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慎齋遺書》~ 卷八 (12)
卷八 (12)
1. 自下
一人六脈沉陰,重按又無力不清,腎虛也。胃脘痛即瀉,痛一陣,瀉一陣,腎之脾胃虛火浮於上也。補脾則腎水虧,滋陰則水來侮土,治法惟溫腎即可溫脾。三十年來未生子,腎寒可知。腎主骨,骨脛痛,腎虛之驗也。用地黃湯、補中益氣湯加減;丸方用山藥、茯苓各二兩,補骨脂、小茴香、熟地、杜仲、北五味各一兩,人參七錢,陳火肉骨灰一兩,吳萸五分,共末,米糊丸。
一人久患脾泄,熱在腎故也。用白朮八兩,茯苓五兩,元米五合,同入豬肚內,煮熟搗成餅,曬乾為末,米糊丸,沉香三錢為衣服。
一人泄瀉,心脈微洪,肝腎脈俱虛,單治泄瀉,恐土來剋水。用白芷三錢,升動胃氣;五味、人參各五錢,補肺而生腎;白朮三兩,山藥一兩,甘草七錢,蓮肉、白芍各一兩半,健脾止泄而平水土,米糊丸,午前清米湯下五十丸。
小兒瀉不止,四君子加減不效,乃濕熱內郁,宜理脾涼腎。白朮一錢,松花五分,二味末,白糖調服;或用水煮白朮一兩,炒紅曲一兩,陳火肉骨灰一兩,共細末,白糖調服。
一人當臍痛,痛則大便泄,此是脾虛,腎水犯上,寒在腎也。宜溫腎則水安,升胃氣則土旺,而痛不作,瀉從何來?用白芷七錢,北五味、鹿茸、人參、炮姜各一兩,元米糊丸,白湯下。
一小兒作瀉,服利藥太過,致渾身發熱,喜臥冷地。蓋因腎虛泄瀉而肝火起,胃中亦燥也。用松花一錢,炒黃色,安腎則腎水足而火不起,紅曲二錢,安胃消積,而生髮之氣旺,分二服,白糖調下。
一婦命門脈弱,責其無火,雞鳴將作泄,腹響飽悶,此腎虛不納氣也。用補骨脂四兩補命門火,小茴香一兩行飽悶,薑汁炒杜仲二兩兼補脾腎,烏梅一兩固大腸,肉桂一兩溫土,姜煮棗肉丸以益氣厚腸。
一婦泄瀉,兩尺無神,此腎燥不合也。一醫用茯苓、益智即發暈,因用肉蓯蓉三錢以潤之,北五味八分以固之,人參一錢以益氣,歸身八分以養其血,白芍、甘草以和其中,炮姜二分以安其腎。二帖效,十帖愈。丸即前方加倍蜜丸。(張東扶曰:腎燥不合。四字妙極。凡物潤則堅密無縫,燥則破綻有痕。腎開竅於二陰,腎耗而燥,其竅開而不合,真至理也。)
張東扶曰:余因慎齋「腎燥不合」之語,因思滑精一證,理亦同情。蓋腎屬水,水虧則燥,水燥則無以滋養肝,木無水養,則燥而生火,腎既失其封蟄之職,不合而開,肝遂恣其疏泄之性,因開而泄,愈泄則愈燥,愈燥則愈開。
然則遺泄一證,當極甚及久之後,徒清火無益也,徒兜澀無益也,必也用潤藥以潤其腎,則燥而不合者可以復合,而且肝得所養,火亦不熾,何致疏泄之性一往一返哉!立方之法,潤腎為主,而兼用清肝補肝之藥,尤當有效,願與高明證之。
白話文:
**一人:**這個人六脈沉弱無力,用力按壓更顯無力模糊,這是腎虛的表現。他胃脘疼痛,接著就腹瀉,痛一陣又瀉一陣,這是腎虛導致脾胃虛火上浮的現象。如果只補脾,會耗損腎水;如果只滋陰,則會使水反過來傷害脾土,所以治療方法只能用溫補腎陽來兼顧溫脾。他三十年來沒有生育,可見腎陽虛寒。腎主骨,他骨頭脛部疼痛,也是腎虛的徵兆。可以用地黃湯或補中益氣湯加減來治療;丸劑則用山藥、茯苓各二兩,補骨脂、小茴香、熟地、杜仲、北五味各一兩,人參七錢,陳年火腿骨灰一兩,吳茱萸五分,全部研磨成粉,用米糊做成藥丸。
