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證治裁》~ 卷之五 (1)
卷之五 (1)
1. 眩暈脈案
褚氏,高年頭暈,冬初因怒猝發,先怔忡而眩僕,汗多如洗,夜不能寐,左寸關脈浮大無倫。此膽氣鬱勃,煽動君火,虛陽化風,上冒巔頂所致。用丹皮、山梔(各錢半)、甘菊、白芍(俱炒。各三錢)、鉤藤、茯神(各三錢)、柏子仁、棗仁(生研。各八分)、桑葉(二錢)、浮小麥(二兩)、南棗(四枚)二服悸眩平,汗止熟寐矣。
隨用熟地、潞參、五味、茯神、麥冬、蓮子、白芍,數服全愈。凡營液虛,膽火上升蒙竅,須丹、梔、鉤藤、桑葉以泄熱,炒菊、芍以熄風和陽,再加茯神、棗仁、柏子仁、小麥以安神涼心,風靜汗止,必收斂營液為宜。
豐氏,眩暈痞嘔,多酸苦濁沫,肝木乘土,胃虛食減,瘀濁不降,得虛風翔,則傾溢而出,厥陽上冒,清竅為蒙,故眩暈時作。診脈澀小數,兩寸尤甚。先用降濁熄風。栝蔞霜、蘇子、半夏、茯苓、杏仁、天麻、甘菊炭、鉤藤、橘皮,諸症平,思納食矣。又照原方去蘇子、杏仁、鉤藤,加茯神、蓮子、釵石斛、荷葉煎湯,十數服而安。
室人,煩勞傷陽,無寐耳鳴,頭暈欲嘔,伏枕稍定,虛陽上巔,風動痰升,眩嘔乃作。宜潛陽熄風。牡蠣(煅研),白芍、五味、甘菊炭、天麻(煨)、半夏(青鹽炒)、生地(炒)、茯神、棗仁、桑葉,二服隨愈。
肖,勞力先曾失血數次,近日頭眩耳鳴目昏,心悸脘悶,兩尺浮大弦勁。相火易炎,龍雷失制,痰隨火乘,上干清竅,所謂無痰不作眩悸也。養陰潛陽。淡菜、牡蠣、熟地炭、石斛、甘菊、白芍、貝母、茯神,數服得效後,宜服六味丸。
許氏,中年經行太多,目眩頭暈。用攝陰和陽。熟地、白芍、甘菊(俱炒。各二錢)、當歸(醋炒八分)、丹皮、牡蠣粉(各錢半)、甘草(炙黑,一錢)、嫩桑葉(三錢)、紅棗(三枚),二服愈。
王,伏暑病後失調,脈虛疾,頭暈熱渴而煩,虛風上巔,議苦辛泄熱,佐以甘潤。山梔、甘菊、丹皮、麥冬、釵斛、天麻(煨)、黨參、花粉、甘草、嫩桑葉,二服而愈。
堂兄,寤後舌辣,津不上朝,頭眩肢麻,陽升風動。主和陽熄風,佐酸味以生津。鮮生地、玉竹、石斛、白芍、五味、花粉、烏梅、甘菊炭、牡蠣粉、桑枝、黑芝麻,常服效。
姜,弱冠勞力傷陽,神疲頭眩,發熱口苦,食減嘔濁,兩寸脈數,厥氣上冒,有風翔浪湧之勢,治以鎮陽泄濁。牡蠣、白芍、茯神、橘紅、製半夏、吳茱萸、甘菊炭、金器同煎,二服濁降嘔止,脈仍小數,頭目不清,緣春溫膽火上升。仿葉氏泄膽熱法。丹皮、嫩桑葉、荷葉邊、鉤藤、白芍(生)、山梔、生地炭,數服眩除熱減,去桑葉、生地炭,加玉竹、茯神、杞子(焙)、山藥、熟地(俱炒)、潞參、蓮、棗,脈平。
白話文:
褚先生,年紀大了,頭暈,冬天剛開始時因為生氣突然發作,先是心悸不安然後暈倒,汗流很多像水洗一樣,晚上睡不著,左手寸關脈浮大且無力。這是膽氣鬱結,煽動心火,虛弱的陽氣化為風,往上衝到頭頂所導致。使用丹皮、山梔(各少許)、甘菊、白芍(炒過,各稍多)、鉤藤、茯神(各稍多)、柏子仁、棗仁(搗碎,各少許)、桑葉(少許)、浮小麥(大量)、南棗(四顆),服用兩次,心悸頭暈就平息了,汗也止住,能好好睡覺了。
接著用熟地、潞參、五味子、茯神、麥冬、蓮子、白芍,服用幾次就完全康復了。總體來說,如果身體的營養物質不足,膽火上炎蒙蔽清竅,就必須用丹皮、山梔、鉤藤、桑葉來洩熱,用炒過的甘菊、白芍來平熄風氣,調和陽氣,再加入茯神、棗仁、柏子仁、小麥來安定神經,清涼心火,風氣平息,汗液止住,就應該收斂身體的營養物質來滋養身體。
