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六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1)

1. 耳脈案

侄,腎開竅於耳,膽脈亦絡於耳。夜讀神勞,素有遺泄,弱冠內真陰未充,虛陽易於升動,故氣閉清竅,若聞鳴響。宜用輕劑清少陽膽火之郁。鮮桑葉、丹皮、梔皮、連翹、甘菊(炒),食後泡湯服,久之,一日耳中忽清亮,如涼風捲霧,豁然朗徹矣。

王,七旬耳猝刺痛,伏枕不減,右尺沉按有力。凡來勢驟者莫如火,老人真陰涸,故相火易炎。權用鎮攝法。靈磁石(一錢)、黃柏(酒炒五分)、山梔(錢半)、熟地(三錢),二劑效。

白話文:

侄子,中醫認為腎氣通於耳朵,膽經的脈絡也連到耳朵。他因為晚上讀書過度勞累精神,加上本來就有遺精的毛病,年輕時腎陰還沒充足,虛火容易上亢,所以導致氣血阻滯,清陽之氣無法上升到耳朵,才會聽到耳鳴。應該用輕劑來清除少陽膽經的鬱熱。可以用新鮮桑葉、丹皮、梔子皮、連翹、炒過的甘菊花,飯後泡水喝,長期下來,有一天耳朵裡忽然變得清亮,好像涼風吹散霧氣一樣,豁然開朗了。

王先生,七十歲,耳朵突然刺痛,躺在床上也沒減輕,按壓右手的尺脈,感覺脈象沉而有力。凡是發病來得很快的,多半是火熱的關係,老年人腎陰虧損,所以相火容易上炎。暫時用鎮攝的方法來治療。可以用靈磁石(一錢)、用酒炒過的黃柏(五分)、山梔子(一錢半)、熟地(三錢),吃了兩劑就有效了。

2. 目症論治

經云:五臟六腑之精氣上注於目而為之睛,睛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白眼,肉之精為約束裹擷。故肝屬木,為黑睛,曰風輪;心屬火,為二眥,曰血輪;脾屬土,為上下胞,曰肉輪;肺屬金,為白仁,曰氣輪;腎屬水,為瞳神,曰水輪;此五輪也。

膽之府為山廓;大腸之府為天廓;膀胱之府為澤廓;肝之府為風廓;腎之府為水廓;命門之府為火廓;脾胃之府為地廓;小腸之府為雷廓,此八廓也。八廓有名無位。或蘊積風熱,或鬱結七情之氣,各隨五臟所屬而見。風則散之,熱則清之,氣結則調之。瞳胞自癢,清淚赤痛,是謂風眼。

洗肝散。烏輪突起,胞硬紅腫,是謂熱眼。黃連湯、瀉青丸。眼昏而淚,胞腫而軟,酸澀微赤,怒則目疼,是謂氣眼。宜石決明、草決明、楮實、蟬蛻、香附、木賊、川芎、甘草等。子和云:目不因火則不病。氣輪赤,肺火也;肉輪赤,脾火也;水風輪翳遮,肝腎火也;赤脈貫目,火自甚也。

治目者專主治火,一句可了。東垣云:目得血而能視,五臟六腑之精,皆稟受於脾,治目者宜理脾胃,養血安神為主。二者皆有見地,不可執一也。

〔目痛〕目痛有二,一目眥白眼痛,一目珠黑眼痛。眥白屬陽,晝痛,點苦寒藥則效。珠黑屬陰,夜痛,點苦寒藥反劇。治目珠夜痛,夏枯草散。風熱痛,瀉青丸、洗肝散。天行赤熱,怕熱羞明,涕淚交流,酒煎散、大黃當歸散。暴風客熱,白仁壅起,包小烏睛,疼痛難開,瀉肺湯。

赤腫痛甚,瀉肺湯加黃連。目赤痛而頭目浮腫,普濟消毒飲。怕熱羞明,頭目腫痛,選奇湯。珠疼如針刺,心經實火,洗心散。熱結膀胱,小便不通,五苓散。雷頭風,目痛便秘,清震湯。陽邪風症,眉稜骨痛,兼火者,選奇湯、還睛丸。陰邪風症,腦後枕骨疼,三因芎辛湯。

巔頂風症,頂骨內痛,連及目珠脹急瘀赤,外症之惡候也,若昏眇則內症成矣。外症,用羌活勝風湯。內症,用沖和養胃湯。

〔目赤〕戴復庵云:眼赤皆血壅肝經所致,屬表者,羌活勝風湯。屬裡者,瀉肝散。赤久生翳膜者,春雪膏、蕤仁膏,並用碧雲散吹鼻。凡赤而腫痛,當散濕熱;赤而干痛,當散火毒;赤而多淚,當散風邪;赤而不痛,當利小便。其或血灌瞳神,大黃當歸散。赤脈貫睛,凡外障有此,頗為難治。

洗心散、導赤散。赤絲亂脈,點以石燕丹,服用大黃當歸散,酒煎散。

〔目腫〕腫有胞腫珠腫不同,胞腫多濕,珠腫多火,暴風客邪,胞腫如杯。洗肝散、龍膽飲。五輪壅起,目脹不能轉,若鶻之睛,酒煎散。風毒濕熱,瘀血灌睛,胞與珠脹出如拳,石膏散加羌、辛、芎、芍、薄荷。若珠爛則無及矣。至於氣輪平,水輪亦明,惟風輪泛起,或半邊泛起,服以涼膈散,點以石燕丹。

