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火點雪》~ 卷三 (8)
卷三 (8)
1. 痰火脈
按:痰火之脈,以浮而芤濡虛緩,遲大無力,沉而遲澀,結代無力,皆虛而不足,外證自汗短氣喘促,或肢厥者,皆屬脾肺腎三臟俱虛,脈合其證,此受補者也。若脈來弦長緊實,外證痰實氣壅喘咳,或煩或熱,或咽痛,或復見諸血,此為陰虛火動,脈不合證,此不受補者也。又按:《脈經》曰:骨蒸發熱,脈數而虛,熱而澀小,必殞其軀。
又曰:勞極諸虛,浮濡微弱,土敗雙弦,火炎急數。又曰:諸病失血,脈必見芤,緩小可喜,數大可憂。又曰:病熱有火,洪數可醫,沉微無火,無根難醫,此皆言脈證之宜忌也。凡有干於痰火癆瘵之脈,悉詳附之於後,惟不切於此證者,乃摘之。
白話文:
痰火之脈,摸起來的感覺是浮在表面但中間空虛、濕潤而虛弱、遲緩且脈體寬大但無力。如果按到深處則感覺遲鈍且澀滯、不流暢,甚至有時停止跳動又跳一下,但同樣無力。這些脈象都顯示身體虛弱、能量不足。病人可能還會出現自汗、呼吸短促急迫、或手腳冰冷等症狀,這些都屬於脾、肺、腎三臟同時虛弱的表現。如果脈象與這些症狀相符,就表示適合用補益的方法來治療。
相反的,如果脈象摸起來是像琴弦般繃緊、脈體長而有力,同時病人有痰多、氣喘、咳嗽、胸悶等症狀,或者感到煩躁、發熱、咽喉疼痛,甚至出現各種出血的情況,這就屬於陰虛火旺的表現。此時脈象與症狀不符合,就不適合用補益的方法來治療。
另外,《脈經》說:骨蒸發熱的病人,脈象呈現快速而虛弱,發熱又澀滯細小,這表示病情危重。
又說:過度勞累導致各種虛弱的,脈象呈現浮在表面、濕潤、微弱無力。若是脾土功能衰敗則脈象會呈現弦脈,虛火上炎則脈象會呈現快速且急促。
又說:各種疾病導致失血,脈象一定會出現中間空虛的芤脈,如果脈象緩和細小就屬於好的情況,如果脈象快速且大就令人擔憂。
又說:發熱且有火氣的疾病,如果脈象洪大且快速還可以治療,如果脈象沉在深處且微弱則表示無火,病根深難以醫治。這些都是說明脈象與病情相符或不符的宜忌。
凡是與痰火、虛勞疾病有關的脈象,都詳細記錄在後面。只有不符合這個疾病的脈象,才不予收錄。
2. 浮
浮脈法天,有輕清在上之象,在卦為乾,在時為秋,在人為肺。又曰毛,太過則中堅旁虛,如循雞羽,病在外也,不及則氣來毛微,病在中也,《脈訣》言尋之如太過,乃浮兼洪緊之象,非浮脈也。
主病,浮脈為陽主表,有力表實,無力表虛,浮遲中風,浮數風熱,浮緊風寒,浮緩風淫,浮虛傷暑,浮芤失血,浮洪虛熱,浮散勞極,寸浮主頭痛眩暈,或風痰在胃,關主土衰木旺,尺主後便不通。
白話文:
浮脈的脈象就像天一樣,有輕飄清揚在上的現象,在卦象中代表乾卦,在時令中代表秋季,在人體中代表肺臟。又像動物的毛髮一樣,如果脈象太過浮盛,就會感覺中間堅硬而兩旁空虛,摸起來像摸雞毛一樣,這表示病邪在體表;如果脈象浮而無力,感覺氣息微弱,則表示病邪在體內。有些《脈訣》說摸起來太過的浮脈,其實是兼有洪脈和緊脈的脈象,並不是真正的浮脈。
