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正倫

《脈症治方》~ 卷之三 (1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16)

1. 瘡瘍(疔瘡瘰癧)

解其外攻四圍之血路。出其中間已成之膿毒。然後依法以收其功。如病發於陰而極冷。則內用平補之藥。以宣其氣。滋其血。助其元陽。從其脾胃。待其飲食進。而後須順氣勻血。如常法。外用熱藥以潮一身之氣血。回死肌。拔毒氣。後用溫藥以散之。其極冷者。或又為涼藥所誤。

不得已。於三建湯而回陽病。必旁出再作為佳。此陰變為陽之候。更生之兆也。若內不回。外症不見。是為獨陰絕陽。不可治矣。蓋陽者氣也。陰者血也。陽動則陰隨。氣運則血行。氣耗則血死。血死則病死矣。冷症則用熱藥。不過行其氣血。氣血遇熱則行。遇冷則止。須斟酌用之。

當先以乳香輕粉救其心。護其膜。蓋心為一身之主宰。膜為五臟之囊槖。病之初起。毒上攻心之胞絡。故先嘔逆而後癰疽。或先癰疽而後嘔逆者。皆由毒攻於胞絡。根於心也。心主受毒。神無所舍。元氣昏瞑。毒之始萌。傍腐肌肉。治若不早。毒氣透膜。膜透則元氣泄。臟腑失養。

精神枯槁。脈自壞絕。病有至盛。內見五臟。可得其生者。膜完故也。病有至微。肌肉未潰而死者。膜先透也。是以救心護膜。當為治者之先務。亦外科之良法也。此乃論癰疽之要。其神聖功巧。不可具述。非尋常醫流。一草一木。一針一刀。所可以得其要者也。

方,加味托裡散治發背癰疽。無分腦乳附骨等處。及諸疔瘰癧。一應腫毒。腫未成即散。已成即潰。敗膿自出。腐肉自去。痛苦自減。大有神效。非常功也。

人參,黃耆,桔梗,防風(並去蘆),川芎,當歸,官桂,厚朴,白芷(各一錢),甘草(五分)白芍藥,木香,大腹子,烏藥,枳殼,紫蘇(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一鍾半。生薑二片。蔥白一根。煎至七分。加酒一呷。病在上。食後服。病在下。食前服。兼有他症。依後加減。

病不退。加白朮、白茯苓、熟地黃(各一錢)。

不進飲食。加砂仁(七分)、香附(一錢)

痛不住。加乳香、沒藥(另研煎熟放下各一錢)。

水不幹。加知母、貝母(各一錢)瘡不穿。加皂角刺(一錢)。

咳嗽。加陳皮、半夏、杏仁(各一錢)。

大便秘。加大黃(三錢)、枳殼(一錢)

小便澀。加麥門冬、木通、車前子(各一錢)、燈草(二十根)。

腳氣。加木瓜、黃柏(各一錢)。

又方,仙方活命飲治外科一切病症。已成即潰。未成即散。二三服立效。輕者一服即效。予用此方治乳癰瘰癧。大有奇效。

滴乳(另研藥熟化下),防風,白芷,貝母,赤芍藥,當歸尾,明沒藥(研),皂角刺,天花粉,甘草節,穿山甲(炮以上各一錢),陳皮,金銀花(各三錢)

病在背俞。皂角刺為君(就本方加作三錢)。

在腹募。白芷為君(加作三錢)。

白話文:

瘡瘍(疔瘡瘰癧)

