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慎柔

《慎柔五書》~ 卷五 (4)

回本書目錄

卷五 (4)

1. 痢例

使來歲乙巳厥陰風木之氣不能制,飲食尤宜慎之。

予友薛理還僕,遠行忍飢,又相毆脫力,時五月初,遂發熱譫語,以補中益氣及五苓數劑不效。延予診之,六脈俱無,乍有則甚細,其外症則面赤、譫語、口碎。一友曰:陽症見陰脈,證在死例。予曰:當以陽虛從脈舍症治之,遂下附子理中湯冷服。二帖,脈稍見;四帖則脈有神,而口碎愈矣;六帖則脈如常,但譫語未已。

予曰:脈氣已完復,而譫語不休者,胃有燥糞,宜以膽導導之,果下燥結,譫語遂平。(此證若大便滑易者,有瘀血也。以桃仁下墨糞。)

馬見源精神素弱,且勞甚,餓時吃冷肉一塊,遂不快,發熱譫語作狂,乃飲食勞倦之症。鄉醫先汗一次,不退,又下三四次,便倦怠昏沉,不思飲食,吐痰,晝夜不寢。(素無痰而忽吐痰者,肺胃筋膜內傷也,多由飲食勞倦,宜堅筋以復其力。痰發於筋膜者也,筋膜傷而濕困之,則痰常多,筋膜傷而火激之,則痰暴湧。

凡治痰欲除根本者,在補血養筋而堅之,筋力堅強,自液不外泄。)下多亡陰,中氣大虛之故。迎予診,六脈俱有四至,洪緩無力。(缺)至半夜,反加吐痰不已。起復診之,六脈俱細,此邪氣已去,真陰欲還,陽虛反發躁之象。急用六君加薑、桂各三分,服即成寢,至明午方喚醒之。

又一劑,欲睡不醒,精神反覺懶怠,邪氣盡退,而正氣將復矣。至下午,吃米湯一盅,口知穀味,再用補中加乾薑、桂、門冬、五味而瘳。

白話文:

痢疾案例

如果來年乙巳年,厥陰風木之氣無法順利運行,飲食方面更要特別小心。

我的朋友薛理還,因為長途跋涉忍飢挨餓,又與人打鬥導致體力耗盡,當時正值五月初,因此發高燒、胡言亂語。用補中益氣湯和五苓散等藥方數劑,都沒有效果。請我去診斷,發現他六脈都摸不到,偶爾出現也很細微,外在症狀則是臉色赤紅、胡言亂語、嘴唇顫動。一位朋友說:「這是陽症卻出現陰脈,屬於死症。」我說:「應該以陽虛來判斷,從脈象的微弱來治療,不必拘泥於外在症狀。」於是開了附子理中湯,讓他冷服。服用了兩帖藥,脈象稍有出現;服用了四帖藥,脈搏變得有力,嘴唇顫動的現象也停止了;服用了六帖藥,脈象恢復正常,只是胡言亂語的情況還沒停止。

我說:「脈象的氣已經恢復,但胡言亂語不停,是因為胃裡有乾燥的糞便堵塞,應該用膽汁來導瀉。」果然排出乾燥的糞便,胡言亂語就停止了。(這種病症如果大便容易滑脫,可能是體內有瘀血,可以用桃仁來排出黑色的糞便。)

馬見源平時精神就虛弱,加上過度勞累,肚子餓時吃了一塊冷肉,就感到不舒服,發燒、胡言亂語,甚至出現狂躁的症狀,這是因為飲食不當和過勞引起的疾病。鄉村醫生先讓他發汗一次,沒有退燒,又用了瀉藥三四次,導致他更加疲倦、昏睡、不思飲食,還吐痰,整天晚上都睡不著。(原本沒有痰的人突然吐痰,是因為肺胃的筋膜受損,多半是因為飲食過勞,應該強壯筋骨來恢復體力。痰從筋膜產生,筋膜受損、濕氣積聚,痰就會比較多;筋膜受損、火氣上衝,痰就會突然湧出。

凡是治療痰想要去除病根,就要補血、滋養筋骨,讓筋骨強健。筋骨強健,體液自然不會外泄。)瀉藥用太多會損傷陰液,這是因為中氣大虛的緣故。請我去看診,發現六脈雖然都摸得到,但脈象四至緩慢無力。到了半夜,吐痰的情況反而更嚴重。我再次診斷,發現六脈都變細微,這是邪氣已經退去,真陰之氣想要恢復,陽虛反而出現躁動的現象。立刻用了六君子湯,再加薑、桂各三分,服下藥就睡著了,到第二天中午才醒來。