豐先生,頭暈而且想吐,吐出來很多酸苦的黏液,這是因為肝木過於旺盛而壓制脾土,導致脾胃虛弱,食慾減少,身體的濁氣停滯不降,加上虛弱的風氣往上衝,就導致想吐出來,導致陽氣往上衝到頭部,蒙蔽了清竅,所以頭暈常常發作。診斷脈象是澀且細數,兩手的寸脈尤其明顯。先用藥物來降濁氣、平熄風氣。用了栝蔞霜、蘇子、半夏、茯苓、杏仁、天麻、甘菊炭、鉤藤、橘皮,各種症狀都平息了,開始想吃東西了。又照著原來的藥方,去掉蘇子、杏仁、鉤藤,加入茯神、蓮子、釵石斛、荷葉煎湯,服用十幾次就康復了。
我的妻子,因為勞累傷了陽氣,睡不著、耳鳴、頭暈想吐,躺下休息一會兒會好一些,這是虛弱的陽氣往上衝到頭頂,風氣煽動痰液往上湧,所以頭暈想吐才會發作。應該用藥物來潛藏陽氣、平熄風氣。使用了煅燒過的牡蠣粉,白芍、五味子、甘菊炭、煨過的天麻、用青鹽炒過的半夏、炒過的生地、茯神、棗仁、桑葉,服用兩次就好了。
肖先生,勞力過度,之前曾多次失血,最近頭暈、耳鳴、眼睛昏花、心悸、胸悶,兩手的尺脈浮大而且弦硬有力。這是相火容易旺盛,龍雷之火失去控制,痰液跟著火氣一起往上衝,干擾清竅,這就是所謂的「沒有痰就沒有頭暈心悸」。要用藥物來滋養陰液,潛藏陽氣。使用了淡菜、牡蠣、熟地炭、石斛、甘菊、白芍、貝母、茯神,服用幾次就有效了,之後應該服用六味丸。
許女士,中年時期月經量過多,眼睛發花、頭暈。用藥物來收斂陰液,調和陽氣。使用了熟地、白芍、甘菊(都炒過,各少許)、醋炒過的當歸(少許)、丹皮、牡蠣粉(各少許)、炙過的甘草(少許)、嫩桑葉(少許)、紅棗(三顆),服用兩次就好了。
王先生,因為暑熱病後身體失調,脈象虛弱而且快,頭暈、口渴而且心煩,這是虛弱的風氣往上衝到頭頂,應該用苦味辛味的藥物來洩熱,輔以甘潤的藥物。使用了山梔、甘菊、丹皮、麥冬、釵石斛、煨過的天麻、黨參、花粉、甘草、嫩桑葉,服用兩次就好了。
堂兄,睡醒後舌頭髮麻而且有辣味,口水不能順利分泌,頭暈四肢麻木,這是陽氣往上衝,風氣煽動所致。主要使用調和陽氣、平熄風氣的藥物,輔以酸味的藥物來促進口水分泌。使用了新鮮的生地、玉竹、石斛、白芍、五味子、花粉、烏梅、甘菊炭、牡蠣粉、桑枝、黑芝麻,常常服用就有效了。
姜先生,年輕時勞力過度傷了陽氣,精神疲憊、頭暈、發熱、口苦、食慾減少、想吐而且吐出濁物,兩手的寸脈跳動快速,這是厥氣往上衝,有風氣洶湧而上的趨勢,用藥物來鎮壓陽氣、洩降濁氣。使用了牡蠣、白芍、茯神、橘紅、製半夏、吳茱萸、甘菊炭、金器一起煎煮,服用兩次濁氣就降下來,嘔吐停止了,但是脈象仍然細數,頭暈眼花,這是因為春天溫暖,膽火往上衝。仿照葉氏洩膽熱的方法,使用了丹皮、嫩桑葉、荷葉邊、鉤藤、白芍(生的)、山梔、生地炭,服用幾次頭暈消除,發熱減退,去掉桑葉、生地炭,加入玉竹、茯神、枸杞(焙過)、山藥、熟地(都炒過)、潞參、蓮子、紅棗,脈象就平穩了。
肖先生,淋雨後濕氣鬱結形成熱,熱氣蒸發導致皮膚發黃,舊病加上操勞過度,多次失血,在春天時虛弱的陽氣往上浮動,咳嗽而且頭暈、口乾、眼睛發黃、心悸、睡不著。先用藥物來清洩火氣、平熄風氣。使用了生地、石斛、山梔心、茯神、丹皮、羚羊角、杏仁、鉤藤、甘菊(炒)。服用四次頭腦清醒,心悸平息,食慾增加,睡覺也安穩了,但是仍然精神疲憊,身體乏力。去掉生地,加入人參、白芍、蓮子、紅棗來扶助脾胃元氣,服用幾次就更舒服了。後來去掉羚羊角、杏仁、鉤藤、甘菊,加入茵陳、松蘿茶葉,皮膚發黃的情況逐漸消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