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斗垣

《外科啟玄》~ 卷之十二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二 (10)

1. 群方加減法

四君子湯

治痘已齊氣虛無他症。

人參(五錢),白朮(一兩),茯苓(一兩),甘草(三錢),

上咀大人每服四五錢。小兒二三錢。水煎加大棗煎熱服。

小水不利加燈心。自汗本方去茯苓加黃耆。渴加麥門冬五味。

四物湯

治痘已齊。有血虛症用之。

當歸,川芎(各一兩),白芍藥(一兩五錢),熟地黃(一兩五錢),

上咀大人每服一兩。水煎服。小兒三五錢煎服。如漿已成。色淡加黃耆人乳好酒。

黑靨倒陷加黃耆。

如男婦陰虛加知母黃柏肉蓯蓉俱酒製。

如痘色紫乃血熱。加生地黃紅花。

八珍湯

治痘已齊。兼氣血俱虛症用之。

人參,砂仁,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白芷,熟地黃,

上咀水煎服。

生脈散

治起壯時發渴咳嗽脈虛。

人參,麥門冬,北五味,

上咀水煎服。

犀角地黃湯

治痘發時大便秘蓄血。

犀牛屑(一兩),生地黃(八錢),芍藥,牡丹皮(一兩),

上咀水煎服。熱甚發狂加黃芩。

橘皮湯

治吐瀉並作。

人參,陳皮,

上咀姜一片水煎服。

如瀉甚加豬苓澤瀉赤茯苓。

如吐甚加藿香木香白朮山楂。

甘桔湯

治咽痛。

桔梗(八分),甘草(錢半),射干,牛蒡子(炒各六分),防風,玄參,

上咀水煎服。

如熱甚加黃芩知母荊芥穗。

紫草木通湯

治痘已成血泡不食乃發不愈。

紫草,木通,茯苓,白朮,甘草,

上水煎加糯米一撮服。

預治痘疹神方

治初覺發熱。服此則不出。見標者即稀。稀者即無。陷者服之即起神驗。

川芎,當歸,升麻,甘草(各六兩),

用東流水三碗煮取碗半。如煎三次取之一半。好硃砂四兩。絹袋盛懸罐內煎服。水煮乾為度。焙乾為末聽用。

引經散

用元米二三合。濕紙包緊。外用黃泥裹固。入火煅紅。冷取出米黃色者揀用為末。凡小兒一歲以砂末一分。米末一分。以蜜酒各一匙入沸湯調服。如三五歲加之。此藥後三日內不可服他藥。

紫草膏

能退癍起痘。又五六日大熱甚。燈心湯下妙。

麻黃,紫草(各一兩),全蠍(酒洗焙),姜蠶(酒洗),粉草,紅花,白附子(各五錢),

上為末蜜丸龍眼大。熱甚燈心湯下。冷症酒下。

靈砂丹

治黑靨及蛇皮灰白淡色豆。

辰砂(二兩荔枝殼水煮絹袋盛懸罐內煮乾為末聽用),天靈蓋(三錢以麝香三分入內同搗細蜜和黃泥固火煅紅冷定為末),

老絲瓜(近蒂半節火煅為末二兩於臘八日以兔血丸)

如桐子大。每服一丸。酒下大神效。此仙方。秘之。

托毒湯

治痘後毒未盡。復作腫毒疼。

白芷,薄荷,防風,赤芍藥,蒺藜,荊芥,角刺,金銀花,連翹,生地,甘草,

上同水煎服之。

如瘡痛加芩連梔子。

如癢加參耆白朮蟬蛻。

如在頭面加川芎升麻桔梗。

白話文:

群方加減法

四君子湯

治療痘疹已痊癒,但氣虛無其他症狀者。

人參五錢,白朮一兩,茯苓一兩,甘草三錢。 將藥材研磨後,成人每次服用四到五錢,兒童服用二到三錢。用清水煎煮,加入大棗,煎熱服用。若小便不利,加燈芯草;若自汗,則去除茯苓,加入黃耆;若口渴,則加入麥門冬、五味子。