又再服用一劑藥,他想睡卻睡不著,精神反而覺得懶散疲倦,這是邪氣完全退去,正氣快要恢復的跡象。到了下午,他吃了一小碗米湯,口中感覺到穀物的味道,再服用補中益氣湯,加上乾薑、桂枝、麥門冬、五味子,病就好了。

2. 脾胃例

孝廉王於鎜父,年六十餘。六脈俱弦牢,右三關浮中沉甚豁大,左三略差;外症晚則作飽,且大便不利。此土受木製,脾胃不輸津液,中氣虧損之候也。宜補脾胃生肺金,乃用補中益氣湯加官桂,以削木之剋制,炮乾薑以溫脾胃、撤沉寒,山藥、山萸佐當歸以養陰,麥冬、五味驟收肺金以生新水。服二劑,覺胸中稍寬,身中反有眩意,此正氣欲復,而邪漸退,故瞑眩耳。

又服數劑,復診之,則牢堅已去,第二尺俱洪。此真陰真陽並虛,當平補之,用八珍,晚服六味丸,大腸漸潤,再數劑全愈。

邱生,年十八歲。正月間,過食曲餅湯麵,遂不快,發熱,頭痛。邀予診之,脈略緊,中沉洪滑。曰:當先除去風寒,以九味羌活湯一帖,寒熱,頭痛悉失,但覺不快耳。予適他去,彼延別醫,用柴平湯一帖,病不減。晚歸診之,脈洪汗出,而腹痛甚,不可按。以元明粉泡湯下導滯丸二錢,其痛減半,尚有脹,再用前丸一劑,而飽脹如脫,但腹痛耳,復增瘧狀。(諸症皆胃中有死血也,何不重加桃仁於劑中。

)予又診之,六脈俱細弦,此脾土受木乘,又被伐之過,宜用溫補,以理中湯二劑,肚痛除。又以過食復飽,診之,弦細如前,仍以前湯,但溫脾胃,而食自消,諸症去。

湯如玉母,懷七月而生,後每大便甚艱,須二、三時方安,百治不效。予謂:肺腸氣血不能吹送,欲來不來,乃脾虛也。脾主信,欲來不來,無信也。當補脾肺,使各施其令,而吹噓之氣自如,調理數月而愈。(每見雞雛初生,當肛門內,猶一片色如卵黃,是人物之生,以腸胃為最後。七月而生,腸力未全,必有補血堅筋強力固腸之法,隨時進退,與之終身。)

一婦,年五旬。二寸浮洪,二尺小,右關弦,不思食,頭眩。余曰:二寸浮洪,病主頭眩,亦主上膈不清,此陽氣虛而越上,不能歸根復元,以致丹田氣虛寒,不能養溫脾胃,是以右關脈弦,飲食不消而少飧也。理宜斂陽氣歸於下焦丹田之內,下焦溫暖,脾胃自健,水穀自化矣。

用桂枝、白芍六分,五味子二分,白茯一錢,黑姜三分,人參五分,杜仲一錢,破故紙五分,炙草四分,湯泡半夏一錢,加煨姜,十餘劑而愈。

蔣懷劬,年六十。素吐白沫,已數十年矣。忽喉中有噎意,以白予。曰:此脾胃虛寒也,宜用人參調補中氣,彼辭以貧窶,自將白糖齏汁熬化含吐,及六七日,則溏泄,日五六次,神亦勞倦,食亦不貪。延視之,六脈皆二至,來三五至則止,如雀啄之狀。此元氣大虛,不能噓吸周迴耳。

用六君子加肉桂四分、吳萸二分、乾薑二分。二劑,則脈連續而不止。又二劑,反加浮洪粗大,數七八至,發熱、口碎,舌碎,乃虛陽上越之證,予思之,脈已犯難治之例,且吐沫不止,腎水泛,脾虛失統也。用(缺)。病亦稍退。稍勞即復,服數劑復減,再勞又如故。至兩三月後,藥亦不受,亦不效,五六日而歿。

白話文:

脾胃例

孝廉王先生的父親,六十多歲。他的六脈都呈現弦硬的狀態,右手寸關尺三處的脈象都顯得浮大而有力,左手則稍微好一點。外在症狀是晚上容易感到飽脹,而且大便不順暢。這是因為脾土受到肝木的剋制,脾胃無法正常運送水液,導致中氣虧虛的表現。治療上應該補益脾胃,同時促進肺金的生成。

我開了補中益氣湯,並加入肉桂來減輕肝木的剋制,用炮製過的乾薑來溫暖脾胃、驅散深層的寒氣,搭配山藥、山茱萸和當歸來滋養陰液,麥冬和五味子則迅速收斂肺金,以產生新的水液。服用兩劑後,他覺得胸中稍微舒暢,身體反而出現頭暈的感覺,這是正氣開始恢復,邪氣逐漸退散的瞑眩反應。

