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黌

《外科選要》~ 補遺方 (1)

回本書目錄

補遺方 (1)

1. 補遺方

竹葉黃耆湯(見《心法腫潰門》)

托裡黃耆湯

黃耆(六錢炒),甘草(炙),栝蔞根(各一錢)

水二盅,煎八分,頻服之,加人參一錢尤妙。

托裡養榮湯

白話文:

《心法腫潰門》中記載的竹葉黃耆湯,屬於托里黃耆湯,藥方為黃耆六錢炒,甘草一錢炙,栝蔞根一錢,水煎八分,頻服。若加人參一錢效果更佳。此外,還有一種托里養榮湯,但其藥方未在文中提及。

人參,黃耆(炙),當歸(酒拌),芍藥(炒),熟地,麥門冬(去心),川芎,白朮(各一錢),五味子(研),炙甘草(各五分)

白話文:

人參、黃耆(用火烘過)、當歸(用酒拌過)、芍藥(炒過)、熟地、麥門冬(去掉中間的硬核)、川芎、白朮(各一錢)、五味子(研磨過)、炙甘草(各五分)。

水二盅,薑三片,棗二枚,煎八分,食遠服。

黃耆六一湯

綿黃耆(六兩用淡鹽水潤飯上蒸焙乾),甘草(一兩一半生一半炙)

每銼一兩,水二盅,煎八分,食遠服。或為細末,每服二錢。早晨日午,白湯調服,或加人參尤妙。

七味白朮散

白話文:

取綿黃耆六兩,用淡鹽水潤飯上蒸焙乾,甘草一兩半,一半生一半炙,每種藥材銼成一兩,加入兩碗水,煎煮至八分,飯後服用。也可以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兩錢,早晨和中午用白湯調服,加人參效果更佳。

白朮,茯苓(去皮),人參(各七錢),甘草(一兩五錢炙),木香(二錢五分),藿香葉,葛根(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五錢,白湯調下。

竹葉石膏湯

白話文:

白朮、茯苓(去皮)、人參(各七錢),甘草(一兩五錢炙烤),木香(二錢五分),藿香葉,葛根(半兩)。

三品,石膏,桔梗,木通,薄荷,甘草(炙)

白話文:

三品:石膏、桔梗、木通。

  • 石膏:具有清熱 涼血、生津 止渴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溫病、暑熱、口渴、咽喉腫痛等證。
  • 桔梗:具有宣肺 開竅、祛痰 止咳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肺熱 咳嗽、痰多 氣喘等症。
  • 木通:具有清熱 解毒、利尿 通淋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熱淋、尿路感染、水腫等症。
  • 薄荷:具有清熱 解暑、疏肝 理氣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暑熱、頭痛、目赤 咽喉腫痛、口臭等症。
  • 甘草(炙):具有補中 益氣、健脾 益肺、清熱 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肺氣虛弱、咳嗽 氣喘、咽喉腫痛、口瘡等症。

上薑水煎服。

元參散

白話文:

元參散

藥材及功效:

  • 桔梗: 具有宣肺開竅、祛痰止咳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痰多氣喘等症。
  • 木通: 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熱淋、尿路感染、水腫等症。
  • 薄荷: 具有清熱解暑、疏肝理氣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暑熱、頭痛、目赤咽喉腫痛、口臭等症。
  • 甘草(炙): 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清熱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肺氣虛弱、咳嗽氣喘、咽喉腫痛、口瘡等症。

用法: 以上藥材用水煎服。

元參,黃連(去須),土瓜根,麥門冬(去心),赤芍藥,白蘚皮(各一兩),升麻(七錢五分),火麻仁,川朴硝,川大黃(各一兩銼炒)

白話文:

元參、黃連(去掉根須)、土瓜根、麥門冬(去掉芯)、赤芍藥、白蘚皮(各一兩),升麻(七錢五分),火麻仁、川朴硝、川大黃(各一兩,切碎後炒過)

上銼,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生地黃一錢細切,同煎,至六分,不拘時服。

葛根散

白話文:

將藥材磨碎,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碗水和一錢切成細片的生地黃一起煎煮,直到水量剩下六成左右,隨時都可以服用。這是葛根散的用法。

葛根,黃耆,升麻,麥門冬,栝蔞根,赤芍藥,梔子仁,生地黃(各一兩),黃芩(七錢半),甘草(半兩生)

白話文:

  • 葛根:1 兩

  • 黃耆:1 兩

  • 升麻:1 兩

  • 麥門冬:1 兩

  • 栝蔞根:1 兩

  • 赤芍藥:1 兩

  • 梔子仁:1 兩

  • 生地黃:1 兩

  • 黃芩:7.5 錢

  • 甘草:0.5 兩(生)

上銼,每服四錢,水一盅盞,煎六分,去滓,無時溫服。

乾葛飲

黃芩,朴硝(各一兩二錢半),乾葛(一兩)

白話文:

將材料磨碎,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盅煎煮至六分滿,去掉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乾葛飲]

黃芩、朴硝(各一兩二錢半),乾葛(一兩)

上銼散,每服三錢,用枇杷葉,去背上白毛,淨洗,同煎,不拘時服。

白話文:

上銼散,每次服用三錢,使用枇杷葉,去除葉背上的白毛,洗淨後,和藥一起煎煮,不拘泥於服用的時間。

五味子湯

黃耆(三錢蜜炙),人參(二兩),五味子,麥門冬(各一兩去心),粉甘草(五錢炙)

每服五錢,水煎,日夜服五七劑。

加減八味地黃丸

白話文:

用黃耆(三錢,蜜炙)、人參(二兩)、五味子、麥門冬(各一兩,去心)、粉甘草(五錢,炙)煎湯,每次服用五錢,一日兩次,連服五到七劑。必要時可加加減八味地黃丸。

熟地黃(八兩蒸),乾山藥,山茱萸肉,五味子(各四兩),牡丹皮,白茯苓,澤瀉(各三兩酒浸蒸焙),肉桂(二兩)

白話文:

  • 熟地黃(八兩,蒸熟):具有滋陰補血、養肝腎的功效。

  • 乾山藥:補脾益氣、固腎澀精。

  • 山茱萸肉:補肝腎、益精固澀。

  • 五味子(各四兩):具有補氣固元、斂汗生津的功效。

  • 牡丹皮:清熱涼血、活血調經。

  • 白茯苓:健脾祛濕、寧心安神。

  • 澤瀉(各三兩,用酒浸泡後蒸熟再烘焙):具有利水滲濕、清熱除煩的功效。

  • 肉桂(二兩):溫陽補腎、活血通脈。

上各另為末,入地黃和勻,加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食前白湯下。

橘半胃苓湯

白話文:

將(上列)各味藥研成細末,加入熟地黃,攪拌均勻,再加入蜂蜜製成丸劑,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七八十丸,空腹飯前用白開水送服。

橘紅,半夏(各一錢薑製),蒼朮(米泔浸炒),白朮(炒),厚朴(薑製),甘草(炙),茯苓,人參,澤瀉,茅根(各二錢),薑汁(數匙)

白話文:

橘紅、半夏(各一錢,用薑汁製過)、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後炒)、白朮(炒過)、厚朴(用薑汁製過)、甘草(炙過的)、茯苓、人參、澤瀉、茅根(各二錢)、薑汁(數匙)

水二盅,煎一盅,入薑汁,一二沸,作十餘次飲之。

加減托裡消毒散

白話文:

用水兩盅煎煮至剩下一盅,加入薑汁,煮沸一兩次後,分十幾次飲用。

[加減托裡消毒散]

胃氣虛者,去白芷連翹金銀花,加參朮藿香。

白話文:

胃氣虛弱的人,應該去除白芷、連翹和金銀花,加入黨參、白朮和藿香。

托裡健中湯

人參,白朮,茯苓(各二錢),半夏,炮薑(各一錢),炙甘草(五分),黃耆(一錢五分),肉桂(三分)

上薑棗,水煎服。

托裡益中湯

人參,白朮,陳皮,半夏,茯苓,炮薑(各一錢),木香,炙甘草(各五分)

上薑棗,水煎服。

托裡抑青湯

白話文:

人參、白朮、茯苓各兩錢,半夏、炮薑各一錢,炙甘草五分,黃耆一錢五分,肉桂三分,加上生薑、大棗,用水煎服。

人參、白朮、陳皮、半夏、茯苓、炮薑各一錢,木香、炙甘草各五分,加上生薑、大棗,用水煎服。

人參,白朮,茯苓,半夏(各一錢),芍藥,柴胡,甘草(各五分),陳皮(一錢)

