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選要》~ 卷下 (4)
卷下 (4)
1. 渴
口乾舌燥,腎氣虛也,去三味,加熟地山茱萸山藥。如不應,兼六味丸。又不應,佐以補中益氣湯。自汗內熱口乾,胃氣虛也,去三味,加參耆歸術。如不應,暫用六君子湯。盜汗內熱口乾,陰血虛也,去三味,加熟地麥冬五味子。如不應,暫用當歸六黃湯。
竹葉黃耆湯,治癰疽大渴,發熱或瀉,或小便如淋。薛氏曰:渴乃七惡中之一也。此方治之,其功甚捷。亦有左手脈浮大而熱,或渴者,宜發散表邪。右手脈沉實而熱,或渴者,宜疏去內邪。若潰後作渴,或小便如淋,或脈大無力者,屬氣血虛也,宜大補氣血。亦有潰後熱不止,或作渴,遂以為敗證不治。若素有胃火,或胃經熱毒未盡,胃脈尚數者,仍宜服前湯,服而脈反大,熱渴愈作,斯為敗證,蓋因真氣虛而邪氣實也。今之潰瘍,畏石膏黃芩二藥性冷,多不肯服。若胃脈未靜,非此藥莫能治也。若因循日久,煎熬氣血,膿血愈多,氣血愈虛,反成敗證矣,治者當舍證從脈可也。大抵瘡瘍之證,七惡內見一二惡者,甚為可畏。虛中見惡證者不治,實證無惡候者自愈。
托裡黃耆湯
薛氏曰:愚用此方,治氣虛作渴甚效。若氣血俱虛,或膿血大泄作渴,或兼發熱者,宜托裡養榮湯。
托裡養榮湯
黃耆六一湯,常服終身可免癰疽,實治渴補虛之要劑也。
七味白朮散,治胃氣虛,或因克伐,或吐瀉,口乾作渴,飲食少思。
竹葉石膏湯,治癰疽胃火盛腫痛作渴。
元參散,治癰疽成膿水,不能下食,心煩口乾,煩渴飲水,四肢羸瘦。
葛根散,治癰腫熱盛,口乾煩渴,或時乾嘔。
乾葛飲,治發背作渴。
忍冬丸,治渴疾既愈,預防發疽。先將忍冬草入瓶內,後入無灰酒,微火煨一宿,取出曬乾,少加甘草,俱為末。又以所浸余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溫酒下,又治五痔諸癭。
桑枝方,大治口渴,取嫩桑枝細切一升妙,以水三升,煎一升,日服五七劑,更多尤妙。抱朴子云:療風痹乾燥,臂痛腳氣,四肢拘攣,上氣眩暈,久服補肺消食,利小便,輕身聰明,令人光澤,其功不能盡述。
薛氏曰:桑枝補血氣,生津液,輕身明目,補肺腎之良劑也。
五味子湯,治腎水枯涸,口燥舌乾。
薛氏曰:此方乃六一湯生脈散之複方,滋化源之良劑。若腎水既涸,虛火上炎而口燥作渴者,須佐以加減八味丸。
加減八味地黃丸
李氏曰:一貴人病疽,未安而渴作,日飲水數升,予用前方,諸醫大笑云:此藥若能止渴,我輩不復業醫矣!仍用木瓜、烏梅、百藥煎等,渴愈甚不得已用此丸,三日渴止,久服氣血益壯,飲食加倍。
白話文:
口渴
口乾舌燥,是因為腎氣虛弱。可以先用去除三味藥材的方子,再加入熟地、山茱萸、山藥。如果沒效,再搭配六味丸。如果還是沒效,可以輔助使用補中益氣湯。
如果是自汗、身體內熱、口乾,這是胃氣虛弱造成的。可以先用去除三味藥材的方子,再加入人參、黃耆、當歸、白朮。如果沒效,暫時使用六君子湯。
如果是盜汗、身體內熱、口乾,這是陰血虛弱造成的。可以先用去除三味藥材的方子,再加入熟地、麥冬、五味子。如果沒效,暫時使用當歸六黃湯。
竹葉黃耆湯,可以用來治療癰疽引起的嚴重口渴,伴隨發燒或腹瀉,或是小便像淋雨一樣滴滴答答的症狀。薛氏說:「口渴是七種嚴重病症之一。這個方子治療口渴,效果非常快。」