再服用幾劑藥後,複診時,脈象的弦硬已經消失,兩尺的脈象都變得洪大。這是真陰和真陽都虛弱的表現,應該用平和的方式來補益。我開了八珍湯,晚上再服用六味丸,大便逐漸變得潤滑,再服用幾劑藥就完全康復了。

邱先生,十八歲。正月期間,因為吃過多的曲餅湯麵,感到不舒服,開始發燒、頭痛。我為他診脈,脈象稍微緊澀,中間和深層脈象洪大而滑動。我認為應該先去除風寒,開了九味羌活湯一帖,寒熱和頭痛都消失了,但仍然感到不舒服。我剛好有事離開,他請了別的醫生,用柴平湯一帖,病情沒有減輕。晚上我回來為他診脈,發現脈象洪大而且有汗,腹痛劇烈,無法按壓。我用元明粉泡水送服導滯丸二錢,疼痛減輕了一半,但仍然有脹氣,再服用一劑導滯丸,飽脹感消失,但腹痛依舊,還出現了類似瘧疾的症狀。(這些症狀都是因為胃中有死血,為什麼不在藥方中加入桃仁呢?)

我再次診脈,六脈都呈現細弦的狀態,這是因為脾土受到肝木的乘侮,又被過度攻伐,應該用溫補的方法來治療。我開了理中湯兩劑,腹痛就消失了。他又因為吃過多而感到飽脹,診脈時,脈象仍然細弦如前,還是用之前的藥方,只要溫補脾胃,食物自然就能消化,其他症狀也都消失了。

湯如玉的母親,懷孕七個月就生下了她,之後每次大便都非常困難,必須花兩三個小時才能順利排出,各種治療方法都無效。我認為,這是因為肺腸的氣血無法順暢地推送,導致大便想來又來不了,這是脾虛的緣故。脾主信,想來又來不了,就是沒有信用的表現。應該補益脾肺,使它們各司其職,這樣推送的力量自然就會順暢。調理了幾個月就康復了。(我經常看到剛出生的雞仔,肛門內還有一片像蛋黃的顏色,這說明人或動物的生命,是以腸胃為最後的發展階段。七個月就出生的嬰兒,腸道功能尚未完全發育,必須用補血、強筋、強力固腸的方法,根據情況隨時調整,以幫助他度過一生。)

一位婦人,五十歲。她寸脈浮大而洪,尺脈細小,右關脈弦,沒有食慾,頭暈。我說:寸脈浮大而洪,是頭暈的主要原因,也代表上焦不清,這是陽氣虛弱而向上越散,無法回歸到根部,導致丹田氣虛寒冷,無法溫養脾胃,所以右關脈才會弦硬,飲食難以消化。應該收斂陽氣,使之歸於下焦丹田之中,下焦溫暖了,脾胃自然就會強健,水穀自然就能消化。

我開了桂枝、白芍各六分,五味子二分,白茯苓一錢,黑姜三分,人參五分,杜仲一錢,破故紙五分,炙甘草四分,用湯藥泡製半夏一錢,加入煨姜。服用了十幾劑就康復了。

蔣懷劬,六十歲。他經常吐出白色泡沫,已經幾十年了。突然覺得喉嚨有堵塞感,來找我診治。我說:這是脾胃虛寒的表現,應該用人參調補中氣。他因為家境貧寒,自己用白糖和菜汁熬煮成濃稠的湯汁含在口中,過了六七天,開始腹瀉,一天五六次,精神也疲憊不堪,食慾也不好。我為他診脈,發現六脈都呈現微弱而緩慢的狀態,一會兒跳動三五次就停止了,像小鳥啄食一樣。這是元氣大虛,無法正常地呼吸周流。

我開了六君子湯,加入肉桂四分、吳茱萸二分、乾薑二分。服用兩劑後,脈象就連續起來。又服用兩劑,脈象反而變得浮大粗大,跳動頻率加快到七八次,出現發熱、口舌潰爛,這是虛陽上越的症狀。我仔細思考,認為脈象已經是難治的狀況,而且不斷吐出白沫,這是腎水上泛,脾虛失去統攝功能的表現。我開了(缺)。病情稍微減退。但稍一勞累就又復發,服用幾劑藥後又減輕,再勞累又像之前一樣。過了兩三個月,藥也吃不進去,也沒有效果,五六天就去世了。

前賢說過:脈象粗大是很難治療的。我寫下這個案例來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