四物湯

治療痘疹已痊癒,但有血虛症狀者。

當歸、川芎各一兩,白芍藥一兩五錢,熟地黃一兩五錢。將藥材研磨後,成人每次服用一兩,用清水煎煮服用;兒童服用三到五錢,煎煮服用,直至藥汁濃稠如膏狀。若藥汁顏色淡,則加入黃耆、人乳或好酒;若痘疹顏色黑陷,則加入黃耆;若男女陰虛,則加入知母、黃柏、肉蓯蓉,並以酒製備;若痘疹顏色發紫,屬血熱,則加入生地黃、紅花。

八珍湯

治療痘疹已痊癒,且兼有氣血兩虛症狀者。

人參、砂仁、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白芷、熟地黃。將藥材研磨後,用清水煎煮服用。

生脈散

治療痘疹發疹期出現口渴、咳嗽、脈象虛弱者。

人參、麥門冬、北五味子。將藥材研磨後,用清水煎煮服用。

犀角地黃湯

治療痘疹發疹期出現大便秘結、出血者。

犀牛角屑一兩,生地黃八錢,芍藥、牡丹皮各一兩。將藥材研磨後,用清水煎煮服用。若發熱嚴重,甚至神志不清,則加入黃芩。

橘皮湯

治療嘔吐和腹瀉同時出現者。

人參、陳皮。將藥材研磨後,加一片生薑,用清水煎煮服用。若腹瀉嚴重,則加入豬苓、澤瀉、赤茯苓;若嘔吐嚴重,則加入藿香、木香、白朮、山楂。

甘桔湯

治療咽喉疼痛。

桔梗八分,甘草一錢半,射干、牛蒡子(炒)各六分,防風、玄參。將藥材研磨後,用清水煎煮服用。若發熱嚴重,則加入黃芩、知母、荊芥穗。

紫草木通湯

治療痘疹已成,出現血泡,且痘疹癒合不良者。

紫草、木通、茯苓、白朮、甘草。將藥材研磨後,用清水煎煮,加入少許糯米服用。

預治痘疹神方

治療初期發熱,服用此方可預防痘疹的發生,或減輕痘疹的嚴重程度。

川芎、當歸、升麻、甘草各六兩,用清水三碗煎煮至一碗半,或煎煮三次取其一半。另備硃砂四兩,用絹布袋盛裝,懸掛於藥罐內一同煎煮,直至水煎乾為止,然後焙乾研磨成粉末備用。

引經散

取糙米二到三合,用濕紙包緊,再用黃泥裹好,放入火中煅燒至紅色,取出後揀選呈黃色的米粉研磨成末。一歲以下的小兒,取砂末一分,米末一分,以蜂蜜和酒各一匙,用沸水調服;三到五歲則酌量增加藥量。服用此藥後三日內不可服用其他藥物。

紫草膏

能消退痘疹,並治療痘疹五六日後出現高熱者,配合燈芯湯服用效果更佳。

麻黃、紫草各一兩,全蠍(酒洗焙乾)、姜蠶(酒洗)、粉草、紅花、白附子各五錢,研磨成末,製成蜜丸,如龍眼大小。高熱時配合燈芯湯服用,若屬寒症則用酒送服。

靈砂丹

治療痘疹顏色發黑、或呈蛇皮狀、灰白或顏色淡者。

辰砂二兩(用荔枝殼水煮,用絹布袋盛裝,懸掛於藥罐內煎煮至乾,研磨成粉末備用),天靈蓋三錢(加入麝香三分,一同搗碎,用蜂蜜調和,用黃泥包裹,放入火中煅燒至紅色,冷卻後研磨成粉末),老絲瓜(近蒂半節,火煅後研磨成粉末,二兩,於臘八日用兔血製成丸藥),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丸,用酒送服,療效神奇。此為秘方,應妥善保管。

托毒湯

治療痘疹痊癒後,毒素未盡,再次出現腫痛的毒瘡。

白芷、薄荷、防風、赤芍藥、蒺藜、荊芥、角刺、金銀花、連翹、生地、甘草。將藥材研磨後,用清水煎煮服用。若瘡痛加重,則加入黃芩、連翹、梔子;若瘙癢,則加入人參、黃耆、白朮、蟬蛻;若長在頭面部,則加入川芎、升麻、桔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