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3)

1. 附方

〔峻攻〕,巴豆丸,巴豆,硇砂,大黃,靈脂,桃仁,木香,蜜丸,醋下。

〔峻攻〕,乾漆散,乾漆,木香,芫花,赤芍,桂心,當歸,琥珀,川芎(各五錢),大黃(二兩),牛膝(七錢),桃仁(一兩),麝香(二錢半),每末一錢,酒下。

〔補陰〕,六味丸,見一卷中風。

〔腹瘕〕,蘆薈丸,見三卷積聚。

〔調補〕,調中益氣湯,見三卷脾胃。

〔臍腹〕,決津煎,歸,地,澤,桂,牛膝,烏藥

〔消磨〕,三稜煎,即三稜丸。

〔堅久〕,萬病丸,乾漆,牛膝,等分為末,用生地汁升許,熬膏和藥,杵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酒下。

〔瘀滯〕,桃仁承氣湯,見一卷疫。

〔瘀滯〕,穿山甲散,甲片,鱉甲,赤芍,大黃,乾漆,桂心(各一兩),川芎,芫花,歸尾(各五錢),麝香(一錢),溫酒下一錢。

〔脹痛〕,排氣飲,見三卷積聚。

〔疝瘕〕,荔香散,或作荔枝散,見七卷疝。

〔腫脹〕,廓清飲,見三卷腫脹。

〔調補〕,烏雞丸,烏骨雞(一隻,男雄女雌,去毛去穢,留內金,洗腸留腸),烏鰂骨(童便浸炒,四兩),茹蘆(一兩),以三味入雞腹內,用陳酒、童便各三碗,水數碗,砂鍋中煮,搗爛焙乾,骨用酥炙,共為細末,山藥末調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百勞水下。此方治婦人倒經,男子咳嗽吐血,《醫通》名巽順丸。

〔調補〕,烏雞丸,烏骨雞(一隻。男雌女雄,製法同上),北五味(一兩),熟地(四兩),二味入雞腹,用陳酒、童便於砂鍋中煮,又以黃耆,於術(各三兩),茯苓,歸身,白芍(各二兩),預為末,同雞肉搗爛焙乾,骨用酥炙,共研入下項藥:人參(三兩),丹皮(二兩),川芎(一兩),和前藥,以山藥末六兩糊丸桐子大。人參湯下三錢。

骨蒸加鱉甲、柴胡、地骨。經閉加肉桂。崩漏加阿膠。倒經加麥冬。痞悶加香附、沉香。帶下加萆薢、香附、蘄艾。此方最善調經,或蓐勞帶下崩淋等症。

〔氣血〕,交加散,生地(一斤,搗汁炒姜渣),生薑(十二兩,搗汁炒地黃渣),白芍,延胡,當歸,蒲黃,桂心(各二兩),沒藥,紅花(各五錢),研末為丸。每服四錢,酒下。

〔氣血〕,交加地黃丸,見本卷調經。

白話文:

[附方]

峻攻法:

  • 巴豆丸:巴豆、硇砂、大黃、靈脂、桃仁、木香,製成蜜丸,用醋送服。
  • 乾漆散:乾漆、木香、芫花、赤芍、桂心、當歸、琥珀、川芎(各五錢)、大黃(二兩)、牛膝(七錢)、桃仁(一兩)、麝香(二錢半),每味藥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酒送服。

補陰法:

  • 六味丸:詳見卷一中風篇。

腹痛積聚法:

  • 蘆薈丸:詳見卷三積聚篇。

調理補益法:

  • 調中益氣湯:詳見卷三脾胃篇。

臍腹疼痛法:

  • 決津煎:當歸、生地黃、澤瀉、桂枝、牛膝、烏藥。

消腫散結法:

  • 三稜煎:即三稜丸。

久病纏綿法:

  • 萬病丸:乾漆、牛膝等量研磨成細末,用生地黃汁熬膏,混合藥末,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用酒送服。

瘀血阻滯法:

  • 桃仁承氣湯:詳見卷一疫病篇。
  • 穿山甲散:穿山甲片、鱉甲、赤芍、大黃、乾漆、桂心(各一兩)、川芎、芫花、當歸尾(各五錢)、麝香(一錢),用溫酒送服一錢。

脹痛法:

  • 排氣飲:詳見卷三積聚篇。

疝氣法:

  • 荔香散(或荔枝散):詳見卷七疝氣篇。

腫脹法:

  • 廓清飲:詳見卷三腫脹篇。

調理補益法:

  • 烏雞丸(方一):烏骨雞一隻(公母依病人性別而定,去毛內臟洗淨,保留內金及腸子),烏賊骨(用童尿浸泡後炒制,四兩),蘆薈(一兩)。將三味藥放入雞腹中,用陳酒、童尿各三碗,加適量清水,用砂鍋燉煮至爛,搗碎後焙乾,雞骨用酥油炙烤,研磨成細末,用山藥粉調成糊狀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七十丸,用百勞水送服。此方治療婦女經期顛倒、男子咳嗽吐血,《醫通》中稱之為巽順丸。
  • 烏雞丸(方二):烏骨雞一隻(公母依病人性別而定,製法同上方),北五味子(一兩)、熟地黃(四兩)。將二味藥放入雞腹中,用陳酒、童尿在砂鍋中燉煮,另將黃耆、阿膠(各三兩)、茯苓、當歸、白芍(各二兩)研磨成細末,與雞肉搗碎後焙乾,雞骨用酥油炙烤,研磨成細末,再加入人參(三兩)、丹皮(二兩)、川芎(一兩),與上述藥物混合,用山藥粉六兩調成糊狀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錢,用人參湯送服。 若有骨蒸,加鱉甲、柴胡、地骨皮;經閉加肉桂;崩漏加阿膠;經期顛倒加麥冬;痞悶加香附、沉香;帶下加萆薢、香附、蘄艾。此方最善於調理月經,以及產後勞損、帶下、崩漏、淋症等。

氣血調理法:

  • 交加散:生地黃(一斤,搗碎取汁,用薑渣炒乾)、生薑(十二兩,搗碎取汁,用生地黃渣炒乾)、白芍、延胡索、當歸、蒲黃、桂枝(各二兩)、沒藥、紅花(各五錢),研磨成細末製成丸藥。每次服用四錢,用酒送服。
  • 交加地黃丸:詳見本卷調經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