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損啟微》~ 卷下 (4)
卷下 (4)
1. 柏子養心丸(《集驗》)
治心勞太過,神不守舍,閤眼則夢,遺泄不常。
柏子仁(鮮白不油者,以紙包,槌去油),白茯神,酸棗仁,生地黃,當歸身(各二兩),五味子,辰砂,犀角(鎊),甘草(各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芡實大,金箔為衣,午後、臨臥,各津嚼一丸。
白話文:
治療因為思慮過度,導致精神恍惚,無法集中注意力,閉上眼睛就做夢,並且有遺精現象,時常發生。
使用新鮮潔白不油的柏子仁(用紙包起來,槌打去除油脂),白茯神,酸棗仁,生地黃,當歸身(各二兩),五味子,辰砂,犀角(磨成粉),甘草(各半兩)。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做成芡實大小的藥丸,外面包裹一層金箔。在下午和睡覺前,各含嚼一丸。
2. 人參固本丸(《千金》)
治脾虛煩熱,金水不足,及肺氣燥熱,作渴作嗽,或小便赤色,短少澀滯如淋,大便燥結,此陰虛有火之聖藥也。
人參(二兩),天冬,麥冬,生地,熟地(四兩)
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淡鹽湯下,中寒之人不可服。如欲作膏,俟煎成,外加白蜜四兩。
白話文:
這個藥方[人參固本丸](出自《千金方》)是用來治療因為脾胃虛弱而引起的煩躁發熱,腎陰不足,以及肺氣乾燥發熱,導致口渴、咳嗽,或者小便顏色赤紅、量少且排尿不暢像淋病一樣,大便乾燥結塊等症狀。這是治療陰虛有火的特效藥。
藥材組成是:人參(二兩)、天冬、麥冬、生地、熟地(各四兩)。
將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六十丸,在空腹時用淡鹽水送服。體質虛寒的人不適合服用此藥。如果要製成藥膏,等藥材煎煮完成後,再加入白蜂蜜四兩。
3. 一陰煎(新方)
此治水虧火勝之劑,故曰一陰。凡腎水真陰虛損,而脈症多陽,虛火發熱,及陰虛動血等症,皆宜用此加減主之。
生地(二錢),熟地(三五錢),芍藥(二錢),麥冬(二錢),甘草(一錢),牛膝(一錢半),丹參(二錢)
水二盅,煎七分,食遠服。如火盛躁煩,入真龜膠二三錢化服。如氣虛者,間用人參一二錢。如心虛不眠多汗者,加棗仁、當歸各一二錢。如汗多煩躁者,加五味子十粒,或加山藥、山茱萸。如見微火者,加女貞子一二錢。如虛火上浮,或吐血或衄血不止者,加澤瀉一二錢,茜根二錢,或加川續斷一二錢,以澀之亦妙。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治療腎陰虧虛、虛火旺盛的藥方,所以叫做「一陰煎」。凡是腎水裡的真陰虧損,而脈象和症狀卻偏向陽熱,出現虛火發熱,以及陰虛引起的出血等症狀,都適合用這個方子來加減治療。
藥方組成:生地(二錢)、熟地(三到五錢)、白芍(二錢)、麥冬(二錢)、甘草(一錢)、牛膝(一錢半)、丹參(二錢)。
用水兩碗,煎到剩下七分,在飯後服用。如果火氣旺盛、心煩躁動,可以加入二到三錢的真龜膠烊化後服用。如果氣虛,可以間隔服用一到二錢的人參。如果心虛、失眠、多汗,可以加入酸棗仁、當歸各一到二錢。如果汗多、煩躁,可以加入五味子十粒,或加入山藥、山茱萸。如果出現輕微的虛火,可以加入女貞子一到二錢。如果虛火上浮,或吐血、流鼻血不止,可以加入澤瀉一到二錢、茜草根二錢,或者加入川續斷一到二錢,來收斂止血,效果也很好。
4. 加減一陰煎(新方)
治症如前,而火之甚者,宜用此方。
生地(二錢),熟地(三五錢),芍藥(二錢),麥冬(二錢),炙甘草(五七分),知母,地骨皮(各一錢)
水二盅,煎服。如躁煩熱甚便結者,加石膏二三錢。小水熱澀者,加梔子一二錢。如火浮於上者,加澤瀉一二錢,或黃芩一錢。如血燥血少者,加當歸一二錢。
白話文:
這個方子用來治療和之前類似的病症,但如果火氣更旺盛的時候,就應該使用這個方子。
藥材組成:生地二錢、熟地三到五錢、芍藥二錢、麥冬二錢、炙甘草五到七分、知母一錢、地骨皮一錢。
用水兩碗煎煮後服用。如果出現煩躁不安、發熱嚴重、大便乾結的情況,可以加入石膏二到三錢。如果小便時感到灼熱、排尿不順暢,可以加入梔子一到二錢。如果火氣往上衝,可以加入澤瀉一到二錢,或者黃芩一錢。如果血虛、血燥,可以加入當歸一到二錢。