**一人:**這個人長期腹瀉,這是因為腎有熱。用白朮八兩,茯苓五兩,元米五合,一起放入豬肚內煮熟,搗成餅狀曬乾磨成粉,用米糊做成藥丸,再以沉香三錢磨粉做成藥袋佩戴。
**一人:**這個人腹瀉,心脈微弱而洪大,肝腎脈都虛弱。如果單獨治療腹瀉,恐怕脾土會反過來剋制腎水。用白芷三錢,提升胃氣;五味子、人參各五錢,補肺氣以生腎水;白朮三兩,山藥一兩,甘草七錢,蓮肉、白芍各一兩半,健脾止瀉並平穩水土。用米糊做成藥丸,每天上午用清米湯送服五十丸。
**小兒:**小兒腹瀉不止,用四君子湯加減都沒有效果,這是因為濕熱鬱積體內,應該調理脾胃、清涼腎臟。用白朮一錢,松花五分,研磨成粉,用白糖調服;或者用水煮白朮一兩,炒紅曲一兩,陳年火腿骨灰一兩,一起研磨成細粉,用白糖調服。
**一人:**這個人肚臍周圍疼痛,一痛就腹瀉,這是因為脾虛,腎水上犯,寒邪在腎。應該溫補腎陽,使水安穩,提升胃氣,使脾土強健,這樣疼痛就不會發作,腹瀉自然消失。用白芷七錢,北五味子、鹿茸、人參、炮姜各一兩,用元米糊做成藥丸,用白開水送服。
**一小兒:**這個小兒腹瀉,因為服用利尿藥過多,導致全身發熱,喜歡躺在冰冷的地方。這是因為腎虛腹瀉導致肝火上升,胃也乾燥。用松花一錢,炒成黃色,可以安腎,使腎水充足,火氣自然不會上升。紅曲二錢,可以安胃消食積,使生髮之氣旺盛。分成兩次服用,用白糖調和。
**一婦人:**這個婦人的命門脈微弱,說明腎陽虛衰。雞鳴時分就開始腹瀉,腹中咕嚕作響,感覺腹脹飽悶,這是因為腎虛,不能納氣。用補骨脂四兩來補命門之火,小茴香一兩來疏解腹脹飽悶,用薑汁炒過的杜仲二兩,兼補脾腎,烏梅一兩來收澀大腸,肉桂一兩來溫暖脾土。用生薑煮棗肉做成藥丸,可以補氣、增強腸道功能。
**一婦人:**這個婦人腹瀉,兩尺脈無力,這是因為腎陰乾燥,不能正常協調。一位醫生用了茯苓、益智仁反而引起頭暈,後來改用肉蓯蓉三錢來潤燥,北五味子八分來固澀,人參一錢來補氣,當歸身八分來養血,白芍、甘草來調和,炮姜二分來安腎。服用兩帖見效,十帖痊癒。藥丸則將前方藥量加倍,用蜂蜜做成藥丸。(張東扶說:「腎燥不合」這四個字非常精妙。凡是事物滋潤就會堅固緊密,沒有縫隙;乾燥就會出現裂痕。腎開竅於二陰,腎精耗損而乾燥,它的竅就開而不合,這真是至理名言。)
**張東扶說:**我因為慎齋提出的「腎燥不合」這句話,思考到滑精這個病症,道理也是一樣的。腎屬水,水虧則會乾燥;水乾燥就無法滋養肝木,木得不到水的滋養,就會乾燥而生火。腎失去了封藏精氣的功能,不能閉合而開啟,肝就放縱它的疏泄功能,因為開啟而外泄,越泄越乾燥,越乾燥就越開啟。
這樣說來,遺精這個病症,到了極度嚴重和長久之後,單獨清火沒有用,單獨收澀也沒有用。必須用潤藥來滋潤腎臟,使乾燥而不合的狀態可以恢復閉合,而且肝得到滋養,火氣也不會旺盛,哪裡還會出現疏泄之性反覆無常呢?開藥方的方法,應該以潤腎為主,同時兼顧清肝補肝的藥,尤其應該有效。希望與各位高明的人士一起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