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科補要》~ 第二十二則·大楗骨膝蓋骨
第二十二則·大楗骨膝蓋骨
1. 第二十二則·大楗骨膝蓋骨
大楗骨,名髀骨。上端如杵,入於髀樞之臼,下端如錘,接於胻骨,統名曰股,乃下身兩大支之通稱也,俗名大腿骨。其下有膝蓋骨,即連骸,又名臏骨,形圓而扁,覆於楗胻上下兩骨之端,本活動物也。內面之筋,上過大腿至兩脅,下過胻骨至足背。《內經》曰:膝乃筋之府。
若傷之,上連腰屈疼痛,下移胻骨焮腫,或足腹冷硬,步履斜行,或膀子重傷,後成黃病。服紫金丹,再茵陳等湯治黃病之藥收功。若膝蓋離位,向外側者,則內筋腫脹;向內側者,則筋直膕腫。須詳視其骨,如何斜錯,按法推拿,以復其位。服補筋湯。其骱出者,一手按住其膝,一手捏住其膀,上下拔直,將膝曲轉,抵著豚爿,其骱有聲者,上也;服生血補髓湯。
若膝蓋骨破兩爿者,用絲絃藤作箍,布條縛之,生線四根,如抱膝圖法,將手擠圓,箍定其骨,膀下縛住,屈臥月餘;服接骨紫金丹。若箍後仍兩爿,一生跛足,不可治矣。
白話文:
大腿骨,又叫做髀骨。它的上端像杵一樣,接在髖關節的臼窩裡;下端像錘子,連接到小腿骨,整條大腿骨統稱為股,是下半身兩大支柱的通稱,民間俗稱大腿骨。大腿骨的下方有膝蓋骨,也就是連接著骨頭的關節,又叫臏骨,形狀圓而扁平,覆蓋在大腿骨和小腿骨兩端的接合處,本來就是活動的。膝蓋骨內面的筋脈,向上通過大腿到兩側脅部,向下通過小腿骨到腳背。《黃帝內經》說:「膝蓋是筋聚集的地方」。
如果膝蓋受傷,會向上連帶腰部彎曲疼痛,向下會導致小腿骨紅腫,或者腳背冰冷僵硬,走路會歪斜,或者大腿嚴重受傷,之後會變成黃疸病。服用紫金丹,再用茵陳等治療黃疸病的藥物可以見效。如果膝蓋骨錯位,向外側偏離,會造成內側筋脈腫脹;向內側偏離,會造成筋脈僵直和膝窩腫脹。必須仔細觀察骨頭是如何歪斜錯位,用按摩推拿的方法將它復位。服用補筋湯。如果是關節脫臼,要一手按住膝蓋,一手捏住大腿,上下拉直,將膝蓋彎曲轉動,抵住臀部,聽到關節發出聲音,就代表關節復位了,然後服用生血補髓湯。
如果膝蓋骨斷成兩片,要用絲線或藤條做成環箍,用布條綁住,再用四根生線,按照抱膝圖的方式,將手擠壓成圓形,固定住骨頭,在大腿下方綁住,彎曲身體臥床一個多月;服用接骨紫金丹。如果箍住後仍然斷成兩片,會終身跛腳,無法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