浮脈的病症,浮脈屬陽,主病在表,脈象有力表示表實證,脈象無力表示表虛證。浮而遲緩是中風,浮而數快是風熱,浮而緊繃是風寒,浮而和緩是風邪侵淫,浮而虛弱是中暑,浮而空虛是失血,浮而洪大是虛熱,浮而散亂是過度勞累。寸脈浮主頭痛、眩暈,或風痰停留在胃部;關脈浮主脾胃虛弱而肝木過盛;尺脈浮主大便不通暢。
3. 沉
沉脈法地,有淵泉在下之象,在卦為坎,在時為冬,在人為腎。又為石亦曰營,太過則為彈石,按之益堅,病在外也。不及則氣來虛微,去如數者,病在中也。《脈訣》言緩度三關,狀如爛綿者,非也。沉有緩數各部之沉,爛綿乃弱脈,非沉也。
主病,沉脈主裡,有力裡實,無力裡虛,沉則為氣,沉澀氣鬱,沉弱寒熱,沉緩寒濕,沉緊冷痛,沉牢冷積,寸沉痰鬱,水停胸膈,關沉主中寒腹痛,尺沉主遺精白濁泄痢,腎虛腰痛。
白話文:
沉脈的脈象,如同地底深處的泉水,在卦象中對應坎卦,在時令中對應冬季,在人體中對應腎臟。它也像石頭一樣堅硬,又可以說是營氣。如果沉脈過於強勁,就像彈跳的石頭一樣,按壓下去會感覺更加堅硬,這表示疾病在身體表面。如果沉脈力量不足,氣息虛弱而微小,來得快去得也快,這表示疾病在身體內部。《脈訣》說沉脈緩慢地經過三關,感覺像爛棉花一樣,這是錯誤的。沉脈可能在身體各個部位呈現緩慢或快速的現象,而爛棉花般的脈象屬於弱脈,並非沉脈。
沉脈主要代表疾病在身體內部,如果沉脈有力,表示裡實,如果沉脈無力,表示裡虛。沉脈代表氣,沉脈澀滯表示氣機鬱結,沉脈虛弱表示身體有寒熱症狀,沉脈緩慢表示體內有寒濕,沉脈緊繃表示身體有寒冷引起的疼痛,沉脈堅實表示體內有寒冷積聚。寸脈沉表示痰液鬱積,或胸膈部位有水液停滯。關脈沉表示中焦有寒冷,引起腹痛。尺脈沉表示有遺精、白濁、腹瀉等症狀,以及腎虛引起的腰痛。
4. 遲
遲為陽不勝陰,故陰至不及。《脈訣》言重手乃得,是有沉無浮,一息三至,甚為易見,而曰隱隱狀且難,是澀脈矣,其謬可知。然二至為遲,有力為緩,無力為澀,有止為結,遲甚為敗,浮而軟為虛。黎氏曰:遲小而實,緩大而慢,遲為陰盛陽虛,緩為衛盛營弱,宜別之。
主病,遲脈主臟,有力冷痛,無力虛寒,浮遲表寒,沉遲裡寒,且主多痰,沉痼癥瘕,寸遲則上焦有寒,關遲則中寒腹痛,尺遲則後便不禁,腎虛腰痛。
白話文:
遲脈的出現是因為陽氣無法勝過陰氣,導致陰氣的作用遲緩不至。《脈訣》說要重按才能摸到遲脈,表示這個脈象是沉在裡面而沒有浮在表面的,一息之間跳動三次,這種情況非常容易觀察到。但是又說遲脈的樣子是隱隱約約、難以察覺,這樣就變成澀脈了,顯然是錯誤的。其實,一息跳動兩次才稱為遲脈,如果跳動有力則稱為緩脈;如果跳動無力則稱為澀脈;如果有停止的現象,則稱為結脈。遲脈如果跳動過於緩慢,就屬於敗象;如果脈象浮在表面且柔軟無力,則屬於虛象。黎氏說:遲脈細小而實在,緩脈寬大而慢。遲脈代表陰氣旺盛、陽氣虛弱;緩脈代表衛氣旺盛、營氣虛弱,這兩種脈象應該要區別清楚。
遲脈所主之病,主要與臟腑有關。如果遲脈跳動有力,表示體內有寒冷疼痛;如果遲脈跳動無力,表示體內有虛寒。脈象浮在表面又遲緩,表示體表有寒邪;脈象沉在裡面又遲緩,表示體內有寒邪。遲脈還主痰多,以及體內積聚的頑固性腫塊。寸脈遲緩,表示上焦部位有寒邪;關脈遲緩,表示中焦部位有寒痛腹痛;尺脈遲緩,表示大便失禁,以及腎虛腰痛。
