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三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6)

1. 鬱症論治

丹溪立越鞠丸,以治六郁,用香附理氣,川芎調血,蒼朮去濕,山梔泄火,神麯療食,有痰加貝母。開鬱利氣為主。謂氣鬱則濕鬱,濕鬱則熱鬱,熱鬱則痰鬱,痰鬱則血鬱,血鬱則食鬱,相因為病。趙養葵云:東方生木,火氣附焉。木鬱則土鬱,土鬱則金鬱,金鬱則水鬱,五行相因之理。

與以逍遙散治木鬱,諸郁皆因而愈,甚者方中加左金丸。以黃連治心火,吳茱萸氣臊,肝之氣亦臊,同氣相求而佐金以制木,此佐金之所以得名也。繼用六味丸加柴胡、白芍以滋水生木,木火鬱舒,土亦滋潤,金水相生矣。

白話文:

鬱症論治

張景嶽創立越鞠丸治療六鬱症,運用香附理氣,川芎活血,蒼朮燥濕,山梔清熱,神麴消食,若有痰症則加貝母。治療的重點在於疏通鬱氣,因為氣鬱會導致濕鬱,濕鬱會導致熱鬱,熱鬱會導致痰鬱,痰鬱會導致血鬱,血鬱則會導致食鬱,這些症狀互相影響而致病。趙養葵也說:東方屬木,火氣附著於木。木鬱則土鬱,土鬱則金鬱,金鬱則水鬱,五行之間互相影響的道理也是如此。

因此,可以用逍遙散治療木鬱,其他鬱症也會因此而痊癒,症狀嚴重者可在方劑中加入左金丸。用黃連瀉心火,吳茱萸辛溫,肝氣也屬辛溫,同氣相求,佐以金行以制木,這就是左金丸名稱由來的緣故。之後再用六味地黃丸加柴胡、白芍,滋陰養腎以滋生肝木,使肝木和心火之鬱氣得以舒暢,脾土也得以滋潤,金水相生,恢復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