白話文:

目症論治

古籍記載,五臟六腑的精氣上達眼睛,形成眼珠。眼眶是眼睛的窩巢,骨骼精華形成瞳孔,筋絡精華形成黑眼珠,血液精華形成白眼珠,肌肉精華則構成眼球的包覆組織。因此,肝屬木,主黑眼珠,稱為風輪;心屬火,主眼角,稱為血輪;脾屬土,主上下眼瞼,稱為肉輪;肺屬金,主白眼球,稱為氣輪;腎屬水,主瞳神(瞳孔中的光彩),稱為水輪;這就是所謂的「五輪」。

此外還有八廓:膽經所屬區域為山廓;大腸經為天廓;膀胱經為澤廓;肝經為風廓;腎經為水廓;命門(腎氣)為火廓;脾胃經為地廓;小腸經為雷廓。這八廓名稱雖有,但位置卻不固定。若因積聚風熱,或鬱結七情之氣,則會根據五臟的屬性而出現不同的眼疾。治療上,風則散之,熱則清之,氣滯則調之。

瞳孔及眼瞼發癢,伴隨流淚、眼紅疼痛,稱為風眼,可用洗肝散治療。眼珠突出,眼瞼堅硬紅腫,稱為熱眼,可用黃連湯、瀉青丸治療。眼睛昏花流淚,眼瞼腫脹而柔軟,伴隨酸澀微紅,生氣時眼睛疼痛,稱為氣眼,宜用石決明、草決明、楮實子、蟬蛻、香附、木賊、川芎、甘草等藥物治療。古籍記載:「眼睛如果不因火邪而致病,就不會生病。」氣輪(白眼球)發紅是肺火;肉輪(眼瞼)發紅是脾火;風輪(黑眼球)及水輪(瞳孔)出現翳膜是肝腎火;眼白出現紅色血管,則表明火邪已甚。

治療眼疾,主要針對火邪,一句話即可概括。另有醫家認為,眼睛依靠血液才能視物,而五臟六腑的精氣都依靠脾胃運化,因此治療眼疾應調理脾胃,養血安神為主。兩種觀點都有道理,不可執著於其中一種。

目痛:目痛分兩種,一種是眼角白眼珠痛,一種是瞳孔黑眼珠痛。眼角白眼珠屬陽,白天痛,用苦寒藥物治療有效;瞳孔黑眼珠屬陰,晚上痛,用苦寒藥物反而加重病情。治療黑眼珠夜痛,可用夏枯草散;風熱引起的眼痛,可用瀉青丸、洗肝散;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眼痛,伴隨怕熱、畏光、流涕流淚,可用酒煎散、大黃當歸散;暴風引起的眼痛,白眼球隆起,遮蓋瞳孔,疼痛難以睜眼,可用瀉肺湯。

眼睛紅腫疼痛厲害,可用瀉肺湯加黃連;眼睛紅痛伴隨頭目浮腫,可用普濟消毒飲;怕熱、畏光、頭目腫痛,可用選奇湯;眼睛疼痛如針刺,屬心經實火,可用洗心散;熱邪結於膀胱,小便不通,可用五苓散;雷頭風(一種頭痛)引起的眼睛疼痛便秘,可用清震湯;陽邪風症引起的眼痛,伴隨眉稜骨疼痛,若兼有火邪,可用選奇湯、還睛丸;陰邪風症引起的眼痛,伴隨後腦勺疼痛,可用三因芎辛湯。

巔頂風症,頂骨內痛,並波及眼珠脹痛瘀血發紅,是外症的惡化徵兆;若眼睛昏暗不明,則內症已成。外症用羌活勝風湯,內症用沖和養胃湯。

目赤:眼紅都是血瘀阻滯肝經所致,屬表症者,用羌活勝風湯;屬裡症者,用瀉肝散。眼睛發紅時間長了,生長翳膜,可用春雪膏、蕤仁膏,並用碧雲散吹鼻。一般來說,眼睛發紅腫痛,應散去濕熱;眼睛發紅乾燥疼痛,應散去火毒;眼睛發紅流淚,應散去風邪;眼睛發紅不痛,應利尿。如果血液衝入瞳神,可用大黃當歸散;眼白出現紅色血管,屬於外障,難以治療,可用洗心散、導赤散。眼白出現紅色絲狀血管,點用石燕丹,並服用大黃當歸散、酒煎散。

目腫:眼瞼腫脹和眼珠腫脹不同,眼瞼腫脹多因濕邪,眼珠腫脹多因火邪。暴風引起的眼瞼腫脹,如杯狀,可用洗肝散、龍膽飲;五輪(眼球各部分)隆起,眼睛脹痛不能轉動,像鷹的眼睛一樣,可用酒煎散;風毒濕熱,瘀血充盈眼球,眼瞼和眼珠腫脹如拳頭大小,可用石膏散加羌活、辛夷、川芎、芍藥、薄荷。如果眼珠潰爛,就無法挽救了。如果白眼球平坦,瞳孔也明亮,只有黑眼球隆起,或半邊隆起,則服用涼膈散,點用石燕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