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證治裁》~ 卷之一 (1)
卷之一 (1)
1. 附方
〔調氣〕,四七湯,見二卷咳嗽。
〔調氣〕,木香化滯湯,香,柴,陳,夏,歸,草,草蔻,香附,紅花,胸滿加枳殼,腹脹加厚朴。
〔和血〕,四物地榆湯,地,芍,歸,芎,加地榆,或加阿膠。
〔和營〕,理陰煎,見二卷咳嗽。
〔清熱〕,芩連芍藥湯,白芍(二錢),黃芩,黃連,木香,枳殼(各錢半),陳皮(一錢),炙草(三分),
〔溫寒〕,香砂枳朮丸,木香,砂仁,枳,術
〔寒滯〕,香砂異功散,木香,砂仁,參,術,苓,草,陳
〔泄濕〕,四苓散,苓,術,澤,豬苓
〔消食〕,保和丸,見二卷痰飲。
〔導滯〕,小承氣湯,見一卷溫。
〔和痛〕,芍藥湯,歸,芍,芩,連,桂,草,檳,木香,大黃
〔升陽〕,補中益氣湯,見一卷中風。
〔攝滑〕,赤石脂禹餘糧丸,赤石脂,禹餘糧
〔潤涸〕,豬臟湯,取不落水豬大腸煮汁,吹去油麵飲之。以臟補臟,且潤枯澀,最為久痢妙方。
〔潤枯〕,阿膠丸,阿膠,黃連(各一兩),茯苓(二兩),
〔補固〕,八珍湯,見一卷中風。
〔調補〕,參苓白朮散,見三卷脾胃。
〔清導〕,導氣湯,芩,連,歸,芍,檳,枳,木香,大黃
〔溫里〕,香砂溫胃飲,溫胃飲見一卷中風,此加木香、砂仁。
〔溫攝〕,黑豆飲,黑豆(一兩半),罌粟殼(蜜炙,八錢),地榆,炙草(各六錢),炮姜(四錢),白芍(三錢),分三四服,水煎。
〔血痢〕,地榆丸,地榆,當歸,阿膠,黃連,訶子肉,木香,烏梅肉(各五錢),蜜丸。
〔溫脾〕,理中湯,參,術,姜,草
〔黑痢〕,芩芍湯,芩,芍,草
〔通治〕,香連丸,黃連(吳萸拌炒),木香,醋糊丸。
〔瘀血〕,桃仁承氣湯,見一卷疫。
〔清血〕,胃風湯,見本卷泄瀉。
〔五色〕,真人養臟湯,歸,芍,術,草,參,桂,訶子肉,木香,肉果,粟殼
〔通治〕,駐車丸,黃連,阿膠,當歸(各一兩),乾薑(五錢),醋糊丸。
〔赤白〕,連理湯,見一卷暑。
〔濕鬱〕,平胃散,術,樸,陳,草
〔冷痛〕,附子理中湯,見一卷中風。
〔厥逆〕,通脈四逆湯,生附子(一枚),乾薑(一兩),炙草(二兩),冷服,加蔥九莖。
〔膿痢〕,戊己丸,黃連,茱萸,白芍
〔痢血〕,阿膠四物湯,四物湯加阿膠。
〔發熱〕,倉廩湯,參,苓,羌,獨,柴,胡,枳,芎,草,前胡,桂枝,陳米,姜
〔和營〕,小建中湯,見二卷咳嗽。
〔救液〕,阿膠丸,阿膠,黃連(各二兩),當歸,乾薑(各一兩),木香,黃芩,赤石脂,龍骨(各一兩),厚朴(五錢),
〔救液〕,阿膠梅連丸,阿膠,黃連(各三兩),歸,芍,苓,柏,烏梅(各一兩五錢),炮姜(一錢),醋煮阿膠為丸。
白話文:
[附方]
[調氣]:
- 四七湯,請參閱第二卷咳嗽篇。
- 木香化滯湯:包含木香、柴胡、陳皮、半夏、當歸、甘草、草豆蔻、香附、紅花等藥材。胸悶者加枳殼,腹脹者加厚朴。