白話文:

人參、白朮、茯苓、半夏各一錢,芍藥、柴胡、甘草各五分,陳皮一錢。

上薑棗,水煎服。

托裡清中湯

人參,白朮,陳皮,茯苓(各一錢),半夏(八分),桔梗(七分),甘草(五分)

上薑棗,水煎服。

托裡益黃湯

白話文:

準備人參、白朮、陳皮、茯苓各一錢,半夏八分,桔梗七分,甘草五分。加入薑和大棗,用水煎煮後服用。

這份藥方叫做托裡清中湯。

另外一個藥方叫做托裡益黃湯。

人參,白朮,陳皮,茯苓,半夏(各一錢),丁香,甘草(炙),炮薑(各五分)

薑棗,水煎服。

托裡越鞠湯

白話文:

人參、白朮、陳皮、茯苓、半夏(各一錢)

丁香、甘草(炙)、炮薑(各五分)

人參,白朮(各二錢),陳皮,半夏(各一錢),山梔,川芎,香附米,蒼朮(各七分),炙甘草(五分)

白話文:

人參、白朮(各二錢),陳皮、半夏(各一錢),山梔、川芎、香附米、蒼朮(各七分),炙甘草(五分)。

上薑棗,水煎服。

人參理中湯

白朮,人參,乾薑,甘草(各等分炙)

上薑棗,水煎服。

加味解毒湯

白話文:

取薑和棗,用水煎煮後服用。

黃耆(炒鹽水拌),黃連(炒),黃芩(炒),黃柏(炒),連翹,當歸(各七分酒拌),甘草(炙),白芍藥,梔子仁(各一錢炒)

白話文:

  • 黃耆:炒鹽水拌過後。

  • 黃連:炒過後。

  • 黃芩:炒過後。

  • 黃柏:炒過後。

  • 連翹:不作處理。

  • 當歸:用七分酒拌過後。

  • 甘草:炙烤過後。

  • 白芍藥:不作處理。

  • 梔子仁:炒過後,每種藥材的用量是一錢。

作一劑,水二盅,煎七分服之,藥下痛即止。

內補黃耆湯(見《心法腫潰門》)

當歸和血散

白話文:

製作一劑藥,用水兩盅煎煮至七分量,服用後疼痛立即停止。

[內補黃耆湯](出自《心法腫潰門》)

[當歸和血散]

當歸(二錢),乳香(半錢),沒藥(一錢半),白芍藥(三錢)

白話文:

當歸(12公克),乳香(3公克),沒藥(9公克),白芍藥(18公克)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七分,和滓溫服。

回瘡金銀花散

金銀花(連枝葉俱用銼研二兩),黃耆(四兩),甘草(一兩)

上㕮咀,用酒一升,同入壺瓶內,閉口,重湯煮三兩時辰,取出去滓,頓服之。又一方,無黃耆。

郭氏定痛托裡散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用一杯水煎煮七分,連藥渣一起趁溫熱服用。

金銀花(連枝葉一起,用刀銼研成粉,二兩),黃耆(四兩),甘草(一兩)

將藥材切碎,用一升酒一起放入壺中,蓋緊壺口,用大火煮三小時,然後取出藥渣,趁熱服用。還有一種方法,不放黃耆。

慄殼(二兩去蒂炒),當歸,白芍藥,川芎(各五錢),乳香,沒藥,桂(各三錢)

白話文:

慄殼(二兩,去蒂後炒熟),當歸、白芍藥、川芎(各五錢),乳香、沒藥、桂皮(各三錢)。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煎。

乳香止痛散

慄殼(六兩制),白芷(三兩),陳皮,甘草(炙各兩半),乳香,沒藥(各一兩),丁香(五錢)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

乳香黃耆散(見《心法腫潰門》)

短氣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清水煎煮。

人參,黃耆,當歸,川芎,厚朴,防風,桔梗,白芷,官桂,紫草,木香,甘草

上入糯米一撮,水煎服。

乳香丸

白話文:

  • 人參:補氣健脾、益氣生津、安神益智。

  • 黃耆:補氣健脾、利尿消腫、益氣固表。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養顏美容。

  • 川芎:活血化瘀、止痛消腫、行氣活絡。

  • 厚朴:理氣健胃、燥濕化痰、溫中止瀉。

  • 防風:祛風解表、疏散風熱、明目退翳。

  • 桔梗:宣肺排膿、祛痰止咳、利咽消腫。

  • 白芷:祛風散寒、止痛消腫、美白祛斑。

  • 官桂:溫中散寒、補陽益氣、止瀉固脫。

  • 紫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

  • 木香:理氣止痛、溫中止瀉、醒脾開胃。

  • 甘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

乳香(另研),沒藥(另研),羌活,五靈脂(各三錢),當歸,真綠豆粉,交趾桂(各兩半),獨活(三錢),川芎,川白芷,白膠香(各兩半)

白話文:

  • 乳香(另行研磨),沒藥(另行研磨),羌活,五靈脂(各三錢),當歸,真綠豆粉,交趾桂(各兩錢半),獨活(三錢),川芎,川白芷,白膠香(各兩錢半)。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薄荷湯送下。手足損痛,不能起者,加草烏,用木瓜鹽湯送下。

乳香定痛散

白話文:

把它精細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做成小丸子,大小像彈珠一樣。每次服用一顆丸子,要細嚼慢嚥,再用薄荷湯送服。對於手腳痠痛,不能站立的人,可以加草烏,用木瓜鹽湯送服。

乳香,沒藥(各五錢),寒水石,滑石(各一兩),冰片(一錢)

白話文:

乳香和沒藥各五錢,寒水石和滑石各一兩,冰片一錢。

上為細末,擦患處,痛即止。

豆豉餅(見《心法首卷》)

乳香膏

白話文:

將藥物研磨成細粉,塗抹在患處,疼痛立刻就能緩解。

豆豉餅(詳見《心法首卷》)

乳香膏

乳香(一兩,另研),食鹽,松脂,杏仁(去皮尖研,各一兩半),生地(取汁,三合),白羊腎𦚠脂(半斤),黃蠟(三兩)

白話文:

乳香(一兩,另研)、食鹽、松脂、杏仁(去皮尖研,各一兩半)、生地黃汁(三合)、白羊腎的脂油(半斤)、黃蠟(三兩)。

上先熬脂令沸,下杏仁地黃汁蠟煎,候蠟熔盡,入香鹽松枝煎,以柳箄攪令勻,稀稠得所,瓷盒盛。

又乳香膏

白話文:

首先將豬油熬到沸騰,然後加入杏仁、地黃汁和蠟一起煎熬,等到蠟全部熔化後,加入香鹽和松枝一起煎熬,用柳條攪拌均勻,熬到稀稠合適程度,然後盛裝到瓷盒中。

木鱉子(去殼細銼),當歸(各一兩),柳枝(二八寸,寸同以清油四兩煎令黑色次用後藥),乳香,沒藥(各兩半),白膠香(明淨者四兩同研細入油煎化用棉子濾之)

白話文:

  • 木鱉子:去除外殼並細細研磨。

  • 當歸:一兩。

  • 柳枝:二八英寸長,用清水清洗乾淨。

  • 清油:四兩。

  • 乳香、沒藥:各一兩半。

  • 白膠香:四兩,選擇清澈透明的。

  • 棉子:用於過濾油。

製作方法:

  1. 將柳枝在清油中煎炸,直到變成黑色。

  2. 將木鱉子、當歸、乳香、沒藥和白膠香研磨成細粉。

  3. 將研磨好的藥粉倒入炸好的清油中,一起煎炸。

  4. 用棉子過濾油,去除雜質。

  5. 將過濾好的油裝入容器中,備用。

上煉藥鐵銚,令極淨,再傾前藥油蠟在內,候溫入黃丹一兩半,以兩柳枝攪極得所,再上火煎,不住手攪。候油沸起,住攪,注在水中,成珠不散為度。秋冬欲軟,春夏欲堅,傾在水中出火毒,搜成劑收之。

白話文:

首先用鐵鍋煉製藥物,直到它變得非常乾淨,然後將之前準備的藥油和蠟倒入鍋中,等待溫度上升後放入一兩半的黃丹,用兩根柳枝不斷攪拌,直到藥物充分混合。然後再次加熱煎煮,並不停地攪拌。當油沸騰後,停止攪拌,將藥物倒入水中,如果藥物在水中形成珠狀且不分散,就表示煉製成功了。在秋冬季節,如果希望藥物柔軟一些,可以在藥物凝固後再加熱一下;在春夏季節,如果希望藥物堅硬一些,可以在藥物凝固後再加熱一下。將藥物倒入水中以去除火毒,然後收集起來,製成藥劑。

東垣聖愈湯

熟地,生地(各三錢),歸身(錢半),川芎(二錢),黃耆(五分),人參(三分)

上㕮咀,都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稍熱服,無時。

濟生犀角地黃丸

犀角(鎊末),生地,赤芍,牡丹皮(各錢半),升麻,黃芩(各一錢炒)

上水煎熟,入犀角末服。

獨參湯(見《心法腫潰門》)

托裡消毒散加減法

白話文:

【東垣聖愈湯】

熟地、生地(各三錢)、歸身(錢半)、川芎(二錢)、黃耆(五分)、人參(三分)

以上藥物切碎,混合後做成一份藥,用水一盞半煮沸,減少至一盞,去除藥渣,稍微加熱後服用,不分時間。

【濟生犀角地黃丸】

犀角(研磨成粉)、生地、赤芍、牡丹皮(各錢半)、升麻、黃芩(各一錢,炒熟)

以上藥物用水煎煮至熟,加入犀角粉服用。

【獨參湯】(見《心法腫潰門》)

【託裡消毒散加減法】

膿多帶赤,血虛也,去金銀花、連翹、白芷,加歸、地、參、術。如不應,用八珍湯,加牡丹皮。

白話文:

膿液多並且帶有紅色,是體內血虛造成的,應去除金銀花、連翹、白芷,加入黃耆、生地黃、人參、白朮。若症狀沒有改善,可用八珍湯,再加入牡丹皮。

內消沃雪湯

治發背,並五臟內癰,尻臀諸腫,大小腸癰,肛門臟毒。初起但未出膿,堅硬疼痛,不可忍者並服。

白話文:

內消沃雪湯:治療背部潰瘍,五臟內部癰瘡,臀部腫塊,大小腸癰,以及肛門部位的臟毒。癰瘡初起但未化膿,堅硬疼痛難忍者服用。

青皮,穿山甲,貝母,陳皮,連翹,白芍,乳香,沒藥,黃耆,甘草節,白芷,射干,天花粉,金銀花,皂角刺(各八分),木香(四分),當歸,大黃(各二錢)

水酒各一碗,煎八分,量病上下,食前後服之。

二蛟散

白話文:

  • 青皮、穿山甲、貝母、陳皮、連翹、白芍、乳香、沒藥、黃耆、甘草節、白芷、射干、天花粉、金銀花、皁角刺(各 2.4 公克)

  • 木香(1.2 公克)

  • 當歸、大黃(各 6 公克)

治生冷惱怒傷脾,致胸膈不寬,小水不利,面目四肢浮腫。諸藥不效,用三年老黃米炒焦黃色為末,提淨芒硝三兩,鍋內熔化,炒乾為末,每料一平杯和勻,再碾極細。大人壯實者,每服三錢。小兒十歲上下者,一錢二分。俱赤砂糖三茶匙,和白滾水半茶盅,空心調服。至午大便一次,至晚便一次,其疾先從眼胞消起。

白話文:

治療因生冷食物、惱怒而傷及脾臟,導致胸悶、小便不利、臉和四肢浮腫。各種藥物都無效,用三年陳的黃米炒到焦黃,研成細末,再用淨芒硝三兩,在鍋中熔化,炒乾後研成細末,每劑藥用一平杯,混合均勻,再研磨得非常細膩。成年壯實者,每次服用三錢。兒童十歲左右,每次服用一分二。都加上赤砂糖三茶匙,用半茶盅白開水調服,空腹服用。到中午大便一次,晚上再大便一次,眼皮腫脹先消退。

日久元氣虛者,與加味胃苓湯,間服。至重者不過五服愈。

解毒木通湯

治男婦房術,熱藥所傷,致玉莖陰戶癢痛,小水澀痛,白濁滑精,至夜陽物興舉,不得眠者服之。

白話文:

日久元氣虛弱的人,可以間隔服用加味胃苓湯,最嚴重的情況下也不超過五次就能痊癒。

解毒木通湯:用於治療男女因使用房事熱性藥物而導致的陰莖、陰戶癢痛,小便澀痛,白濁滑精,夜間陰莖勃起而無法入睡的情況。

木通,黃連,龍膽草,瞿麥,滑石,山梔,黃柏,知母(各一錢),蘆薈,甘草(各五分)

白話文:

木通、黃連、龍膽草、瞿麥、滑石、山梔、黃柏、知母(各一錢),蘆薈、甘草(各五分)。

水二盅,燈心二根,煎八分,食前服。

天漿散

治腦疽積毒日深,堅腫木痛,口燥舌乾,噁心煩渴,六脈沉實有力,大便閉結不通者,並宜服之。

白話文:

用水兩盅,燈心草兩根,煎煮到剩下八分,飯前服用。

天漿散適用於治療腦部腫瘍積毒日久,腫脹堅硬疼痛,口腔和舌頭乾燥,噁心煩躁口渴,六脈沈實有力,大便閉結不通的情況。

石決明(生研),殭蠶,穿山甲(土炒),防風,連翹,羌活,乳香,金銀花,黃連,歸尾(各一錢),大黃(三錢),天花粉(新鮮未曬者,四兩,石臼內搗爛,投水一碗攪勻,絞去渣用。)

白話文:

石決明(生研磨)、殭蠶、穿山甲(土炒)、防風、連翹、羌活、乳香、金銀花、黃連、歸尾(各一錢)、大黃(三錢)、天花粉(新鮮未曬者,四両,以石臼內搗碎,加入一碗水攪拌均勻,過濾掉渣滓。)

上花粉淨汁一碗半,同藥煎至八分,入酒一杯,空心熱服。行過三次,方用飲食。忌食煎炒發物。

黃耆湯

治濕熱,腿內近膝股患癰,或附骨癰,初起腫痛,此太陽厥陰之分也。脈細而弦,按之洪緩有力。

黃耆(鹽水拌炒),當歸,柴胡,木瓜,連翹(各一錢),羌活,肉桂,生地黃,黃柏(各五分)

水酒各一盅,煎一半,空心熱服。

獨參湯

治潰瘍膿水出多,血氣虛極,或惡寒,或自汗,冷汗,手足指甲青冷,或身涼脈細,並宜。

人參(二兩切片)

作二劑,水二盅,棗十枚,煎一盅,徐徐服之。若煎至稠厚,即為膏矣。作三次,用好溫酒化服亦可。

神應異功散

治潰瘍陰盛陽虛,發熱作渴,手足並冷,脈虛無力,大便自利。至飲沸湯而不知其熱者,必服之。

白話文:

上花粉淨汁一杯半,與藥一起煎煮至八分滿,加入一杯酒,空腹熱服。服用三次後,才能正常飲食。忌食油炸、煎炒以及發物。

黃耆湯用於治療濕熱導致的腿內靠近膝蓋的股部癰腫,或附骨癰,初期腫痛,這是太陽經與厥陰經交界處的病症。脈象細而弦,按壓時洪緩有力。

藥方:黃耆(用鹽水拌炒)、當歸、柴胡、木瓜、連翹(各一錢)、羌活、肉桂、生地黃、黃柏(各五分)

水酒各一盅,煎煮至一半,空腹熱服。

獨參湯用於治療潰瘍膿水流出過多,血氣極度虛弱,或伴隨惡寒、自汗、冷汗、手足指甲青冷,或身體冰冷脈象細弱的患者。

藥方:人參(二兩切片)

分成兩劑,水兩盅,紅棗十枚,煎煮成一盅,慢慢服用。如果煎煮至濃稠,就變成膏狀。服用三次,也可以用溫酒化服。

神應異功散用於治療潰瘍陰盛陽虛,發熱口渴,手足冰冷,脈象虛弱无力,大便自利。患者甚至喝沸水都感覺不到熱,必須服用此藥。

木香,官桂,當歸,人參,茯苓,陳皮,白朮(各一錢),半夏,丁香,肉豆蔻,附子,厚朴(各五分)

白話文:

木香、桂皮、當歸、人參、茯苓、陳皮、白朮(各一錢),半夏、丁香、肉荳蔻、附子、厚朴(各五分)

水二盅,薑五片,棗三枚,煎八分,不拘時服。此方癰疽陰症,凡雜症陽氣脫陷,與寒氣逼陽於外者,發熱煩燥,口乾作渴,投以薑桂附子之類,津液頓生,煩熱頓退,其應如響,人但不習而察之。

參朮膏

治癰疽發背等症。大膿後氣血大虛,急宜用此。

白話文:

水二碗,薑五片,紅棗三枚,煎煮成八分滿,不拘任何時候服用。這道藥方適用於陰症癰疽,以及陽氣衰退,寒氣逼迫於外的所有雜症,患者通常會出現發熱煩躁、口乾舌燥的症狀。如果服用薑、桂、附子之類的藥物,津液會迅速產生,煩熱症狀會立即退卻,效果非常顯著,但很多人不知道這個方法。

上好人參(半斤,切片用水五大碗,銀鍋內慢火熬至三碗,將渣再煎汁一碗,共用蜜絹濾清、復熬稠厚、瓷碗內收貯聽用),云片白朮(六兩),懷慶熟地(六兩俱熬同上法)

白話文:

優質人參(半斤,切片,用五碗水,在銀鍋內用小火熬煮成三碗,將渣滓再煎煮成一碗,用蜂蜜絹布過濾乾淨,再熬煮濃厚,收納在瓷碗中備用),雲片白朮(六兩),懷慶熟地(六兩,全部都按照以上方法熬煮)

以上三膏,各熬完畢,各用瓷碗盛之,頓入水中,待冷取起,蓋勿泄氣。如患者精神短少,懶於言動,短氣自汗者,以人參膏三匙,白朮膏二匙,地黃膏二匙,俱用無灰好酒一杯,頓熱化服。如脾氣虛弱,飲食減少,或飲食不化者,用白朮膏三匙,人參膏二匙,地黃膏一匙,好熱酒化服。

白話文:

以上三種膏藥,熬製完成後,分別用瓷碗盛裝,放入冷水中,等冷卻後取出,蓋子不要打開以防止藥氣散發。如果患者精神疲倦,懶得說話做事,容易喘息、自汗,則取人參膏三匙、白朮膏二匙、地黃膏二匙,加入一杯好酒中,加溫後服用。如果脾氣虛弱,飲食減少,或飲食消化不良,則取白朮膏三匙、人參膏二匙、地黃膏一匙,加入好酒中,加溫後服用。

如患者腰膝痠軟,腿腳無力,皮膚手足粗澀枯槁者,用地黃膏三匙,人參白朮膏各三匙,化服。如氣血脾胃相等,無偏勝負者,三膏每各二匙,熱酒化服。此膏用於清晨,並臨睡時,各進一次,自然強健,精神頓生,氣血新肉易生,瘡口易合。若瘡危險,勢大膿多者,可保終無變症。

白話文:

如果患者腰膝痠軟,腿腳無力,皮膚手足粗糙乾燥萎縮的,用地黃膏三匙,人參白朮膏各三匙,化水送服。如果氣血和脾胃平和,沒有偏重或偏弱的,三種膏藥各兩匙,用熱酒化開送服。這種膏藥要在清晨和睡覺前各服用一次,自然會使身體強壯,精神飽滿,氣血旺盛,新肉容易生長,瘡口容易癒合。如果瘡口危險,膿液很多,也能夠保證最終沒有併發症。

夏天炎熱,恐膏易變,分作二次熬用亦好。愈後能服,鬚髮變黑,返老還童。

清咽利膈湯

治積熱,咽喉腫痛,痰涎壅盛,及乳蛾喉痹,喉癰重舌,或胸膈不利,煩躁飲冷,大便秘結等症。

白話文:

夏天天氣炎熱,容易使藥膏變質,所以可以分兩次熬煮,這樣效果也很好。療效顯著後可以持續服用,能讓頭髮變黑,返老還童。

清咽利膈湯可以治療積熱、咽喉腫痛、痰多、乳蛾喉痹、喉嚨發炎舌頭腫大、胸悶氣短、煩躁愛喝冷飲、便秘等症狀。

連翹,黃芩,甘草,桔梗,荊芥,防風,黨參(各一錢),大黃,朴硝(各二錢)

白話文:

  • 連翹:一錢

  • 黃芩:一錢

  • 甘草:一錢

  • 桔梗:一錢

  • 荊芥:一錢

  • 防風:一錢

  • 黨參:一錢

  • 大黃:二錢

  • 朴硝:二錢

水二盅,煎八分,食遠服。

人參五味湯

治氣血勞傷咳膿,或咯血,寒熱往來,羸瘦困乏,一切虛損之症,並效。

白話文:

用水兩杯,煎煮至剩下八成,飯後服用。

人參五味湯

用於治療氣血勞損導致的咳嗽伴有膿痰,或是咳血,有時發冷有時發熱,身體瘦弱疲乏,以及各種虛弱症狀,都有療效。

人參,五味子,前胡,陳皮,白朮,桔梗,當歸,茯苓,熟地,甘草(各一錢),黃耆,地骨皮,桑白皮,枳殼,柴胡(各五分)

白話文:

五味子:增強免疫力,益精補氣。

前胡:止咳化痰,治療感冒。

陳皮:理氣健脾,化痰止咳。

白朮:健脾止瀉,益氣補虛。

桔梗:宣肺止咳,祛痰平喘。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茯苓:利尿消腫,健脾安神。

熟地:補血益精,烏髮明目。

甘草:益氣補中,緩和藥性。

黃耆:益氣固表,增強免疫力。

地骨皮:清熱涼血,滋陰補虛。

桑白皮:清熱涼血,滋陰去火。

枳殼:行氣消食,導滯化痰。

柴胡:疏肝解鬱,清熱退燒。

水二盅,薑三片,煎八分,食後服。

人中白散

治小兒口疳走馬疳,及牙齦腐爛黑臭者,極效。

白話文:

用水兩盅,加入三片姜,煎至八分滿,飯後服用。

[人中白散]

治療小兒口腔潰瘍、走馬疳以及牙齦腐爛發黑髮臭的情況,效果非常好。

人中白(溺壺者佳煅紅二兩),孩兒茶(一兩),黃柏,薄荷,青黛(各末六錢),冰片(五分)

白話文:

人中白(用溺水身亡的人的中指或食指指骨磨成的粉末,以溺壺者最佳,煅燒出紅色,取二兩)、孩兒茶(一兩)、黃柏、薄荷、青黛(各研磨成細末,各取六錢)、冰片(取五分)。

共研極細,先用溫湯漱淨,吹藥疳上,日用六七次。藥涎從外流為吉,內收涎毒入里為凶。

珍珠散

治下疳皮損腐爛,痛極難忍,及諸瘡新肉已滿,不能生皮。又湯潑火燒,皮損肉爛,疼痛不止者。

白話文:

將藥物研磨得極細,先用溫水漱口清潔,再吹到患處,每天使用六到七次。如果藥液從患處流出,預示病情良好;如果藥液被吸收進體內,預示病情凶險。

此藥方名為「珍珠散」,用於治療下疳潰瘍、皮肉腐爛、疼痛難忍,以及火燒傷導致皮肉損傷、疼痛不止等症状。

青缸花(五分,如無用頭刀,靛花輕虛色翠者代之,終不及缸花為妙),珍珠(一錢,不拘大小,以新白為上,入豆腐內煮數滾,研為極細),真輕粉(一兩)

白話文:

青缸花(五分,若沒有,則用頭刀靛花,選用顏色淺翡翠綠者代替,但效果終究比不上青缸花),珍珠(一錢,不論大小,以剛出水的新白珍珠為上品,放入豆腐中煮滾數次,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真輕粉(一兩)

上三味,共研千轉,細如飛面,方入罐收貯。凡下疳初起,皮損搽之即愈。腐爛疼痛者,甘草湯洗淨,豬脊髓調搽。如諸瘡不生皮者,用此乾摻,即可生皮。又婦人陰蝕瘡,或新嫁內傷痛甚者,亦用此搽極效。湯潑火燒痛甚者,用紅膏調搽之。

普濟消毒飲

白話文:

上述三味藥材,研磨一千次,研磨到細如麵粉一般,作為收貯的藥膏。凡是下疳剛開始發作時,皮膚出現損傷的地方,塗在患處就能痊癒。患處有腐爛疼痛的情況,用甘草湯清洗乾淨患處,然後用豬脊髓和藥膏調配後塗抹。如果其他瘡口沒有長出新皮,用這個藥膏乾摻,就能長出新皮。婦女的陰部蝕瘡,或者新婚的婦女,陰部內部疼痛非常嚴重的人,也能用此藥膏塗抹,效果極好。身上有開水燙傷或火燒傷,疼痛非常嚴重的情況,用紅膏與藥膏調配後塗抹。

治疫癘憎寒壯熱,頭面腫盛,目不能開,上喘咽喉不利,口乾舌燥。俗云大頭瘟病,諸藥不效,元泰和二年,東垣制以濟人,活甚眾,時人皆曰天方。

白話文:

治療瘟疫,症狀是畏寒和發高燒,頭部和麪部腫脹嚴重,眼睛睜不開,呼吸困難,咽喉不適,口乾舌燥。通常稱為大頭瘟病,一般的藥物無效,元泰和二年,東垣制定了治療方法來拯救人們,救活了很多人,當時的人們都說他是天仙。

黃芩(酒炒),黃連(酒炒各五錢),人參(三錢),橘紅,元參,生甘草,桔梗,柴胡(各二錢),薄荷葉,連翹,牛蒡子,馬屁勃(各一錢),白殭蠶(炒),升麻(各七分)

白話文:

  • 黃芩(用酒炒過的):5錢

  • 黃連(用酒炒過的):5錢

  • 人參:3錢

  • 橘紅(橘皮):2錢

  • 元參(山參):2錢

  • 生甘草:2錢

  • 桔梗:2錢

  • 柴胡:2錢

  • 薄荷葉:1錢

  • 連翹:1錢

  • 牛蒡子:1錢

  • 馬屁勃(土豬苓):1錢

  • 白殭蠶(炒過的):7分

  • 升麻:7分

上為細末,半用湯調。時時服之。半用蜜丸,噙化服盡良愈。或加防風,川芎,當歸,薄荷,細辛

白話文:

將當歸打成粉末,一半用湯沖服,不定期服用。另一半做成蜜丸,含化直至溶解服用,療效良好。有時候可以加入防風、川芎、當歸、薄荷、細辛等藥材。

水二盅,煎一盅,食遠稍熱服。如大便硬,加酒蒸大黃一二錢以利之。或熱腫甚者,以針砭刺出血。

六和湯

白話文:

用水兩盅,煎煮成一盅,飯後稍微溫熱服用。如果大便乾硬,可以加入酒蒸大黃一到二錢來通便。或者如果腫脹發熱得很厲害,可以用針刺出血的方法來治療。

治夏秋暑濕傷脾,或飲冷乘風,多食瓜果,以致客寒犯胃,食留不化,遂成痞膈,霍亂嘔吐,及廣南夏月瘴疾,寒熱等證。

白話文:

治療夏季和秋季的暑濕傷脾,或者飲用冷飲、受到風寒,多吃瓜果,導致寒氣侵犯胃腸,食物不能消化,積滯成為食痞,出現霍亂嘔吐的症狀。

以及廣南夏季的瘴氣引起的疾病,寒熱等症狀。

半夏,人參,炙甘草,砂仁,杏仁(各一錢),赤茯苓,扁豆,藿香,木瓜(各二錢)

白話文:

半夏、人參、炙甘草、砂仁、杏仁(各 6 克),赤茯苓、扁豆、藿香、木瓜(各 12 克)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盅,生薑三片,棗二枚,煎溫服。一方有白朮、香薷、厚朴、各一錢,名六和半夏湯。

白話文:

上㕮咀, 每次服用五錢, 加水二碗, 生薑三片, 棗子兩枚, 煎煮後溫熱服用。另一方有白朮、香薷、厚朴, 各一錢, 名為六和半夏湯。

嘉禾散(一名)穀神散

治脾胃不和,胸膈痞悶,氣逆生痰,不進飲食,五膈五噎。

白話文:

嘉禾散(又名穀神散)可以治療脾胃不和、胸部悶脹、氣逆產生痰液、食慾不振以及五種膈病和五種噎症。

白茯苓,砂仁,薏仁(炒),枇杷葉(去毛薑炙),桑白皮(炒),沉香(磨汁),五味子,白豆蔻,炙甘草,丁香,人參,白朮(各五分),木香(磨汁),青皮,陳皮,杜仲(薑汁炒),穀芽(炒),藿香,大腹皮(洗),石斛(酒炒),半夏(曲炒),神麯(炒),隨風子,檳榔(各三分)

白話文:

  • 白茯苓、砂仁、炒薏仁、去毛薑炙枇杷葉、炒桑白皮、沉香(磨汁)、五味子、白豆蔻、炙甘草、丁香、人參、白朮(各五分)。

  • 木香(磨汁)、青皮、陳皮、薑汁炒杜仲、炒穀芽、藿香、洗大腹皮、酒炒石斛、曲炒半夏、炒神麯、隨風子、檳榔(各三分)。

上水二盅,薑三片,棗二枚,煎八分,食遠服,五噎入柿幹一個,膈氣吐逆,入韭白三寸,棗五枚同煎。

遠志酒,能托散諸毒。治女人乳癰尤效。

遠志,不拘多少,用米泔浸洗,槌去心。

上為末,每服三錢,用好酒一盅調,少頃澄清飲之,以滓敷患處。

替針丸

治膿成不潰者。

白話文:

取水兩盅,加入薑三片、紅棗兩枚,煎煮至八分,待涼後服用。若出現吞嚥困難,則將柿餅一個放入口中,若有胸悶氣短、嘔吐,則將韭白三寸、紅棗五枚一同煎煮服用。

遠志酒能驅散毒素,尤其適合治療女性乳腺炎。

遠志不限多少,用米泔水浸泡後,去心搗碎。

將搗碎的遠志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好酒一盅調和,稍等片刻待酒液澄清後飲用,酒渣敷於患處。

替針丸用於治療膿腫形成而不潰爛的病症。

白丁香,硇砂(另研),真沒藥,乳香(各一匙)

白話文:

白丁香、硇砂(需研磨成粉末)、真沒藥、乳香(各一湯匙)。

糯米(即江米)四十粒,先以礦灰拳大一塊,置瓷碗內,量入井水,待熱氣將息,以米排入灰中良久,候米如水晶狀,取去用之。如米未就,再用灰制,上各另為末,然後和勻收貯。用時以飯丸麥粒大,每用一粒,水濕黏瘡頭上,其膿自出。凡瘡瘍血氣壯實,膿成不潰者,宜用此藥以泄其毒,則肌肉易生,瘡口易斂。

白話文:

將糯米(即江米)四十粒,先用拳頭大小的一塊礦灰,放在瓷碗裡,倒入井水,等到熱氣快消失時,把米粒放入灰中很長時間,直到米粒變成水晶狀,取出備用。如果米飯沒有達到水晶狀,就再用灰來處理,米飯和灰都要分別研磨成粉末,然後將它們均勻混合,收起來儲存起來。使用時,取一粒米飯大小的藥丸,把它弄濕,然後黏在瘡口上,瘡口的膿就會自動流出來。凡是瘡瘍血氣強壯,膿液形成而不潰破的,都應該使用這種藥來清除毒素,這樣肌肉就容易生長,瘡口就容易癒合。

若氣血虧損者,須用甘溫之劑,以培根本。否則不惟不潰,且難收斂。若附骨疽及緊要之地,當及時針砭為善。

漏蘆湯

治腦疽癰疽,毒盛實者。

漏蘆,黃耆,甘草,連翹,沉香(各五錢),大黃(一兩微炒)

上每服四五錢,薑棗水煎服。

破棺丹

治瘡瘍熱極汗多,大渴便秘,譫語發狂。

大黃(三兩半,半生半熟),芒硝,甘草(各二兩)

上為末,煉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童便酒化下,白湯亦可。

萬金散,一名內托散

治癰疽已潰未潰者,有消毒破血之功。

栝蔞(一個杵碎),沒藥(一錢研),大甘草節(二錢)

上酒二碗,煎去一碗,後入沒藥服。

牛膠散

治癰疽,使毒不內攻,不傳惡證,有益無損。

牛皮膠(廣中明者四兩)

上用酒一碗,重湯煮化,加酒服至醉,不能飲者加白湯。

會膿散

治惡毒便毒初起妙方。

白芷,殭蠶(炒),穿山甲(煨各二錢),大黃(四錢),乳香,沒藥(各一錢)

