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醫學從眾錄》~ 卷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

1. 頭痛

景岳云:頭痛一證,暫痛者必因邪氣,久痛者必因元氣。但暫病者,有外感頭痛,有火邪頭痛。久病者,有陰虛頭痛,有陽虛頭痛。然亦有暫病而虛者,久病而實者,又當因脈因證而詳察之,不可執也。或寒熱,脈緊,清涕,咳嗽,脊背疼痛者,此寒邪在表而然,治宜疏散,九味羌活湯及茶調散、清空膏主之。

或內熱脈洪,頭腦振振,痛而兼脹者,此火邪在裡而然,治宜清降,玉女煎及一味大黃散主之。或因水虧而火動,蒸熱脈弦,痛兼煩躁者,此陰虛血虛而然,治宜補陰,以六味湯、左歸飲,加肉蓯蓉、細辛、川芎主之。或因遇陰則痛,遇寒亦痛,倦怠脈微者,此陽虛氣虛而然,治宜扶陽,以補中益氣湯加蔓荊子、川芎、八味湯、右歸丸主之。或外感頭痛,當察三陽厥陰。

蓋三陽之脈俱上頭,厥陰之脈亦會巔,太陽在後,陽明在前,少陽在側,此又當有所主,亦外感所當辨也。但內傷頭痛,則不得以三陽為拘耳。至真頭痛者,頭痛甚,腦盡痛,手足寒至節,死不治,或灸百壯,吞黑錫丹,可救十中之一。

白話文:

張景岳說:「頭痛這種病症,短時間發作的通常是外邪引起的,長時間發作的通常是身體元氣不足。但短時間發作的,有外感風寒引起的頭痛,也有火熱邪氣引起的頭痛。長時間發作的,有陰虛引起的頭痛,也有陽虛引起的頭痛。然而也有短時間發病卻是虛證的,長時間發病卻是實證的,又應當根據脈象和症狀詳細觀察,不能一概而論。

如果頭痛伴隨發冷發熱、脈象緊繃、流鼻涕、咳嗽、背部疼痛,這是寒邪侵襲體表的緣故,治療上應當疏散外邪,可使用九味羌活湯、茶調散或清空膏等方劑。

如果頭痛伴隨內熱、脈象洪大、頭部有震動感、疼痛兼有腫脹感,這是火邪在體內的緣故,治療上應當清熱降火,可使用玉女煎或一味大黃散等方劑。

如果頭痛是因為陰液虧虛而導致火氣妄動,出現蒸熱感、脈象弦細、疼痛兼有煩躁不安,這是陰虛血虛的緣故,治療上應當滋補陰液,可使用六味地黃丸、左歸飲,並加入肉蓯蓉、細辛、川芎等藥材。

如果頭痛是因為遇到陰冷天氣或寒冷環境就發作,並且伴隨疲倦乏力、脈象微弱,這是陽氣虛弱的緣故,治療上應當扶助陽氣,可使用補中益氣湯,加入蔓荊子、川芎等藥材,或使用八味丸、右歸丸等方劑。

外感引起的頭痛,應當觀察三陽經和厥陰經的情況。因為三陽經的脈絡都上行至頭部,厥陰經的脈絡也匯集於頭頂,太陽經在後腦,陽明經在前額,少陽經在頭的兩側,這也應當有所區分,也是外感頭痛時需要辨別的。但內傷引起的頭痛,就不能拘泥於三陽經的理論了。

至於真正的頭痛,是頭痛非常劇烈,整個腦部都疼痛,手腳冰冷到關節,這種情況很難治癒,有時用艾灸百壯,服用黑錫丹,可能有十分之一的機會可以救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