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八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2)

1. 疔毒論治

〔唇疔〕生上下唇,鎖口疔生口角間。初起如粟米,色紫,堅如鐵,腫甚,麻癢木痛。唇疔則唇皮外翻,鎖口疔則口不能開,治法照前,忌灸。上唇脾火,下唇胃火,口角心脾火。

〔牙療〕牙縫腫起一粒,形如粟米,痛連腮項。用銀簪挑破出血,搽拔疔散,再以蟾酥丸徐徐噙化,咽之。若煩躁口渴,宜服黃連解毒湯,即愈。此症屬胃火。或是大腸濕熱。

〔紅絲疔〕生手臂足脛,疱起紫黑,上發紅絲一縷。急從紅絲起止兩頭,用針挑斷,血出而愈。或從疔起處,用蟾酥條插入,萬應膏蓋之,隨服黃連解毒湯。不刺斷,毒入腸胃不救。《種福堂方》云:針刺紅絲歧出之處,擠出惡血,再以浮萍根,嚼細敷之,立愈。

〔手掌疔〕生手掌,堅硬黃疱,如釘。用磁石、煤炭、荔枝肉不拘分兩,同搗勻,敷上痛止,一宿愈。治疔通用。

〔蛇頭疔〕生手指,起疱色紫疼痛。初宜蟾酥丸汗之,外敷雄黃散。簡便方名羅疔,以橄欖核醋磨塗,漸消。生指甲兩旁,名蛇眼疔。如豆,色紫硬痛,生指甲根後,名蛇背疔。如棗,色赤胖腫,生指中節,繞指俱腫,名蛇節疔。色或黃或紫,生指中節前面,如魚肚,名蛇肚疔。色赤疼痛,初服蟾酥丸,外敷雄黃散。

〔暗疔〕腋下堅腫無頭,寒熱拘急焮痛,先服麥靈丹汗之。

〔內疔〕寒熱腹痛,數日間忽腫一塊,初起牙關緊急,用蟾酥丸三五粒,蔥湯研化灌之。俟蘇,再以前丸三粒,嚼蔥白,黃酒送下。蓋被出汗,無汗,飲熱酒催之。暗疔治同此。不用挑法。

〔冷疔〕生足跟,起紫白疱,疼痛徹骨,腐爛深孔,久不斂者,神燈照法照之,鐵粉散敷之,內服十宣散。

〔刀鐮疔〕形闊如韭葉,肉紫黑如烙,長寸余,忌行針刺,以生礬三錢,蔥白七莖,共搗爛作七塊,蔥白煎湯,逐塊送下。蓋被出汗。忌房事,酒肉、生冷、辛辣等味。

〔羊毛疔〕寒熱類傷寒,前後心有紅疹,或成紫黑斑點。用針從前後心斑點處挑出如羊毛狀,用黑豆蕎麥研粉塗之。即立時汗出而愈。一法,用明雄末二錢,青布包扎,蘸熱燒酒,於前心擦之,毛奔至後心,再於後心擦之,羊毛俱出,即愈。忌茶水一日。

〔爛頭疔〕未潰頭已腐者,白菊根一把,白梅二個,蜒蝣大者二條,共搗爛,加明雄同敷,干則另換,敷數次即愈。

〔紫馬疔〕疔頭色紫而發速。生白酒、豨薟草、紫花地丁、車前草,煎服愈。

《金鑑》云:火焰疔多生唇口,及手掌指節間,發紅黃疱,痛癢麻木,寒熱交作,屬心經火毒。紫燕疔多生手足腰肋筋骨間,初發紫疱,次流血水,三日後串筋爛骨,屬肝經火毒。黃鼓疔多生口角腮顴眼胞,黃疱光亮,四畔紅暈,嘔噦麻痛,屬脾經火毒。白刃疔多生鼻孔兩手,白疱頂硬根突,易腐易陷,屬肺經火毒。

白話文:

疔毒論治

唇疔:長在上下嘴唇,鎖口疔則長在嘴角。初期像小米粒大小,顏色紫黑,堅硬如鐵,腫脹厲害,伴隨麻癢和木僵般的疼痛。唇疔會導致嘴唇外翻,鎖口疔則張不開嘴。治療方法與前述相同,忌諱灸療。上嘴唇是脾火,下嘴唇是胃火,嘴角是心脾火。