白話文:

如果氣血虧損,就要用甘甜溫和的藥物來滋補根本。否則,不僅不會化膿,而且很難收斂。如果膿腫長在骨頭附近或重要部位,就應該及時用針灸和砭石治療,這是最好的方法。

漏蘆湯:

治療腦部膿腫、癰疽,毒氣旺盛、實證者。

漏蘆、黃芪、甘草、連翹、沉香(各五錢),大黃(一兩微炒)

每次服用四五錢,用生薑、大棗水煎服。

破棺丹:

治療瘡瘍熱毒極盛、汗出很多、口渴便秘、神志不清、胡言亂語、發狂等症狀。

大黃(三兩半,半生半熟),芒硝、甘草(各二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彈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丸。用童便酒送服,白湯也可以。

萬金散,又名內托散:

治療癰疽尚未潰破或已經潰破的,具有消毒破血的功效。

栝蔞(一個搗碎),沒藥(一錢研磨),大甘草節(二錢)

以上藥材用兩碗酒煎煮,煎至剩下一碗,然後加入沒藥服用。

牛膠散:

治療癰疽,使毒氣不向內侵犯,不傳染惡性症狀,有益無害。

牛皮膠(廣州產的優質膠四兩)

以上藥材用一碗酒,加水煮化,加入酒服用,直到醉酒,不能飲酒者加白湯服用。

會膿散:

治療惡毒的便毒剛發作時的妙方。

白芷、殭蠶(炒)、穿山甲(煨各二錢),大黃(四錢),乳香、沒藥(各一錢)

上為末,以當歸四錢,用酒水各二盅,煎一盅,去渣。量人強弱,或全用,或一半,調服之。此藥若嫌太多,則㕮咀為飲,大黃生加煎服之尤妙。

生脈散

白話文:

將上文磨細成粉末,用當歸四錢,加入酒水各二盅,煎煮到一盅,去掉渣滓。根據個人的體質強弱,可以全用,也可以使用一半,調勻服用。如果嫌這帖藥太多,也可以用適量藥粉沖水當作飲品服用;加入大黃生煎煮後服用效果更好。

治瘡瘍胃氣虧損,陰火上衝,口乾喘促。或肢體倦怠,肌肉消瘦,面色痿黃,汲汲短氣,汗出不止,食少作渴。或膿水出多,氣血俱虛,煩躁不安,睡臥不寧。或濕熱大行,火土合病,脾胃虛弱,身重氣短。或金為火制,絕寒水生化之源,肢體痿軟,腳欹眼黑等症。

白話文:

治療瘡瘍、胃氣虧損、陰火上衝、口乾喘促。或者四肢疲倦、肌肉消瘦、面色萎黃、氣促、汗出不止、食慾不振、口渴。或者膿水很多、氣血兩虛、煩躁不安、睡臥不寧。或者濕熱盛行、火土合病、脾胃虛弱、四肢沉重、呼吸短促。或者金被火克,使水生化之源絕滅,導致四肢痿軟、腳歪眼黑等症狀。

人參(五錢),五味子,麥冬(各二錢)

水煎服。

香連丸

治熱瀉痢疾,赤白膿血,濕熱侵脾,裡急後重。

黃連(淨十兩)

白話文:

人參(5錢),五味子,麥冬(各2錢)

用水煎煮後服用。

香連丸

用於治療因熱引起的腹瀉和痢疾,伴有紅色或白色的膿血便,以及濕熱侵犯脾胃導致的腹部不適和排便不盡感。

黃連(淨10兩)

切如豆粒,用淨吳茱萸五兩,二味用熱水拌和,入瓷罐內,置熱湯中,頓一日,炒至黃連紫色為度,去茱萸不用。

白話文:

用像豆子大小的黃連,配以五兩淨吳茱萸,將兩種藥材用熱水拌和,放入瓷罐中,再將瓷罐置於熱湯中,燉煮一天。然後炒製黃連至呈紫色為止,再將吳茱萸去除不用。

木香

每制淨黃連一兩,木香二錢半。

上為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空心米飲下。

滋腎丸

白話文:

每製作淨黃連一兩時,需要木香二錢半。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粉末,用醋調和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七十丸,在空腹時用水送服。

降腎火。桂與火邪同體,此寒熱用法也。凡不渴者,病在下焦,宜用之。《良方》云:或腎虛足熱,小便不利,肚腹腫脹,皮膚脹裂,眼睛突出,此神劑也。

白話文:

幫助腎臟降低身體過度亢奮。桂花與外感邪熱病症同體,這就是以寒治熱的使用方式。凡沒有口渴症狀的,疾病在身體下部,可以用桂花來治療。《良方》說:或者腎臟虛弱腳部持續發熱、小便不利、肚子腫脹、皮膚脹裂、眼睛突出,這時用桂花治療很有效。

黃柏(二兩酒拌陰乾),知母(同上),肉桂(二錢)

上為細末,熟水為丸,百沸湯空心送下二百丸。

小柴胡湯

治邪在肝膽,半表半裡之間,寒熱往來喜嘔;或日晡發熱,脅痛耳聾,鬱怒痎瘧等證。按古方較重,今方減用。

白話文:

取黃柏(兩錢)和知母(兩錢),用酒拌勻陰乾,再將肉桂(二錢)研磨成細粉,與黃柏、知母混合,用熟水做成丸子,每次空腹用百沸湯送服二百丸,此方名為小柴胡湯,用於治療邪氣侵犯肝膽,表裡交戰,寒熱往來,伴隨嘔吐、午後發熱、脅肋疼痛、耳聾、鬱怒、瘧疾等症狀。古代的藥方劑量較重,現在已經有所減輕。

柴胡(二三錢),半夏,人參,黃芩(各一二錢),生薑,甘草(五七分),大棗(五七枚)

白話文:

柴胡(二三克),半夏,人參,黃芩(各一二克),生薑,甘草(五七分),大棗(五七顆)

水煎溫服。若胸中煩而不嘔,去半夏人參,加栝蔞實。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參栝蔞根。若腹中痛者,去黃芩,加芍藥。若脅下痞硬,去大棗,加牡蠣。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黃芩,加茯苓。若不渴,外有微熱者,去人參,加肉桂,溫敷取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參、大棗、生薑,加五味子、乾薑。

加味逍遙散

白話文:

水煎溫服。如果胸部煩悶但不嘔吐,去掉半夏和人參,加入栝蔞的果實。如果感到口渴,去掉半夏,加入人參和栝蔞的根部。如果腹部疼痛,去掉黃芩,加入芍藥。如果肋下痞硬,去掉大棗,加入牡蠣。如果心悸,小便不利,去掉黃芩,加入茯苓。如果沒有口渴,但有微熱,去掉人參,加入肉桂,溫熱敷貼,引發微汗即可痊癒。如果咳嗽,去掉人參、大棗、生薑,加入五味子和乾薑。

治瘡瘍肝脾血虛,內熱發熱;或遍身搔癢寒熱;或肢體作痛,頭目昏重;或怔忡頰赤,口燥咽乾;或發熱盜汗,食少不寐;或口舌耳內作痛;或胸乳腹脹,小便不利。

白話文:

治療瘡瘍時,如果肝脾血虛,則會出現內熱發熱的症狀。如果出現遍身搔癢、寒熱交替的症狀,或者肢體疼痛、頭目昏重,也有可能是肝脾血虛造成的。另外,怔忡頰赤、口燥咽乾;發熱盜汗、食少不寐;口舌耳內疼痛;胸乳腹脹、小便不利的症狀,也有可能是由於肝脾血虛引起的。

當歸,芍藥,白朮,茯神,丹皮,柴胡(各等分),甘草,梔子(各七分)

薑水煎服。

三品錠子

上品,去十八種痔。

白話文:

當歸、芍藥、白朮、茯神、丹皮、柴胡(各等分),甘草、梔子(各七分)

用薑水煎煮後服用。

三品錠子中的上品,可以治療十八種痔瘡。

白明礬(二兩),白砒(一兩五錢),乳香,沒藥(各三錢半),牛黃(三錢)

白話文:

  • 白礬:2兩

  • 白砒:1兩5錢

  • 乳香:3錢半

  • 沒藥:3錢半

  • 牛黃:3錢

中品,去五漏,及翻花瘤氣核。

白明礬(二兩),白砒(一兩三錢),乳香,沒藥(各三錢半),牛黃(二錢)