如果左手脈象浮大而且發熱,或是感到口渴,適合用發散的方式來治療體表的邪氣。如果右手脈象沉實而且發熱,或是感到口渴,適合用疏通的方式來治療體內的邪氣。
如果是潰瘍之後感到口渴,或是小便像淋雨一樣滴滴答答,或是脈象大而無力,這屬於氣血虛弱,適合用大補氣血的方法來治療。
也有些人在潰瘍之後,發熱不止,或是感到口渴,就以為是病情惡化沒救了。但如果本身就有胃火,或是胃經的熱毒還沒清除,胃脈還很急促,仍然適合服用竹葉黃耆湯。如果服藥之後,脈象反而變得更大,發熱和口渴更嚴重,這才是病情惡化,因為是真氣虛弱而邪氣旺盛的緣故。
現在治療潰瘍,很多人害怕石膏和黃芩這兩種藥性寒涼的藥,都不肯服用。但如果胃脈還沒平靜,不用這兩種藥是無法治療的。如果拖延太久,煎熬氣血,膿血會越來越多,氣血會越來越虛弱,反而會變成沒救的病症。治療的人應該捨棄症狀,從脈象來判斷病情。
總體來說,瘡瘍的病症,如果出現七種嚴重病症中的一兩種,是很可怕的。虛弱的身體出現嚴重病症,就難以治癒。身體強壯而且沒有出現嚴重病症,就能自己痊癒。
托裡黃耆湯
薛氏說:「我用這個方子治療氣虛引起的口渴,效果非常好。如果氣血都虛弱,或是膿血大量流失導致口渴,或是同時發燒,適合用托裡養榮湯。」
托裡養榮湯
黃耆六一湯,經常服用可以終身避免癰疽,是治療口渴和補虛的重要方劑。
七味白朮散,可以用來治療胃氣虛弱,或是因為過度克制、嘔吐、腹瀉,導致口乾口渴、食慾不振的症狀。
竹葉石膏湯,可以用來治療癰疽引起的胃火旺盛、腫痛口渴。
元參散,可以用來治療癰疽化膿,無法進食,心煩口乾,煩躁口渴想喝水,四肢消瘦的症狀。
葛根散,可以用來治療癰腫發熱,口乾煩渴,或是偶爾乾嘔的症狀。
乾葛飲,可以用來治療背部發炎引起的口渴。
忍冬丸,可以用來治療口渴痊癒之後,預防再次發生癰疽。先將忍冬草放入瓶中,再倒入沒有雜質的酒,用小火煨一個晚上,取出曬乾,稍微加入甘草,一起磨成粉末。再用浸泡過忍冬草的酒調成藥丸,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六七十顆,用溫酒送服。這個藥丸也可以治療痔瘡和腫瘤。
桑枝方,可以大大治療口渴。取嫩桑枝切成小段,一升,用水三升煎煮成一升,每天服用五到七次,多服更好。《抱朴子》說:桑枝可以治療風濕引起的麻木、乾燥、手臂疼痛、腳氣、四肢拘攣、呼吸急促、頭暈目眩,長期服用可以補肺、幫助消化、利尿、使身體輕盈、頭腦清晰、皮膚有光澤,功效說不完。
薛氏說:「桑枝可以補血氣、產生津液、使身體輕盈、視力清晰,是補肺腎的良藥。」
五味子湯,可以用來治療腎水枯竭、口燥舌乾的症狀。
薛氏說:「這個方子是黃耆六一湯和生脈散的加強版,是滋養身體的良藥。如果腎水已經枯竭,虛火上炎導致口燥口渴,需要輔助使用加減八味丸。」
加減八味地黃丸
李氏說:「一位達官貴人得了癰疽,還沒痊癒就開始口渴,每天喝好幾升的水。我用這個方子治療,其他醫生都嘲笑說:『這藥如果能止渴,我們就不用當醫生了!』他們還是用木瓜、烏梅、百藥煎等來治療,結果口渴更嚴重。不得已才用這個藥丸,三天口渴就停止了。長期服用,氣血越來越強壯,食量也增加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