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四 (2)
卷之四 (2)
1. 陰瘧脈案
秦,陰瘧誤藥,寒熱纏綿,無汗,面浮腹腫,眼色如金,肉黃便瀉,脈左沉緩,右虛濡,水濕漬里溢膚,勢成痞脹。用分消法。大腹皮、茵陳、製半夏、生薏仁、茯苓(各二錢)、蘇梗、陳皮、穀芽(各一錢)、枳殼、砂仁(各八分)、厚朴(五分)、姜(三錢)、車前子(五分),溺爽汗出,諸症俱退,去蘇梗、枳、樸、加雞內金(炙三錢)、於術(炒一錢。)仿利水實脾法得愈。
白話文:
秦朝時,一位病人因陰瘧誤服藥物,導致寒熱交替不斷,沒有汗出,臉部浮腫,腹部膨脹,眼睛顏色像金子一樣,皮膚和糞便都發黃,還伴隨腹瀉。脈象左側沉而緩,右側虛弱無力,體內水濕停滯,溢於皮膚表面,形成痞塊脹滿的症狀。
醫生採用分消的方法治療,使用大腹皮、茵陳、制半夏、生薏仁、茯苓各兩錢,蘇梗、陳皮、穀芽各一錢,枳殼、砂仁各八分,厚朴五分,生薑三錢,車前子五分。服用後,病人小便通暢,汗液排出,所有症狀都消退了。之後,醫生去除了蘇梗、枳殼、厚朴,加進炙過的雞內金三錢,炒過的於術一錢。仿照利水健脾的治療方法,病人最終痊癒。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