下品,治瘰癧氣核,疔瘡發背,腦疽諸惡證。

白明礬(二兩),白砒(一兩半),乳香,沒藥(各二錢半),牛黃(三分)

白話文:

中級藥方,可以清除五種體內毒素和治療翻花瘤、氣核等病症。

  • 白明礬(二兩)
  • 白砒(一兩三錢)
  • 乳香,沒藥(各三錢半)
  • 牛黃(二錢)

低級藥方,適用於治療淋巴結核、疔瘡、發背、腦疽等各種疾病。

  • 白明礬(二兩)
  • 白砒(一兩半)
  • 乳香,沒藥(各二錢半)
  • 牛黃(三分)

上將砒末入紫泥罐內,次用礬末蓋之,以炭火煅令煙盡取出,並各藥俱研極細末,用糯米糊和為挺子,狀如線香,陰乾。瘡內三四次,年深者五六次,其根自腐,如瘡露在外,更用蜜水調搽,幹上亦可。

白話文:

首先將砒霜研成細末,放入紫砂罐中,再用明礬研成細末,蓋在砒霜上。用炭火煅燒,直到冒煙停止後取出。將所有藥物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糯米糊和在一起,做成像線香一樣的條狀,放在陰涼處晾乾。在瘡口內使用三四次,如果瘡口很深,則需要使用五六次。瘡根會自行腐爛,如果瘡口露在外,可以用蜜水調和後塗抹,乾了也可以。

嘗有一老媼,用此治瘰癧,索重價始肯治。其方法乃是中品錠子絍瘡內,以膏藥貼之,其根自腐,未盡再用,去盡更搽生肌藥,數日即愈。人多異之。凡見其治氣血不虛者果驗。惟氣血虛者,雖潰去亦不能愈,蓋此與必效散相為表裡,皆攻毒去邪之藥也。

如神千金方

治痔無有不效。

白話文:

從前有一位老婦,用這種方法治瘰癧,索取高價才肯治。她的方法是把中品錠散敷入瘡口,貼上膏藥,讓瘡根自然腐爛,腐爛得還不夠深就再敷藥,再去盡瘡根後再塗上生肌藥,幾天就能治好。很多人對她的方法感到驚異。凡是見她治療的人,只要元氣和氣血沒有虛弱,治療效果一定很好。但是,如果元氣和氣血虛弱,即使瘡口已經潰爛,也不能治好,因為這與必效散相輔相成,都是攻毒去邪的藥。

好信石(黃明者,三錢,打如豆粒),明白礬(一兩為末),好黃丹(飛炒五錢),蠍梢(七個,洗淨,瓦上焙乾為末),草烏(光實者,去皮,生研,五錢)

白話文:

  • 好信石(黃色的信石,三錢,打成豆粒大小)

  • 明白礬(一兩研磨成末)

  • 好黃丹(飛炒五錢)

  • 蠍梢(七個,清洗乾淨,在瓦片上烘乾後磨成末)

  • 草烏(光滑飽滿的草烏,去皮,生研磨,五錢)

上用紫泥罐,先將炭火煅紅,放冷拭淨,先下明礬燒令沸,次下信入礬內拌勻,文武火煅,候沸再攪勻,次看罐通紅煙起為度,將罐掇下,待冷取研為末,方入黃丹草烏蠍梢三味,再同研極細,以瓷罐收貯。如欲敷藥,先煎甘草湯或蔥椒湯洗淨患處,然後用生麻油調前藥,以鵝毛掃藥痔上。

白話文:

使用紫色的陶瓷製成的罐子,先將炭火燒紅,然後放著冷卻再擦拭乾淨,先在罐子底下放明礬,燃燒並使明礬沸騰,接著將信石放入明礬內混合均勻,使用文武火燃燒,等候沸騰後再次攪拌均勻,接著觀察罐子通紅冒煙,即可將罐子移置下來,待其冷卻後、將罐子研製成粉末,再將黃丹、草烏、蠍子尾巴三種藥物加入,再次共同研磨至極細,並以瓷罐收納保存。當需要敷藥時,先熬煮甘草湯或蔥椒湯來清洗患處,然後使用生麻油調和之前準備的藥物,再用鵝毛將藥物塗抹在痔瘡上。

每日敷藥三次,必去黃水如膠汁,則痔頭漸消,其年遠者,不出十日可取盡。日近者俱化為黃水,連根去淨,更搽生肌之藥。凡五痔皆可去之,此乃臨安曹五方為高宗取痔,封曹官至察使。

透骨丹

此潰膿藥,外科不可缺。

白話文:

每天敷藥三次,一定要去除黃水,像膠汁一樣,痔瘡就會逐漸消失,即使是多年的痔瘡,不出十天就可以治癒。最近的痔瘡全都化成了黃水,連根拔起,再塗上生肌藥。所有的痔瘡都可治癒,這是臨安曹五方為高宗治好痔瘡,高宗封曹五方官至察使。

蟾酥,硼砂,輕粉,巴豆(各五錢),蝸牛(二個),麝香(一分)

白話文:

蟾蜍乾燥後生成的蟾酥、硼砂、輕粉、巴豆(每種五錢),蝸牛(二個),麝香(一分)。

上先將巴豆研如泥,次入蝸牛麝香再研,後入各藥研極細,以小瓷瓶收藏。每用少許,以乳汁化開,先用針輕輕撥破毒頭,挑藥米粒許,納於瘡口,外用清涼膏貼之。

白話文:

首先將巴豆研磨成泥狀,然後加入蝸牛和麝香,再次研磨,最後加入各種藥物研磨至極細,並用小瓷瓶收藏。每次使用時,取少許藥粉,用乳汁化開,先用針輕輕撥破毒瘡的膿頭,挑取藥粉如米粒般大小,放入瘡口,外用清涼膏貼敷。

金銀花酒

治一切癰疽發背,疔瘡喉痹等症

金銀花藤葉搗爛,取汁半盅,和熱酒半盅溫服,甚者不過三五服,可保無虞。

烏金膏

白話文:

金銀花酒

治療所有的癰疽、發背、疔瘡、喉痹等症狀。

將金銀花的藤葉搗爛,取半盅汁液,與半盅熱酒混合後溫服。病情嚴重者不過服用三到五次,就可以確保無恙。

治發背中央肉死,塗之即腐,未死塗之即生。若初起腫痛,用點數處,則解毒頓消。若瘀肉腐黑,塗之即潰。若惡瘡頑瘡,元氣無虧,久不收斂者,內有毒根,以紙捻蘸絍其內。有等發背,因元氣虛弱,或因克伐,元氣虧損,毒氣散漫,中黯外赤,不腐不潰,須服大補之劑。

白話文:

治療生長在背部的膿瘡,中央的肉已經壞死,只要塗抹上藥物就會腐爛,而沒有壞死的部分塗抹後就會生長出來。如果膿瘡剛開始腫痛的時候,在幾個點上塗抹藥物,就能立即解毒並消除腫痛。如果瘀肉腐爛發黑,塗抹藥物後就會潰爛。如果惡瘡頑瘡,病人的元氣沒有虧損,但膿瘡久久不癒合,這表示體內有毒根,可以用紙捻沾藥膏塞入膿瘡內部。還有一些發背,是因元氣虛弱,或是因為受到克伐,元氣虧損,毒氣散佈全身,中間部位晦暗,外圍部位發紅,既不腐爛也不潰爛,必須服用大補藥物來治療。

中塗三四寸許,至五六日間,赤黯之界,自有裂紋如刀劃之狀,中央漸潰腐脫,內用純陽之藥以接元氣,庶能收斂。若妄用刀針去肉出血,則陽隨陰散,元氣愈傷,或塗涼藥,則毒氣不解,氣血愈虛,非徒無益,適以害之矣。其方用巴豆肉炒黑,研為膏,點腫處。或塗瘀肉上,則自化。

白話文:

皮膚感染深度約為三到四寸,在五到六天之內,便會出現赤紅和暗黑的腫脹範圍,並自身出現如刀痕般的裂紋,中心位置逐漸潰爛腐敗脫落。此時應該使用純陽的藥物來接續正氣,方能使創口收斂。如果擅自用刀針挑開傷口,反而會使陽氣隨著陰氣散失,正氣更加受損;或者塗抹涼性藥物,則毒氣無法解除,氣血更加虛弱。不僅沒有幫助,反而會造成傷害。治療方法是將巴豆肉炒至黑色,研磨成膏狀,點塗在腫脹處,或塗在淤血肉上,自然就會化解。