[和血]:
- 四物地榆湯:包含地黃、芍藥、當歸、川芎,另加地榆,或可加入阿膠。
[和營]:
- 理陰煎,請參閱第二卷咳嗽篇。
[清熱]:
- 芩連芍藥湯:包含白芍(二錢)、黃芩、黃連、木香、枳殼(各一錢半)、陳皮(一錢)、炙甘草(三分)。
[溫寒]:
- 香砂枳朮丸:包含木香、砂仁、枳實、白朮。
[寒滯]:
- 香砂異功散:包含木香、砂仁、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陳皮。
[泄濕]:
- 四苓散:包含茯苓、白朮、澤瀉、豬苓。
[消食]:
- 保和丸,請參閱第二卷痰飲篇。
[導滯]:
- 小承氣湯,請參閱第一卷溫病篇。
[和痛]:
- 芍藥湯:包含當歸、芍藥、黃芩、黃連、肉桂、甘草、檳榔、木香、大黃。
[升陽]:
- 補中益氣湯,請參閱第一卷中風篇。
[攝滑]:
- 赤石脂禹餘糧丸:包含赤石脂、禹餘糧。
[潤涸]:
- 豬臟湯:取不沾水的豬大腸煮汁,吹去浮油後飲用。以臟補臟,且潤澤枯燥,是治療久痢的妙方。
[潤枯]:
- 阿膠丸:包含阿膠、黃連(各一兩)、茯苓(二兩)。
[補固]:
- 八珍湯,請參閱第一卷中風篇。
[調補]:
- 參苓白朮散,請參閱第三卷脾胃篇。
[清導]:
- 導氣湯:包含黃芩、黃連、當歸、芍藥、檳榔、枳實、木香、大黃。
[溫里]:
- 香砂溫胃飲:溫胃飲請參閱第一卷中風篇,此方加入木香、砂仁。
[溫攝]:
- 黑豆飲:包含黑豆(一兩半)、蜜炙罌粟殼(八錢)、地榆、炙甘草(各六錢)、炮姜(四錢)、白芍(三錢),分三四次水煎服用。
[血痢]:
- 地榆丸:包含地榆、當歸、阿膠、黃連、訶子肉、木香、烏梅肉(各五錢),製成蜜丸服用。
[溫脾]:
- 理中湯:包含人參、白朮、乾薑、甘草。
[黑痢]:
- 芩芍湯:包含黃芩、芍藥、甘草。
[通治]:
- 香連丸:包含黃連(以吳茱萸拌炒)、木香,以醋糊製成丸劑。
[瘀血]:
- 桃仁承氣湯,請參閱第一卷疫病篇。
[清血]:
- 胃風湯,請參閱本卷泄瀉篇。
[五色痢]:
- 真人養臟湯:包含當歸、芍藥、白朮、甘草、人參、肉桂、訶子肉、木香、肉豆蔻、罌粟殼。
[通治]:
- 駐車丸:包含黃連、阿膠、當歸(各一兩)、乾薑(五錢),以醋糊製成丸劑。
[赤白痢]:
- 連理湯,請參閱第一卷暑病篇。
[濕鬱]:
- 平胃散:包含白朮、厚朴、陳皮、甘草。
[冷痛]:
- 附子理中湯,請參閱第一卷中風篇。
[厥逆]:
- 通脈四逆湯:包含生附子(一枚)、乾薑(一兩)、炙甘草(二兩),冷服,加蔥白九根。
[膿痢]:
- 戊己丸:包含黃連、吳茱萸、白芍。
[痢血]:
- 阿膠四物湯:四物湯(當歸、川芎、白芍、熟地)加阿膠。
[發熱]:
- 倉廩湯:包含人參、茯苓、羌活、獨活、柴胡、胡黃連、枳實、川芎、甘草、前胡、桂枝、陳米、生薑。