5. 二陰煎(新方)
此治心經有熱,水不制火之病,故曰二陰。凡驚狂失志,多言多笑,或瘍疹煩熱失血等症,宜此主之。
生地(二三錢),麥冬(二三錢),棗仁(二錢),甘草(一錢,生),元參(一錢半),黃連(或一二錢),茯苓(錢半),木通(一錢半)
水二盅,加燈草二十根,或竹葉亦可,煎七分,食遠服。如痰勝熱甚者,加九制膽星一錢,或天花粉一錢五分。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治療心經有熱,導致體內水液不足以制約火氣的疾病,所以稱為「二陰」。凡是出現驚恐狂躁、精神錯亂、胡言亂語、多說多笑,或是皮膚發疹、發熱煩躁、出血等症狀,都適合用這個方子來治療。
藥材組成:生地(二到三錢)、麥冬(二到三錢)、酸棗仁(二錢)、生甘草(一錢)、玄參(一錢半)、黃連(一到二錢,可選擇使用)、茯苓(一錢半)、木通(一錢半)。
煎煮方法:用水兩碗,加入燈心草二十根,或是竹葉也可以,煎煮至剩下七分,在飯後服用。如果痰多且熱象嚴重,可以加入製過的膽星一錢,或是天花粉一錢五分。
6. 三陰煎(新方)
此治肝脾虛損,精血不足,及營虛失血等症,故曰三陰。微有火者,宜一陰煎,無火者宜此主之。
當歸(二三錢),熟地(三五錢),甘草(一錢,炙),棗仁(二錢),芍藥(三錢,酒炒),人參(隨宜)
水二盅,煎七分,食遠服。如嘔惡者,加生薑三五片。汗多煩躁者,加五味子十四粒。汗多氣虛者,加黃耆一二錢。小腹陰痛,加枸杞二三錢。如有脹悶,加陳皮一錢。如腰膝筋骨無力,加杜仲、牛膝。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治療肝脾虛弱損傷,精血不足,以及因為營血虛弱而導致的出血等症狀,所以稱為「三陰」。如果體內稍微有火氣,應該使用「一陰煎」,沒有火氣則使用這個方子為主。
藥材組成:當歸(6-9克),熟地黃(9-15克),甘草(3克,炙過),酸棗仁(6克),芍藥(9克,用酒炒過),人參(用量隨情況調整)。
用水兩盅,煎煮至七分,在飯後服用。如果出現噁心嘔吐,可以加入生薑三到五片。如果汗多且心煩躁動,可以加入五味子十四粒。如果汗多且氣虛,可以加入黃耆三到六克。如果小腹陰痛,可以加入枸杞六到九克。如果感到脹悶,可以加入陳皮三克。如果腰膝筋骨無力,可以加入杜仲、牛膝。
7. 四陰煎(新方)
此保肺清金之劑,故曰四陰。治陰虛勞損,相火熾盛,津枯煩渴,咳嗽吐衄多熱等症。
生地(二三錢),麥冬,芍藥,百合,沙參(各二錢),甘草(一錢,生),茯苓(一錢五分)
水二盅,煎七分,食遠服。如夜熱盜汗,加地骨皮一二錢。如痰多氣盛,加貝母二三錢,阿膠一二錢,天花粉亦可。如金水不能相滋,而乾燥喘嗽者,加熟地三五錢。如多汗不眠,神魂不寧,加棗仁二錢。如汗多兼渴,加北味十四粒。如熱甚者,加黃柏(如易知母,更見針線,)一二錢,鹽水炒用,或元參亦可,但分上下用之。如血燥經遲,枯澀不至者,加牛膝二錢。
如血熱吐衄,加茜根二錢。如多火便燥,或肺乾咳咯者,加天門冬二錢,加童便亦可。如火載血上者,去甘草,加炒梔子一二錢。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保養肺部、清除肺熱的藥劑,所以叫做「四陰煎」。主要治療因為陰虛導致的虛勞損傷,以及相火過旺、體內津液枯竭、口渴煩躁、咳嗽、吐血流鼻血等各種熱性症狀。
藥材組成:
生地(二到三錢)、麥冬、白芍、百合、沙參(各二錢)、生甘草(一錢)、茯苓(一錢五分)。
用水兩盅煎煮至七分,在飯後服用。
如果夜間發熱、盜汗,可以加入地骨皮一到二錢。如果痰多氣喘,可以加入貝母二到三錢、阿膠一到二錢,也可以加入天花粉。如果腎陰不足,導致乾燥咳嗽氣喘,可以加入熟地三到五錢。如果多汗失眠、心神不寧,可以加入酸棗仁二錢。如果汗多又口渴,可以加入北五味子十四粒。如果熱象嚴重,可以加入用鹽水炒過的黃柏(如果要用知母代替,效果會更顯著)一到二錢,或者也可以加入元參,但要區分上半身或下半身症狀來使用。如果血燥導致月經遲來、乾澀不順,可以加入牛膝二錢。
如果血熱導致吐血或流鼻血,可以加入茜草根二錢。如果火熱旺盛導致便秘,或者肺部乾燥咳嗽,可以加入天門冬二錢,也可以加入童子尿。如果火熱上炎導致出血,可以去除甘草,加入炒過的梔子一到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