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八 (26)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26)

1. 瘰癧結核癭瘤馬刀論治

瘰癧生於耳前後項腋間,與結核相似,初起小塊,漸大如桃核,皮色不變,連綴不一,有單窠癧,難治。宜小犀角丸。遍繞頸項,為蛇蟠癧,消毒化堅湯。外起一皰,中裹十數核塊,為蓮子癧,宜內消丸,琥珀散。初止單窠,後乃疊出,為重臺癧:形似燕窩,為燕窩癧。皆不治。

初生項後,流注四肢,為流注癧。夏枯草散。症由肝膽三焦風熱血燥,及肝腎陰虛生熱,憂思恚怒氣結而成。《外臺秘要》云:肝腎虛熱則生癧。《病機》云:瘰癧不繫膏粱丹熱之變,因虛勞氣鬱所致。宜補形氣,調經脈,自愈。不得妄汗妄下,致虛虛之禍。初起寒熱拘急腫痛,邪在表也,宜荊防敗毒散。

用蒜餅安癧核上,艾灸六七壯,可消軟。外用敷瘰方,內服立效散。若患頂軟膿成,針之,外貼琥珀膏,內服托裡散。若結核焮腫,肝經風熱也,梔子清肝湯加龍膽草。發熱抽痛,肝經血燥也,加味逍遙散。脈弦尺數,肝腎陰虧也,地黃丸加白芍、五味。癧核堅而不移者,連翹散堅湯,海藻潰堅湯。

怒傷肝火筋攣者,柴胡清肝湯。郁傷心脾掣痛者,歸脾湯,耆、朮、草生用。氣血俱虛,膿汁清稀者,八珍湯加生耆。經久不愈,體羸自汗出,保元湯加熟地、白芍、五味。婦女項癧,流注遍體,孔竅相穿,膿水淋漓者,化氣調經湯。潰久瘡口不斂者,先服益氣養營湯,次服十全大補湯加香附、貝母、遠志肉。

氣血已復,癧核不去者,用必效散。丹溪云:治癧用必效散與栝蔞散間服,神效。瘡口斂後,再服益氣養營湯。男子患此,忌潮熱咳嗽,加味地黃丸。婦人患此,忌潮熱經閉,但以加味逍遙散加澤蘭、牛膝解鬱調經。立齋謂:堅而不潰,潰而不斂,皆由於氣血不足,不加調補,變為瘵症。

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六味地黃丸。若發寒熱,眼內有赤脈貫瞳人者,死不治。結核經年,不紅不痛,堅而難移,久而漸腫疼者,為痰核,多生耳項肘腋等處,宜消核丸。專由肝膽經氣鬱痰結,毒根深固,不易消潰,未潰前忌貼涼膏。外宜山藥膏。忌服涼劑。內宜養營湯。全生內消法,用陽和犀黃丸。

王維德著《外科症治全生集》。若堅久難消,咸以軟之,海帶丸。寒凝氣滯,溫以散之,夏枯草、白芥子、厚朴、半夏、橘紅、生香附。風痰鬱結成核,搜而逐之,消風化痰丸。氣火爍筋為痛,清以泄之,鉤藤、山梔、生地、丹皮、貝母、連翹。血結入絡為腫,鹹辛通理之,旋覆花湯加當歸尾、延胡。

腫痛潰膿不痊,和之。內托白蘞散。生耳項,加鉤藤、川芎、連翹、夏枯草。生肘臂,加薑黃、桑條、桂枝。生兩腋,加柴胡、青皮、白芥子。生遍體,多是痰注,竹瀝達痰丸。潰久不愈,照瘰癧治法。

更有癭瘤初生,如梅李狀,皮嫩而光,漸如杯卵。癭生肩項,瘤隨處皆有,其症屬五臟,其原由肝火。癭有五:筋癭者,筋脈呈露,宜玉壺散、破結散。血癭者,赤脈交絡,宜化癭丹合四物湯。肉癭者,皮色不變,宜人參化癭丹。氣癭者,隨憂思消長,宜白頭翁丸、消癭散、歸脾丸。

石癭者,堅硬不移,宜破結散。瘤有五:筋瘤者,自筋腫起,按之如筋,或有赤縷。此怒動肝火,血涸而筋攣也,六味丸,或四物湯,加山梔、木瓜。血瘤者,自肌肉腫起,久而現赤縷,或皮色赤,此勞役動火,血沸而邪搏也,四物湯加茯苓、遠志。肉瘤者,自肌肉腫起,按之實軟。

此鬱結傷脾,肌肉傷而邪搏也,歸脾湯、補中益氣湯。氣瘤者,自皮膚腫起,按之浮軟,此勞傷肺氣,腠疏而邪搏也,補中益氣湯。骨瘤者,自骨腫起,按之堅硬,此房勞腎傷,陰虛不榮骨也,六味丸。外有膿瘤,宜海藻丸。石瘤,神效開結散:一井散。脂瘤,用針挑去脂粉自愈。