[和營]:
- 小建中湯,請參閱第二卷咳嗽篇。
[救液]:
- 阿膠丸:包含阿膠、黃連(各二兩)、當歸、乾薑(各一兩)、木香、黃芩、赤石脂、龍骨(各一兩)、厚朴(五錢)。
[救液]:
- 阿膠梅連丸:包含阿膠、黃連(各三兩)、當歸、芍藥、茯苓、黃柏、烏梅(各一兩五錢)、炮姜(一錢),以醋煮阿膠製成丸劑。
[存陰]:
- 黃連阿膠丸:即前述的阿膠丸。
[熱痢]:
- 白頭翁湯:包含白頭翁、秦皮、黃連、黃柏。
[後重]:
- 升陽除濕湯,請參閱第一卷濕病篇。
[風邪]:
- 三奇散:包含黃耆、防風、枳殼。
[虛滑]:
- 桃花湯:包含赤石脂、乾薑、粳米。
[裡急]:
- 蘇子降氣湯,請參閱第二卷失音篇。
[胃虛]:
- 治中湯,請參閱第三卷飲食篇。
[嘔痢]:
- 吳茱萸湯,請參閱第三卷嘔吐篇。
[休息痢]:
- 訶黎勒丸:包含樗白皮(二兩)、訶子肉(五錢)、母丁香(三十枚),以陳米湯送服三錢。
[久痢]:
- 大斷下丸:包含良薑、炮薑、細辛(各一兩半)、龍骨、枯礬、肉豆蔻、訶子肉、赤石脂、牡蠣、附子(各一兩)、石榴皮(五錢)。
[風痢]:
- 蒼朮防風湯:包含蒼朮、防風、麻黃、生薑。
[冷痢]:
- 訶子肉湯:包含訶子(炮製過)、厚朴、炮薑、草豆蔻、陳皮、良薑、茯苓、神麴、麥芽、炙甘草。
[暑痢]:
- 薷苓湯,請參閱本卷泄瀉篇。
[濕痢]:
- 除濕湯:包含半夏、厚朴、蒼朮(各一錢二分)、藿香、陳皮、茯苓(各七分)、木香、肉桂、甘草(各五分),生薑(三片)、紅棗(二枚)。
[脾濕]:
- 蒼朮地榆湯:包含蒼朮、地榆。
[氣痢]:
- 氣痢丸:包含訶子肉、陳皮、厚朴(各五錢),製成蜜丸,以米湯送服。
[疫痢]:
- 人參敗毒散,請參閱第一卷傷風篇。
[蠱疰]:
- 烏梅丸,請參閱第三卷嘔吐篇。
[殺蟲]:
- 雄黃銳散:包含雄黃、苦參、青葙子、黃連、桃仁,研磨成粉,用新鮮艾葉汁搗成丸,如棗核大小,用棉布包裹塞入下部。
[蟲痢]:
- 蕪荑丸:包含蕪荑(炒)、黃連(各二兩)、蚺蛇膽(五錢),製成蜜丸。每次服用二錢,以杏仁湯送服。
[瘧痢]:
- 東坡薑茶飲:包含生薑、陳年細茶(各三錢)。
[產痢]:
- 伏龍肝湯:包含伏龍肝、赤石脂(各一兩)、生薑、生地黃(各一兩半)、甘草、艾葉、當歸、肉桂(各六錢)。
[痢風]:
- 大防風湯:包含人參、黃耆、白朮、甘草、地黃、芍藥、羌活、防風、肉桂、附子、川芎、牛膝、杜仲。
[通治]:
- 治痢散:包含葛根、苦參、松蘿茶葉、麥芽、山楂、赤芍、陳皮,研磨成粉,每次服用四錢,加入黃連效果更佳。
[滋燥]:
- 黑地黃丸:包含蒼朮、五味子、熟地黃、乾薑。
[潤燥]:
- 六味丸,請參閱第一卷中風篇。
[益火]:
- 四神丸,請參閱第三卷飲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