牙疔:牙縫處腫起一個像小米粒大小的腫塊,疼痛會延伸到腮幫子和頸項。用銀針挑破出血,塗抹拔疔散,再慢慢含化蟾酥丸,吞咽下去。如果煩躁口渴,應服用黃連解毒湯,很快就能痊癒。此症屬於胃火,或是大腸濕熱。

紅絲疔:長在手臂、腿脛等處,起泡,顏色紫黑,上面有一條紅色的絲線。需立即從紅絲線的兩端用針挑斷,放血即癒。或者從疔瘡處,用蟾酥條插入,再蓋上萬應膏,同時服用黃連解毒湯。如果不挑斷紅絲,毒素入腸胃則難以治療。《種福堂方》記載:針刺紅絲分叉處,擠出惡血,再將浮萍根嚼碎敷上,即可痊癒。

手掌疔:長在手掌上,堅硬的黃色水泡,像釘子一樣。用磁石、煤炭、荔枝肉(份量不拘)搗勻敷在患處,疼痛就會停止,一夜即可痊癒。此方也適用於其他疔瘡。

蛇頭疔:長在手指上,起泡,顏色紫黑,疼痛劇烈。初期宜服用蟾酥丸發汗,外敷雄黃散。簡單的方法是使用羅疔方,將橄欖核磨成粉末,用醋調和塗抹,逐漸消退。長在指甲兩旁的叫蛇眼疔;如豆粒大小,顏色紫黑,堅硬疼痛;長在指甲根部的叫蛇背疔;如棗子大小,顏色紅赤,腫脹;長在指節中段,並導致整個手指腫脹的叫蛇節疔;顏色或黃或紫,長在指節前方,形狀像魚肚的叫蛇肚疔。顏色紅赤,疼痛劇烈,初期服用蟾酥丸,外敷雄黃散。

暗疔:腋下腫塊堅硬,沒有明顯的膿頭,伴隨寒熱、拘緊、紅腫熱痛,先服用麥靈丹發汗。

內疔:寒熱、腹痛,數日後突然腫起一個腫塊,初期牙關緊閉,服用蟾酥丸三到五粒,用蔥湯研磨後灌服。待症狀緩解後,再服用三粒蟾酥丸,嚼碎蔥白,用黃酒送服。蓋好被子發汗,如果不出汗,就喝熱酒催汗。暗疔的治療方法與此相同,不用挑破。

冷疔:長在腳後跟,起紫白色水泡,疼痛深入骨髓,腐爛形成深洞,久治不癒的,可用神燈照射,敷上鐵粉散,內服十宣散。

刀鐮疔:形狀扁平,像韭菜葉子,顏色紫黑,像被烙傷一樣,長約一寸多,忌諱針刺。用生石膏三錢,蔥白七莖,搗爛分成七塊,用蔥白煎的湯送服,每服一塊。蓋好被子發汗。忌房事,以及酒肉、生冷、辛辣等食物。

羊毛疔:寒熱症狀類似傷寒,胸前和後背出現紅疹,或變成紫黑色的斑點。用針從胸前和後背的斑點處挑出像羊毛一樣的東西,再用黑豆、蕎麥研磨成的粉末塗抹。很快就會出汗而痊癒。另一種方法是用明雄末二錢,用青布包好,蘸上熱燒酒,在胸前擦拭,毛髮會跑到後背,再在後背擦拭,羊毛就會全部出來,然後痊癒。忌喝茶水一天。

爛頭疔:膿頭尚未潰爛,但已經腐敗的,用白菊根一把,白梅兩個,大蜒蚰(一種蟲子)兩條,搗爛,加入明雄一起敷在患處,乾了就換新的,敷幾次就會痊癒。

紫馬疔:疔瘡的膿頭顏色紫黑,而且發展迅速。用白酒、豨薟草、紫花地丁、車前草煎服即可痊癒。

《金鑑》記載:火焰疔多長在嘴唇、口角,以及手掌、指節間,起紅黃色水泡,疼痛、瘙癢、麻木,寒熱交替發作,屬於心經火毒。紫燕疔多長在手足、腰肋、筋骨間,初期起紫色的水泡,然後流出膿血,三天後會蔓延到筋骨,導致腐爛,屬於肝經火毒。黃鼓疔多長在口角、腮幫子、顴骨、眼瞼等處,黃色水泡光亮,周圍有紅暈,嘔吐、噁心、疼痛,屬於脾經火毒。白刃疔多長在鼻孔、兩手等處,白色水泡頂端堅硬,根部突出,容易腐爛和潰陷,屬於肺經火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