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謙等

《正骨心法要旨》~ 卷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

1. 卷四

2. 內治雜證法

3. 方法總論

今之正骨科,即古跌打損傷之證也。專從血論,須先辨或有瘀血停積,或為亡血過多,然後施以內治之法,庶不有誤也。夫皮不破而內損者,多有瘀血;破肉傷䐃,每致亡血過多。二者治法不同。有瘀血者,宜攻利之;亡血者,宜補而行之。但出血不多,亦無瘀血者,以外治之法治之,更察其所傷上下輕重淺深之異,經絡氣血多少之殊,必先逐去瘀血,和榮止痛,然後調養氣血,自無不效。若夫損傷雜證論中不及備載者,俱分門析類詳列於後,學者宜盡心焉。

白話文:

現在的正骨科,就是古代所說的跌打損傷。這門學問特別著重從血的角度來論述,必須先分辨病人是體內有瘀血堆積,還是因為失血過多,然後才能採取相對應的內服治療方法,這樣才不會出錯。一般來說,皮膚沒有破裂但內部受傷的情況,多半是有瘀血;而皮膚破裂、肌肉受損的情形,則常常會導致失血過多。這兩種情況的治療方法是不同的。有瘀血的,應該用攻散疏通的方法來處理;失血過多的,則應該用補養氣血並促進血液循環的方式來治療。如果出血不多,也沒有瘀血,可以用外敷或外用藥等外治的方法來處理。更要仔細觀察受傷部位是在身體的哪個部位,傷勢的輕重、深淺,以及經絡氣血損傷程度的差異,務必先去除瘀血,調和氣血,緩解疼痛,然後再調理氣血,自然就會有效。至於其他損傷的複雜情況,因為在這總論中無法一一詳述,所以會分類別詳細列在後面,學習的人應該用心研究。

4. 傷損內證

凡跌打損傷、墜墮之證,惡血留內,則不分何經,皆以肝為主。蓋肝主血也,故敗血凝滯,從其所屬必歸於肝,其痛多在脅肋小腹者,皆肝經之道路也。若壅腫痛甚或發熱自汗,皆宜斟酌虛實,然後用調血行經之藥。王好古云:登高墜下撞打等傷,心腹胸中停積瘀血不散者,則以上、中、下三焦分別部位,以施藥餌。瘀在上部者,宜犀角地黃湯;瘀在中部者,宜桃仁承氣湯;瘀在下部者,宜抵當湯之類。

須於所用湯中加童便好酒,同煎服之。虛人不可下者,宜四物湯加穿山甲。若瘀血已去,則以復元通氣散加當歸調之。《內經》云:形傷作痛,氣傷作腫。又云:先腫而後痛者,形傷氣也;先痛而後腫者,氣傷形也。凡打僕閃錯,或惱怒氣滯血凝作痛,及元氣素弱,或因叫號血氣損傷,或過服克伐之劑,或外敷寒涼之藥,致氣血凝結者,俱宜用活血順氣之劑。後列諸方,以備選用。

犀角地黃湯

犀角,生地黃(酒浸,另搗),丹皮,白芍(各等分)

水煎服。

桃仁承氣湯

大黃,芒硝,桃仁,桂枝,甘草

水煎服,以利為度。

抵當湯

水蛭,虻蟲(去翅、足,各三十枚),大黃(酒浸,三兩),桃仁(去皮、尖,三十枚)

水煎,去渣,取三升,溫服一升,不下再服。

復元活血湯

柴胡(五錢),當歸,穿山甲(炮),栝蔞根(各三錢),甘草,紅花(各二錢),桃仁(去皮、尖,五十個),大黃(酒浸,一兩)

上將桃仁研爛,余藥銼,如麻豆大,每服一兩。水二盅,酒半盞,煎至七分,去渣,大溫,食前服,以利為度。

巴戟湯

巴戟(去心),大黃(各半兩),當歸,地黃,芍藥,川芎(各一兩)

上為末,水煎服,以利為度。

破血消痛湯

羌活,防風,官桂(各一錢),蘇木(一錢半),柴胡,連翹,當歸梢(各二錢),麝香(另研,少許),水蛭(炒去煙盡,另研,二錢)

上為粗末,共一服,酒二大盞,水一盞,水蛭、麝香另研如泥,余藥煎至一大盞,去火,稍熱,調二味服之,兩服立愈。

清心藥

牡丹皮,當歸,川芎,赤芍藥,生地黃,黃芩,黃連,連翹,梔子,桃仁,甘草(各等分)

上引用燈心草、薄荷煎,入童便和服。

止痛藥

當歸,牛膝,川芎,懷慶生地,赤芍藥,白芷,羌活,獨活,杜仲,續斷(各一兩),肉桂,八角茴香,乳香,沒藥(各五錢),南木香,丁皮,沉香,血竭(各二錢半)

上為末,老酒調用。

活血順氣何首烏散

何首烏(三錢),當歸,赤芍藥,白芷,烏藥,枳殼,防風,甘草,川芎,陳皮,香附,紫蘇,羌活,獨活,肉桂(各一錢)

上薄荷、生地黃煎,入酒和服。疼痛甚者,加乳香、沒藥。

白話文:

凡是跌打損傷、高處墜落等情況,導致身體內部有瘀血,無論傷到哪個經絡,都主要歸咎於肝臟。因為肝臟主管血液,所以受傷後的瘀血會凝結停滯,而肝臟是瘀血所歸屬的地方。通常疼痛會出現在肋骨兩側或小腹,這些都是肝經所經過的路線。如果腫脹疼痛嚴重,甚至發燒、自汗,都應該根據身體的虛實情況,再使用調和氣血、疏通經絡的藥物。

王好古說,從高處跌落或撞擊等造成的傷害,導致胸腹內部積存瘀血無法消散時,應該依照上、中、下三焦來區分瘀血的位置,然後再用不同的藥方。瘀血在上部,適合使用犀角地黃湯;瘀血在中部,適合使用桃仁承氣湯;瘀血在下部,適合使用抵當湯之類的藥方。

服用這些湯藥時,要在藥湯中加入童子小便和好酒一起煎煮服用。身體虛弱的人不適合使用瀉下的藥方,可以用四物湯加上穿山甲。如果瘀血已經清除,就用復元通氣散加上當歸來調養。《內經》說:「身體受到損傷會引起疼痛,氣受到損傷會引起腫脹。」又說:「先腫脹後疼痛,是身體受傷而影響到氣;先疼痛後腫脹,是氣受傷而影響到身體。」凡是跌倒摔傷、扭傷錯位,或者因為惱怒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以及本身元氣虛弱,或因為大喊大叫造成血氣損傷,或者過量服用攻伐藥物,或者外敷寒涼的藥物,導致氣血凝結的情況,都應該使用活血順氣的藥方。下面列出一些藥方,供選擇使用。

犀角地黃湯

犀角、生地黃(用酒浸泡後另外搗碎)、丹皮、白芍(各等份)

用水煎煮後服用。

桃仁承氣湯

大黃、芒硝、桃仁、桂枝、甘草

用水煎煮後服用,以排便順暢為度。

抵當湯

水蛭、虻蟲(去除翅膀和足,各三十枚)、大黃(用酒浸泡,三兩)、桃仁(去除皮和尖,三十枚)

用水煎煮,去除藥渣,取三升藥汁,溫服一升,如果沒有效果就再服用。

復元活血湯

柴胡(五錢)、當歸、穿山甲(炮製過)、栝樓根(各三錢)、甘草、紅花(各二錢)、桃仁(去除皮和尖,五十個)、大黃(用酒浸泡,一兩)

先將桃仁研磨成泥,其餘藥材切成麻豆大小,每次服用一兩。用水兩盅,酒半盞,煎煮至七分,去除藥渣,趁溫熱在飯前服用,以排便順暢為度。

巴戟湯

巴戟(去除中心)、大黃(各半兩)、當歸、地黃、芍藥、川芎(各一兩)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水煎煮後服用,以排便順暢為度。

破血消痛湯

羌活、防風、官桂(各一錢)、蘇木(一錢半)、柴胡、連翹、當歸梢(各二錢)、麝香(另外研磨成粉末,少量)、水蛭(炒至沒有煙,另外研磨成粉末,二錢)

將藥材研磨成粗粉,一次服用,用酒兩大杯,水一杯,將水蛭、麝香另外研磨成泥,其餘藥材煎煮至一大杯,稍微冷卻後,加入水蛭和麝香泥調和服用,服用兩次就能見效。

清心藥

牡丹皮、當歸、川芎、赤芍藥、生地黃、黃芩、黃連、連翹、梔子、桃仁、甘草(各等份)

用燈心草、薄荷煎煮藥汁,加入童子小便一起服用。

止痛藥

當歸、牛膝、川芎、懷慶生地、赤芍藥、白芷、羌活、獨活、杜仲、續斷(各一兩)、肉桂、八角茴香、乳香、沒藥(各五錢)、南木香、丁皮、沉香、血竭(各二錢半)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老酒調和後服用。

活血順氣何首烏散

何首烏(三錢)、當歸、赤芍藥、白芷、烏藥、枳殼、防風、甘草、川芎、陳皮、香附、紫蘇、羌活、獨活、肉桂(各一錢)

用薄荷、生地黃煎煮藥汁,加入酒一起服用。如果疼痛劇烈,可以加入乳香、沒藥。

調經散

川芎、當歸、芍藥、黃耆(各一錢半)、青皮、烏藥、陳皮、熟地黃、乳香(各一錢)

將藥材當作一劑,用水兩盅,煎煮至一盅,不拘時間服用。

牡丹皮散

牡丹皮、當歸、骨碎補、紅花(用酒浸泡)、續斷、乳香、沒藥、桃仁、川芎、赤芍藥、生地黃(各等份)

用水酒煎煮後服用,然後用熱的秫米飯包裹在患處,冷了就再次蒸熱,然後更換包裹。

橘術四物湯

當歸、川芎、白芍藥、懷慶生地(各二錢)、陳皮、白朮、紅花(各一錢)、桃仁(十枚)

用生地黃煎煮後服用。如果骨節疼痛,可以加入羌活、獨活。如果疼痛不止,可以加入乳香、沒藥。

當歸補血湯

當歸、川芎、白芍藥、熟地黃、防風、連翹、羌活、獨活、乳香、沒藥、白芷、續斷、杜仲(各等份)

用生地黃煎煮藥汁,加入童子小便一起服用,不能用酒。如果氣虛,可以加入人參、白朮、黃耆。

復元通氣散

木香、茴香(炒過)、青皮(去除皮)、穿山甲(用酥油炙過)、陳皮、白芷、甘草、漏蘆、貝母(各等份)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到二錢,用溫酒調和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