凡癭瘤皆忌決破,令膿血崩潰,多致夭枉。宜敷桃花散,止血藥。惟脂粉瘤紅色,全是痰結,可決去脂粉。又有形似垂茄,根甚小者,用五灰膏點其蒂。俟茄落,以生豬脂貼自愈。又有手背生瘤,如雞距,如羊角,嚮明照之如桃膠,名膠瘤,以排針刺破,按出膿立平。生於面名粉瘤,海藻浸酒飲。

有翻花瘤,用馬齒莧燒灰,研豬脂調服。立齋云:瘤者留也,隨氣留滯,皆因臟腑受傷,氣血乖違。當求其屬而治其本,勿用蛛絲纏芫花腺等治。又有毒堅如石,形長似蛤,瘡名馬刀,亦屬肝膽三焦經部分,浸及太陽陽明,流注胸脅腋下,不論未潰已潰,用鮮夏枯草熬膏服,並敷患處。初起氣血未損,用立應散一錢,濃煎木通湯下。

毒從小便出如粉片血塊是也,倘小便澀,用益元散,煎燈芯湯調下。宣毒後,接服薄荷丹。疏散風熱。若腫猶不消,海藻潰堅湯、消腫湯。氣血已虧,補中勝毒餅。潰久不愈,依前瘰癧法治。

白話文:

瘰癧、結核、癭瘤、馬刀的論治

瘰癧這種病,會長在耳朵前後、脖子、腋下等地方,看起來很像結核。剛開始是一些小疙瘩,慢慢長大像桃核一樣,皮膚顏色不變,而且會一顆顆連在一起。如果只有單獨一顆,叫做「單窠癧」,比較難治,可以用小犀角丸來治療。如果長滿整個脖子,像蛇盤繞一樣,叫做「蛇蟠癧」,可以用消毒化堅湯來治療。還有一種是先長一個水泡,裡面包著十幾個小硬塊,叫做「蓮子癧」,可以用內消丸或琥珀散來治療。如果一開始只有一顆,後來又長出很多顆,一層層疊上去,叫做「重臺癧」,看起來像燕子的窩,又叫做「燕窩癧」,這種情況通常不好治。

如果一開始長在脖子後面,後來又跑到四肢,叫做「流注癧」,可以用夏枯草散來治療。這種病通常是因為肝膽、三焦有風熱、血燥,或是肝腎陰虛生熱,加上憂愁、生氣等情緒,導致氣血鬱結而成。《外臺秘要》說:「肝腎虛熱就會生癧。」《病機》則說:「瘰癧不是因為吃了太油膩或燥熱的東西,而是因為身體虛弱、氣鬱所導致。」所以要補養身體,調理經絡,自然就會好。不能隨便發汗或用瀉藥,這樣反而會讓身體更虛弱。剛開始如果出現發冷發熱、肌肉緊繃、腫痛等症狀,表示病邪還在體表,可以用荊防敗毒散來治療。

可以用蒜頭搗成餅狀,敷在瘰癧的硬塊上,再用艾草灸六七次,可以幫助消腫軟化。也可以外敷敷瘰方,內服立效散。如果硬塊已經軟化成膿,可以用針刺破,然後外敷琥珀膏,內服托裡散。如果結核紅腫發炎,表示是肝經風熱,可以用梔子清肝湯,再加龍膽草。如果發燒抽痛,表示是肝經血燥,可以用加味逍遙散。如果脈象弦而尺部跳動快,表示肝腎陰虛,可以用地黃丸,再加白芍、五味子。如果瘰癧硬塊堅硬不移動,可以用連翹散堅湯或海藻潰堅湯。

如果因為生氣導致肝火旺盛、筋脈攣縮,可以用柴胡清肝湯。如果因為憂愁導致心脾受損、牽引疼痛,可以用歸脾湯,再加黃耆、白朮、甘草(生用)。如果氣血兩虛,膿液清淡稀薄,可以用八珍湯,再加生黃耆。如果久治不癒,身體虛弱又容易流汗,可以用保元湯,再加熟地、白芍、五味子。如果是女性脖子長瘰癧,而且擴散到全身,甚至連皮膚都穿孔流膿,可以用化氣調經湯。如果潰瘍很久傷口無法癒合,要先吃益氣養營湯,再吃十全大補湯,加香附、貝母、遠志肉。

如果氣血恢復了,但瘰癧的硬塊還在,可以用必效散。丹溪說,用必效散和栝蔞散交替服用,效果很好。傷口癒合後,再吃益氣養營湯。如果是男性患病,要注意是否有潮熱、咳嗽,如果有,要用加味地黃丸。如果是女性患病,要注意是否有潮熱、月經不來,如果有,可以用加味逍遙散,加澤蘭、牛膝來疏通氣血,調節月經。立齋認為,瘰癧如果堅硬不潰破,或是潰破後傷口不癒合,都是因為氣血不足,沒有好好調養,最後會變成癆病。