或加乳香少許亦可。如塗瘡肉,或加香油少許亦可,調稀可用。若餘毒不斂者,以此絍之,不致成痛。

白話文:

或加乳香少量亦可。像用於塗抹在傷口肉上,或者加一些香油也是可以的,調整稀薄。如若最後毒素未聚,就用此布條包起來,以避免形成疼痛。

車螯散

治癰疽初發腫痛,或少年熱盛,發背等症。急宜宣毒,利下熱退為度。大人小兒,四季皆可服之。

白話文:

車螯散適用於治療初期出現的癰疽腫痛,或是年輕人因體內熱盛而引起的背部發炎等症狀。應該盡快使用以排出毒素,並達到通便、降火的效果為止。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一年四季都可以服用此藥。

紫背車螯(一隻,鹽泥固濟,火煅通紅,地上出火毒用),輕粉,甘草(各二錢),大黃(五錢),黃芩,漏蘆(去須),瓜根(各半兩)

白話文:

紫色的蟹殼(一個,用鹽泥封固,火烤至通紅,在地面出火毒時使用),輕粉,甘草(各二錢),大黃(五錢),黃芩,去除鬚鬚的蘆葦,瓜根(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薄荷湯下,速利,酒亦可。

蠟礬丸

服過一兩以上,無不取效。最止疼痛,不傷臟腑,活人不可勝數。

白礬(一兩),黃蠟(半兩),白蜜(二錢)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可以用薄荷湯送服,快速見效,用酒送服也可以。

蠟礬丸

服用超過一兩後,無不見效。特別能止痛,且不會傷害臟腑,救治的人數不勝數。

材料:白礬(一兩),黃蠟(半兩),白蜜(二錢)

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九丸,加至五十丸,溫酒送下,如未破即消,已破即合。一日服百粒,則有效能,防毒氣內攻,尤能護膜。始終須服半斤,瘡愈後服之尤佳。治蛇咬,溶化白礬,乘熱滴傷處,痛即止。一方用明礬飛過研細,以雞子二個取清,調礬末稀稠如糊,用無灰陳好酒放開服之,膿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從大小便出,神效,其功大勝黃礬丸。

白話文:

上和丸,如同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十九丸,逐漸增加至五十丸,用溫酒送服,如果丸藥沒有破裂就自然消失,如果破裂了就立即合在一起服用。一天服用一百粒,就能產生療效,可以預防毒氣內攻,特別能保護膜。服用總量須達到半斤,即使瘡口癒合後服用效果更好。

治療蛇咬,先將白礬溶化,趁熱滴在傷口處,疼痛即可停止。另一個方法是用明礬經過高溫飛提後研磨成細末,用兩個雞蛋取其蛋白,將明礬細末調和成糊狀,用沒有灰燼的陳年佳釀稀釋後服用,膿還沒形成的就會消失,已經形成的膿會從大小便排出,療效神奇,其功效遠勝於黃礬丸。

五香連翹湯

治諸瘡腫。初覺一二日,便厥逆,咽喉塞,發寒熱。

白話文:

五香連翹湯用來治療各種瘡腫。當病癥剛開始一兩天時,患者可能會出現四肢冰冷、咽喉堵塞以及發冷發熱的症狀。

沉香,木香,麝香,丁香(各一兩),乳香(二兩),連翹,射干,升麻,獨活,桑寄生,甘草(炙,各一兩),大黃(一兩半),木通(二兩)

白話文:

沉香、木香、麝香、丁香(各 30 克),乳香(60 克),連翹、射干、升麻、獨活、桑寄生、甘草(炙,各 30 克),大黃(45 克),木通(60 克)。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盅半,煎七分,溫服取利。按丹溪曰:《精要》第一論云:不問癰疽瘡癤,虛熱冷熱,先與內托散,五香連翹湯,沉麝湯等諸方。不冷不熱,不問老幼少壯,陰陽虛實冷熱,多服為妙。夫癰疽瘡癤,臟腑陰陽,有淺深虛實冷熱,用藥有補瀉溫涼。老幼少壯,其稟受厚薄,形志苦樂,隨年而增損。

白話文:

上㕮咀,每次服用五錢,加入半盅水,煎至七分,溫服以獲取療效。根據丹溪的《精要》第一論中提到:不論是癰疽瘡癤,虛熱冷熱,首先以內託散、五香連翹湯、沉麝湯等方劑進行治療。無論是冷或熱,也不論老少壯幼,陰陽虛實冷熱,多服此藥皆有益處。癰疽瘡癤的形成與臟腑陰陽、虛實冷熱有關,用藥時應考慮補瀉溫涼。老幼少壯,稟受厚薄,形志苦樂,會隨年歲增長而變化。

奈何欲以不冷不熱,四五方而通治之。又以多服為妙,此不能無疑也?學者當審經絡,察病機而處治。豈可仗此為通治之法乎?

白話文:

怎麼可以想用不冷不熱的藥,同時用在四五種不同的方劑中,然後作為萬靈丹來治療呢?又認為服用得多就是妙方,這不能不令人懷疑。學醫的人應該審查經絡,觀察病機來治療。哪能依靠這方法作為通治的方法呢?

隔皮取膿法

治諸般腫毒。

驢蹄(細切一兩炒),蕎麥麵(一兩),白鹽(半兩),草烏(四錢去皮)

白話文:

隔皮取膿法

用於治療各種腫毒。

材料包括:驢蹄(細切一兩後炒過),蕎麥麵(一兩),白鹽(半兩),草烏(四錢,去皮)。

上為末,水調作餅子,慢火炙黃,出火毒,研,米醋調成膏。用白紙攤貼患處,毒自毛竅而出,其腫自退。

白話文:

將藥物研磨成粉末,加水調成餅狀後慢火烘烤至金黃色,去除火毒,再研磨成粉,用米醋調成膏狀。用白紙平鋪貼敷患處,毒素會從毛孔排出,腫脹會自行消退。

滴滴金,治疔瘡。

硇砂,輕粉,人言,雄黃,硃砂,麝香(少許)

上為細末,每用些少,先以針刺開瘡頭貼藥,黃水出效。

扳黃藥

治疔瘡走黃。

用蟾酥飛羅面為丸,梧桐子大,可將一丸放在面前舌下,即時黃出。

追膿錠子(海藏),膿內潰不出,此藥追之。

雄黃(二錢),巴豆肉(一錢半),輕粉(一字)

共為細末,飯和成錠。

治疔破棺丹

疔瘡走黃不止。

白話文:

「滴滴金」用來治療疔瘡,將硇砂、輕粉、人言、雄黃、硃砂和少許麝香研磨成細末,每次取少量,先用針刺開瘡頭,貼上藥粉,黃水流出即見效。

「扳黃藥」用來治療疔瘡走黃,將蟾酥用細羅篩成粉末製成丸,大小如梧桐子,將一丸放於舌下,即可使黃水流出。

「追膿錠子」由雄黃、巴豆肉和輕粉混合研磨成細末,再以飯和成錠,用來治療膿液積聚在瘡內無法流出,藉此藥物將膿液引出。

「治疔破棺丹」用來治療疔瘡走黃不止。

當歸,赤芍藥,山梔子,牽牛(各二兩半),連翹,牡蠣,金銀花,紫花地丁,京三稜,甘草(各二兩),便秘加大黃(三兩)

白話文:

  • 當歸:2.5兩

  • 赤芍藥:2.5兩

  • 山梔子:2.5兩

  • 牽牛:2.5兩

  • 連翹:2兩

  • 牡蠣:2兩

  • 金銀花:2兩

  • 紫花地丁:2兩

  • 京三稜:2兩

  • 甘草:2兩

  • 便祕者加大黃:3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食前用童便化開服,忌飲酒及生冷硬物。

治暑天疿瘡方

朴硝開水泡洗,三二次愈。

小兒走馬牙疳

桑樹白汁,擦之自愈,永不再發。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煉製的蜂蜜調和成丸,大小如同彈珠,每次服用一丸。飯前用兒童尿液化開服用,避免飲酒以及食用生冷硬的食物。

治療暑天痱子的方子

使用朴硝以開水浸泡清洗患處,兩三次後就會痊癒。

小兒走馬牙疳

用桑樹流出的白色汁液擦拭患處,自然會痊癒,並且不會再次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