川烏,草烏,南星,半夏,當歸,紅花,獨活,羌活,大黃,桃仁(各4錢),山甲,肉桂(各1兩),白芷(5錢),陀僧(2兩),硫磺(半斤),松香(1斤),生薑汁(一碗),麻油(1斤),竹汁(一碗)
將上述藥材煎煮好後,加入乳香、沒藥、血竭、胡椒、樟腦、細辛、牙皁末(各2錢)。如果添加商陸根、鳳仙、鬧羊花、鮮煙葉、鮮蒜、鮮豨薟等的汁液,效果更佳。
蒼朮黑豆飲
用於治療痹症。
茅山蒼朮5斤,洗淨泥沙。先用米泔水浸泡三天,再用蜜酒浸泡一夜。去皮,用黑豆和蒼朮交替鋪層,蒸兩次。再次使用蜜酒蒸一次,在砂鍋中用河水熬製濃稠汁液。去除渣滓,隔水燉煮,直到滴水成珠的程度,每1斤膏液加入1斤煉製的蜂蜜,用溫水調服。
一位老人專門使用此方,活到80多歲,身體輕盈健康,比年輕人更為活力充沛。
七制松香膏
用於治療濕氣的第一神方。
松香3斤,第一次用薑汁煮,第二次用蔥汁煮,第三次用白鳳仙汁煮,第四次用燒酒煮,第五次用鬧羊花汁煮,第六次用商陸根汁煮,第七次用紅醋煮。
桐油(3斤),川烏,草烏,蒼朮,官桂,乾薑,白芥子,蓖麻(以上各4兩),血餘(8兩)
將上述八種材料一起放入桐油中。熬至藥材枯萎,滴水成珠。過濾掉渣滓,加入4兩牛皮膏融化。使用前面製備的松香,慢慢加入,離開火源,加入1兩樟腦,3錢優質麝香,用厚紙鋪開,貼在患處。非常有效。
虎骨木通湯
用於治療各種麻木痹證,痛風,歷節。
虎骨,木通(各等份)
煎湯頻繁服用,即可痊癒。
紅花白芷防風飲
用於治療歷節病,四肢劇烈疼痛。
紅花,白芷,防風(各5錢),威靈仙(3錢)
用酒煎煮服用,取汁液,連續服用三次即可痊癒。
山甲白薇澤蘭飲
用於治療箭風,民間稱為鬼箭打。或者頭頸手足筋骨疼痛,半身不遂等疾病,按照方劑服用一次即見效。
山甲(1錢,炒研),白薇(2錢),澤蘭(3錢)
按照比例,用好酒煎煮服用。
硫磺敷痛膏(詳見《種福堂》)
用於治療痛風,歷節,四肢疼痛。
使用醋磨碎硫磺敷在患處,或者將蔥搗碎,炒熱後熨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