早上可以吃補中益氣湯,晚上可以吃六味地黃丸。如果出現發冷發熱,眼睛裡有紅絲貫穿瞳孔,表示病重,通常無法治癒。如果結核已經很多年,不紅不痛,堅硬難以移動,時間久了才慢慢腫痛,這表示是痰核,通常長在耳朵、脖子、手肘、腋下等地方,可以用消核丸來治療。這類病通常是因為肝膽經氣鬱結,痰液凝結,毒根很深,不容易消退潰破。在還沒潰破之前,不要貼涼性的藥膏,可以外敷山藥膏,並忌食寒涼的食物。內服可以吃養營湯。如果要徹底消散,可以用陽和犀黃丸。

王維德在《外科症治全生集》中提到,如果硬塊堅硬很久都無法消散,可以用鹹味藥物來軟化,例如海帶丸。如果是因為寒氣凝結、氣血阻滯,可以用溫性藥物來疏散,例如夏枯草、白芥子、厚朴、半夏、橘紅、生香附。如果是因為風痰鬱結形成的硬塊,可以用藥物來搜逐,例如消風化痰丸。如果是因為氣火灼傷筋脈導致疼痛,可以用清熱瀉火的藥物,例如鉤藤、山梔、生地、丹皮、貝母、連翹。如果是血瘀結在經絡導致腫脹,可以用鹹味和辛味的藥物來疏通,例如旋覆花湯,加當歸尾、延胡索。

如果腫痛潰膿卻無法痊癒,要用和解的藥物。內服可以使用托裡白蘞散。如果長在耳朵或脖子,可以加鉤藤、川芎、連翹、夏枯草。如果長在手肘或手臂,可以加薑黃、桑條、桂枝。如果長在兩腋,可以加柴胡、青皮、白芥子。如果長在全身,大多是痰液流注,可以用竹瀝達痰丸。如果潰爛很久都無法癒合,就按照治療瘰癧的方法來治療。

還有一種病叫做癭瘤,剛開始像梅子或李子一樣,皮膚嫩而光滑,慢慢長大像杯子或雞蛋一樣。癭通常長在肩膀或脖子,瘤則可能長在身體任何地方。這些病都屬於五臟的問題,根源通常是因為肝火旺盛。癭有五種:筋癭,筋脈明顯突出,可以用玉壺散或破結散來治療。血癭,有紅色的血管交錯,可以用化癭丹合四物湯來治療。肉癭,皮膚顏色不變,可以用人參化癭丹。氣癭,會隨著心情好壞而變化,可以用白頭翁丸、消癭散或歸脾丸。

石癭,堅硬難以移動,可以用破結散來治療。瘤也有五種:筋瘤,從筋脈腫起來,摸起來像筋,或者有紅色的絲線,通常是因為生氣導致肝火旺盛、血虛筋攣,可以用六味丸或四物湯,加山梔、木瓜。血瘤,從肌肉腫起來,久了會有紅色的絲線,或是皮膚變紅,通常是因為勞累過度、血熱,可以用四物湯,加茯苓、遠志。肉瘤,從肌肉腫起來,摸起來柔軟,通常是因為憂愁鬱結、脾胃受損,可以用歸脾湯或補中益氣湯。氣瘤,從皮膚腫起來,摸起來鬆軟,通常是因為勞累傷肺,導致皮膚鬆弛,可以用補中益氣湯。骨瘤,從骨頭腫起來,摸起來堅硬,通常是因為房事過度、腎陰虛,導致骨頭失去滋養,可以用六味丸。如果外表有膿瘤,可以用海藻丸。石瘤,可以用神效開結散或一井散。脂瘤,可以用針挑去裡面的油脂,就會自己好。

所有癭瘤都忌諱用刀割開,因為可能會導致膿血大量流出,甚至危及生命。可以用桃花散來敷,或是其他止血藥。只有脂粉瘤是紅色的,完全是痰液凝結,可以用針挑破取出油脂。還有一種瘤長得像垂下來的茄子,根部很小,可以用五灰膏點在根部,等瘤脫落後,再貼上豬油就會好。還有一種瘤長在手背,像雞爪或羊角一樣,用光照看起來像桃膠,叫做膠瘤,可以用排針刺破,把膿擠出來就會好。如果長在臉上叫做粉瘤,可以用海藻浸泡的酒來喝。

還有一種翻花瘤,可以用馬齒莧燒成灰,和豬油攪拌後服用。立齋說:「瘤就是停留的意思,是氣血停滯造成的,通常是因為內臟受損,導致氣血失調。要找出病因,治療根本,不要用蜘蛛絲纏繞或用芫花腺等方法治療。」還有一種毒瘡,堅硬如石頭,形狀長得像蛤蜊,叫做馬刀瘡,也屬於肝膽三焦經的疾病,會蔓延到太陽陽明經,流注到胸脅腋下。無論是否潰爛,都可以用新鮮的夏枯草熬成膏服用,並外敷患處。剛開始氣血還沒受損時,可以用立應散一錢,用濃煎的木通湯送服。

如果毒從小便排出,像粉片或血塊一樣,表示有效。如果小便不順暢,可以用益元散,用燈心草湯送服。排毒後,接著服用薄荷丹,疏散風熱。如果腫脹還沒消退,可以用海藻潰堅湯或消腫湯。如果氣血虧虛,可以用補中勝毒餅。如果潰爛很久都沒好,就按照治療瘰癧的方法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