5. 數
數為陰不勝陽,故脈太過,一息六至是也。浮沉遲數,脈之綱領也。數而弦為緊,流利為滑,數而有止為促,數甚為極,數見關中為動脈。
主病,數脈主腑,有力為實為熱,宜瀉。無力為虛火,為相火,宜補。浮數表熱,沉數里熱,氣口數實,病肺癰,數虛為肺痿,寸數咽腫,口舌生瘡,吐血咳嗽,或肺生癰,關數胃火肝火,尺數則腎虛,宜滋陰降火。
白話文:
脈搏跳動快速,是因為陰氣不足以制衡陽氣,所以脈象會顯得過快,一呼吸之間脈搏跳動六次就是這種情況。浮、沉、遲、數是判斷脈象的基本原則。脈搏跳動快速且脈形如琴弦般繃緊,稱為「緊脈」;脈搏跳動快速且來去流暢圓滑,稱為「滑脈」;脈搏跳動快速且有時停止一下,稱為「促脈」;脈搏跳動非常快速,稱為「極脈」;脈搏跳動快速且在寸口關部感覺明顯,稱為「動脈」。
數脈主要對應腑的疾病,脈搏跳動快速且有力,代表實證、熱證,應該用瀉法治療;脈搏跳動快速但無力,代表虛火或相火旺盛,應該用補法治療。脈搏浮取時跳動快速,代表表熱;脈搏沉取時跳動快速,代表里熱。寸口的脈搏跳動快速且有力,代表肺部生癰;脈搏跳動快速且無力,代表肺部痿弱。寸部脈跳動快速,主咽喉腫痛、口舌生瘡、吐血咳嗽,或是肺部生癰。關部脈跳動快速,代表胃火或肝火旺盛;尺部脈跳動快速,代表腎陰虛,應該滋陰降火。
6. 滑
滑為陰氣有餘,故脈來流利如水。脈者,血之腑也,血盛則脈滑,故腎脈宜之。氣盛則脈澀,故肺脈宜之。《脈訣》云:按之即伏,三關如珠,不近不退,是不分浮滑沉滑尺寸之滑也,今正之。
主病,滑脈為陽,主元氣虛衰,痰飲宿食,吐逆蓄血,女子經調有孕。寸滑主膈痰嘔吐,吞酸舌強,或咳嗽。關滑主宿食,肝脾積熱,尺滑則瀉痢㿗淋。又曰:滑主痰飲,浮滑風痰,沉滑食痰,滑數痰火,滑短宿食。《脈訣》言關滑胃寒,尺滑臍冷,與《脈經》言關滑胃熱,尺滑血蓄,婦人經病之旨相反,其謬如此。
白話文:
滑脈是因為體內陰氣過多,所以脈搏來的時候流暢像水流一樣。脈搏是血液的府邸,血液充盛脈搏就會滑利,因此腎脈適合出現滑脈。氣盛則脈搏會變得澀滯,因此肺脈適合出現澀脈。《脈訣》說:按下去脈搏就伏藏,三關的脈搏像圓珠一樣滑動,不靠近也不退縮,這是沒有區分浮滑、沉滑、尺寸滑的滑脈,現在把它糾正過來。
滑脈主要代表陽氣虛衰,體內有痰飲、積存的食物,會出現嘔吐、蓄血的狀況,女子月經正常或是有懷孕。寸脈出現滑脈主要代表胸膈有痰、嘔吐、吞酸、舌頭僵硬,或是咳嗽。關脈出現滑脈主要代表有積存的食物、肝脾有積熱,尺脈出現滑脈則代表腹瀉、痢疾、小便不順。另外還說:滑脈主要代表體內有痰飲,浮脈滑代表風痰,沉脈滑代表食痰,滑數脈代表痰火,滑短脈代表積存的食物。《脈訣》說關脈滑代表胃寒,尺脈滑代表肚臍冷,和《脈經》說關脈滑代表胃熱,尺脈滑代表血瘀,以及婦女月經病症的說法相反,其中的謬誤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