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科匯纂》~ (19)
(19)
1. 青腫
經曰∶氣主噓之,血主濡之。若傷損壅腫不退,色黯不消,元氣虛也。當以六君子湯加歸,培養脾胃元氣,則青腫自消,瘀滯自行,膿穢自出。苟服克伐涼劑,虛其氣血,益腫益青益潰矣。
經曰∶壯者氣行則愈,怯者則著而為病。若骨已接、臼已入,其腫不消者,此元氣怯弱怯弱所以不能運散瘀滯也。惟補益滋陰助陽,則運氣健旺,瘀血自散,腫痛自消。若投行氣破血之劑,則元氣愈怯,運氣愈滯,患在骨髀及血氣罕到之處,最難調治。
《啟玄》方∶治打的青腫過腿面者,用鮮三七梗葉搗爛,敷在青處,瘀血即消如神。如無三七,即白蘿蔔搗敷亦效。
傷損臂臼脫出腫痛,《得效方》用生地搗爛,攤油紙上,次糝木香末一層,又攤地黃於上,貼患處,明日痛即止。
傷損愈後,肌膚青腫,用茄子種極大者,切一指濃,放瓦上焙乾為末,酒調二錢,臨卧服,一夜消盡無痕,此聖惠方也。
馮魯瞻曰∶凡跌撲損傷, 折閃挫,雖由外觸,勢必內傷,氣血凝滯,紅腫或青,痛不。故始須用甘辛溫散,行氣破瘀,則痛自退,腫自消。如獨活、白芷、荊芥、防風、川芎、當歸、沒藥、古文錢、鹿角灰、赤芍、紅花之類,以水酒煎服,沖入童便尤妙。及外傷平復,猶宜滋補氣血筋骨之藥調之。
耀山雲∶都中聞一司員,偶因醉後跌傷頭面,紫赤青腫,礙見堂官。有人傳其一方,用水浸布手巾,乘熱罨傷處,不計次數,冷則易之,青腫漸漸消散,次日就可上堂。按此即延壽方,治金瘡血出不止之意也。
白話文:
青腫
醫書上說:「氣的功能是推動,血的功能是濡養。」如果受傷後出現腫脹不消退,顏色暗沉不散,這是因為身體的元氣虛弱。應該用六君子湯加上當歸來調理,培養脾胃的元氣,這樣青腫自然會消退,瘀滯的血也會自行散開,膿液也會排出。如果服用過於攻伐、寒涼的藥物,反而會虛耗氣血,使腫脹、青紫更加嚴重,甚至潰爛。
醫書上說:「體質強壯的人,氣血運行順暢就能痊癒;體質虛弱的人,瘀血會停滯而形成疾病。」如果骨頭已經接好、關節也已復位,但腫脹仍然不消退,這是因為元氣虛弱,無法運化散開瘀滯的血液。唯一的方法是補益氣血、滋陰助陽,這樣才能使氣的運行強健,瘀血自然散開,腫痛也會消失。如果服用行氣破血的藥物,反而會使元氣更加虛弱,氣的運行更加停滯。尤其在骨頭、髖部等血液循環較差的部位,更難以治療。
《啟玄》的藥方提到,治療跌打損傷造成的青腫蔓延到腿面時,可以用新鮮的三七莖葉搗爛後敷在青腫處,瘀血很快就能消散,效果如同神效。如果沒有三七,可以用白蘿蔔搗爛敷用,也有效果。
跌打損傷導致手臂關節脫臼腫痛,《得效方》使用生地黃搗爛,攤在油紙上,再撒上一層木香粉,再把生地黃攤在上面,貼在患處,第二天疼痛就會停止。
傷損痊癒後,皮膚仍然有青腫,可以用很大的茄子種,切成一指厚的片狀,放在瓦片上烘乾磨成粉,用酒調服二錢,睡前服用,一晚就能完全消退,不留痕跡,這是聖惠方的記載。
馮魯瞻說:「凡是跌倒摔傷,或骨折、扭傷,雖然是外力撞擊造成,但勢必會傷及內部,使氣血凝滯,產生紅腫或青腫,疼痛不止。因此,初期必須用甘溫辛散的藥物,來行氣破瘀,疼痛自然會消退,腫脹也會消失。可以使用獨活、白芷、荊芥、防風、川芎、當歸、沒藥、古錢草、鹿角灰、赤芍、紅花等藥材,用水或酒煎服,加入童子尿一同服用效果更好。等到外傷平復後,還應該用滋補氣血筋骨的藥物來調理。」
耀山說:「我聽說都城有一位官員,因為酒醉後跌傷頭面,出現紫紅色青腫,影響了見官。有人傳授一個偏方,用水浸濕布巾,趁熱敷在傷處,不限次數,冷了就換新的,青腫會逐漸消散,第二天就能上朝。這個方法就是延壽方,是用於治療金瘡出血不止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