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醫學從眾錄》~ 卷六 (1)

回本書目錄

卷六 (1)

1. 卷六

2. 傷暑

夏日炎炎,耗傷元氣。故病必體倦脈弱,身熱自汗,煩躁,面垢唇青。李東垣以動而得之為中熱,靜而得之為傷暑,熱陽而暑陰也。其實未確。蓋以暑字從日,暑即熱也,何必分名。但動靜二字,是陰陽分別。茲仍分動以得之、靜以得之,以為此症提綱。

何謂動以得之?長途赤日,荷重作勞,因而致病。如大熱(傷暑而發熱頭痛與傷寒症同,但傷寒脈浮而緊,傷暑脈洪而虛,以此為辨。香薷是解表卻暑之藥,夏日之用香薷與冬日之用麻黃同義也。)大渴,脈浮自汗,以白虎人參湯主之。更加身體重著,是暑而挾濕,宜蒼朮白虎湯主之。

若有吐瀉腹痛,此方不可輕用也。若前症發熱身疼,口燥咽乾,或吐或瀉,宜黃連香薷飲主之。又有暑風症,因暑氣鼓激痰火,塞礙心竅,以致卒倒不省人事,宜吐之,或以《千金》消暑丸灌之。

白虎湯(見《傷寒》)

一加人參二錢,名白虎人參湯。治汗出惡熱、身熱大渴等症;

一加蒼朮二錢,名蒼朮白虎湯,治汗出身熱足冷等症。

黃連香薷飲(方見《時方》)

去黃連,名香薷飲。治同。

暑風發搐,加羌活、秦艽各一錢;瀉利,加白朮、茯苓各一錢五分;虛汗不止,加白朮一錢五分、炙黃耆三錢;心煩,加梔子、硃砂各一錢;嘔吐,加半夏二錢,藿香、陳皮各八分,薑汁少許。

何謂靜以得之?避暑於深堂大廈,為陰寒所遏,暑不得越。手足厥逆者,大順散主之;霍亂吐瀉口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理中湯主之。亦有以二湯送下六一散三錢者,巧法不可言傳也。

大順散

乾薑(一錢,炒),甘草(八分,炒),杏仁(六分,去皮尖,炒),肉桂(六分)

共為末,每服五錢。水一盅,煎七分服。如煩躁,井花水調下三四五錢。

又有遇夏即病,秋後即愈,是暑傷元氣。如草木遇盛日則痿,得雨露則挺,名曰疰夏症。宜補中益氣湯,照《薛氏醫案》,去升麻、柴胡,加麥冬一錢五分,五味、黃柏各五分,炮姜三分,服三四劑。

又生脈散、清暑益氣湯、六一散,皆卻暑之良方。一切暑病,不可須臾離之。學者當於三方求其奧旨,難以縷陳。

白話文:

夏日天氣炎熱,容易耗損身體的元氣。所以這種病通常會讓人感到身體疲倦、脈搏虛弱、身體發熱、容易流汗、煩躁不安、臉色暗沉、嘴唇發青。過去李東垣認為因活動而得病的是「中熱」,因靜止而得病的是「傷暑」,並認為熱屬陽性,暑屬陰性。但這種說法其實不太正確。因為「暑」這個字本身就帶有「日」,代表「暑」就是熱,沒有必要再區分名稱。不過,動與靜這兩個字確實可以代表陰陽的區別。因此,這裡仍然將因活動而得的病和因靜止而得的病區分開來,作為判斷這種病症的重點。

什麼叫做因活動而得病呢?就是長途跋涉、在烈日下負重勞動,因而導致生病。例如,出現高燒(這種因傷暑而引起的高燒頭痛,症狀和傷寒很像,但是傷寒的脈搏是浮而緊,傷暑的脈搏是洪而虛,可以此作為區別。香薷是能解表退暑的藥,夏天使用香薷就和冬天使用麻黃的意義相同)。以及出現非常口渴、脈搏浮盛、容易流汗等症狀,可以用白虎人參湯來治療。如果身體還感到沉重,表示是暑邪夾帶濕氣,應該用蒼朮白虎湯來治療。

如果病人有嘔吐、腹瀉、腹痛等症狀,則不能輕易使用這個方子。如果病人出現發燒、身體疼痛、口乾舌燥、或者有嘔吐腹瀉等症狀,應該用黃連香薷飲來治療。還有「暑風症」,是因為暑氣激發體內的痰火,阻塞心竅,導致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應該設法讓他吐出來,或者用《千金》消暑丸灌服。

白虎湯(藥方內容見《傷寒論》)

加入人參二錢,就稱為白虎人參湯。可以用來治療容易流汗、怕熱、身體發熱、非常口渴等症狀。

加入蒼朮二錢,就稱為蒼朮白虎湯,可以用來治療容易流汗、身體發熱、手腳冰冷等症狀。

黃連香薷飲(藥方內容見《時方》)

去掉黃連,就稱為香薷飲。藥效相同。

如果暑風症出現抽搐,可以加入羌活、秦艽各一錢;如果腹瀉,可以加入白朮、茯苓各一錢五分;如果虛汗不止,可以加入白朮一錢五分、炙黃耆三錢;如果心煩,可以加入梔子、硃砂各一錢;如果嘔吐,可以加入半夏二錢,藿香、陳皮各八分,以及少許薑汁。

什麼叫做因靜止而得病呢?就是為了避暑,待在陰涼的房屋裡,反而被陰寒之氣所抑制,導致暑氣無法散發。如果出現手腳冰冷,可以使用大順散來治療;如果出現霍亂、嘔吐腹瀉、口渴等症狀,可以使用五苓散來治療;如果沒有口渴,可以使用理中湯來治療。也有人會用上述兩種藥湯配著六一散三錢來服用,這種技巧難以言傳。

大順散

乾薑(一錢,炒過)、甘草(八分,炒過)、杏仁(六分,去皮尖,炒過)、肉桂(六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盅煎至七分服用。如果感到煩躁,可以用井水調和三到五錢服用。

還有一種情況是,每到夏天就生病,到了秋天就會痊癒,這是因為暑邪損傷了元氣。就像草木在烈日下會枯萎,得到雨露滋潤後就會挺立一樣,這種病稱為「疰夏症」。應該使用補中益氣湯,並參照《薛氏醫案》的配方,去掉升麻、柴胡,加入麥冬一錢五分,五味子、黃柏各五分,炮薑三分,服用三到四劑。

另外,生脈散、清暑益氣湯、六一散,都是很有效的解暑良方。所有暑病都不能片刻離開這些藥方。學習醫術的人應該在這三個藥方中深入研究,難以一一詳細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