要解決外在的瘡瘍,先疏通周圍的血路,讓中間已經形成的膿毒排出,然後再用適當的方法收斂傷口。如果病發在陰部而且身體極度寒冷,就要用平補的藥物來調順氣,滋養血,幫助恢復元陽,調理脾胃,等到能正常飲食後,再像平常一樣調順氣血。外用熱藥來溫暖全身的氣血,讓壞死的肌肉恢復生機,拔出毒氣,然後用溫性的藥來疏散它。如果極度寒冷的情況,又被寒涼的藥物耽誤,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要用三建湯來恢復陽氣,而且要從旁輔助加強,這樣才能讓陰證轉為陽證,這是身體開始復原的徵兆。如果體內陽氣沒有恢復,外在症狀又不明顯,那就是陰陽都衰竭了,無法醫治。陽氣代表氣,陰代表血。陽氣運行,陰血就會跟著流動;氣運行,血就會循環。氣耗損,血就會停滯;血停滯,人就會死亡。寒症要用熱藥來治療,目的是為了讓氣血運行。氣血遇到熱就運行,遇到寒就停滯,所以要仔細斟酌用藥。

一開始要用乳香和輕粉來保護心和心包膜,因為心是全身的主宰,心包膜則是五臟的保護膜。發病初期,毒邪會向上侵襲心包絡,所以先出現噁心嘔吐,然後才長癰疽,或是先長癰疽,然後才噁心嘔吐,這些都是因為毒邪侵犯心包絡,根源在於心。心受到毒害,神就會失去依靠,元氣就會昏亂,這是毒邪剛開始萌發的徵兆,毒邪會從旁邊腐蝕肌肉。如果不趕快治療,毒氣就會穿透心包膜,心包膜破了,元氣就會洩漏,臟腑就會失去滋養,精神就會枯槁,脈搏也會衰竭。如果病情嚴重,但能看到內臟器官仍然正常,就表示心包膜還完整,可以治癒;如果病情輕微,肌肉還沒有潰爛就死亡,那就是因為心包膜先破了。所以,保護心和心包膜,應該是治療的首要任務,這也是外科的重要原則。以上說的是治療癰疽的重點,其中的神奇功效,無法一一詳述。這不是一般的醫生,用普通的草藥,一針一刀就可以掌握要領的。

處方:加味托裡散

治療背部癰疽,不論是長在腦部、乳房、附骨等處,以及各種疔瘡、瘰癧等所有腫毒。腫還沒形成就消散,已經形成的就會潰爛,膿液會自動排出,腐爛的肉會自動脫落,疼痛會減輕,效果非常顯著,功效非凡。

藥材: 人參、黃耆、桔梗、防風(去蘆)、川芎、當歸、官桂、厚朴、白芷(各一錢)、甘草(五分)、白芍藥、木香、大腹子、烏藥、枳殼、紫蘇(各一錢)。

用法: 上述藥材為一服。用水一碗半,加生薑兩片,蔥白一根,煎至七分。再加入少許酒。如果病在上半身,飯後服用;如果病在下半身,飯前服用。如果兼有其他症狀,根據情況加減藥材。

如果病情沒有好轉,可加白朮、白茯苓、熟地黃(各一錢)。

如果沒有食慾,可加砂仁(七分)、香附(一錢)。

如果疼痛難忍,可加乳香、沒藥(另外研磨,煎好後放入,各一錢)。

如果膿液不乾,可加知母、貝母(各一錢)。如果瘡瘍不破,可加皂角刺(一錢)。

如果咳嗽,可加陳皮、半夏、杏仁(各一錢)。

如果大便不通,可加大黃(三錢)、枳殼(一錢)。

如果小便不暢,可加麥門冬、木通、車前子(各一錢)、燈草(二十根)。

如果有腳氣,可加木瓜、黃柏(各一錢)。

又方:仙方活命飲

治療外科一切病症,已經形成的就會潰爛,還沒形成的就會消散。服用二三服就能見效,輕微的服用一服就有效。我用這個方子治療乳癰、瘰癧,效果特別好。

藥材: 滴乳(另外研磨,煎好後放入)、防風、白芷、貝母、赤芍藥、當歸尾、明沒藥(研磨)、皂角刺、天花粉、甘草節、穿山甲(炮製,以上各一錢)、陳皮、金銀花(各三錢)。

如果病在背部,以皂角刺為主藥(原方劑量加到三錢)。

如果病在腹部,以白芷為主藥(原方劑量加到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