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啟玄》~ 卷之十 (5)
卷之十 (5)
1. 明痘始終宜節飲食論
痘形已現。當謹慎養護。不可過飽與過飢。五味亦不可偏勝。父母愛子。無所不至。任意刁吮。諸症並起。豈不反害於子耶。非余之瑣瑣言乎。
白話文:
痘疹發出來了,務必謹慎照護。飲食不可過飽,也不可過飢,各種味道的飲食也不可過於偏重。父母疼愛孩子,什麼都願意做,但如果任意吮吸痘瘡,反而會引起各種併發症,豈不是反而傷害了孩子?這不是我多餘的嘮叨。
2. 明痘兼異症論
痘忽痛癢極。內有蛆蟲或已炒焦。痘從腹出。或痘正興。忽生泡子。致痘不出。當看疱子是何色。即隨臟辨之。肝青心赤脾黃肺白腎黑。隨臟處方加減。以保元湯加牛蒡子當歸荊芥連翹。肝青柴胡。心赤加黃連。脾黃加熟大黃。肺白加桔梗。腎黑加人齒或無價散調服。如痘一起時。原因風寒。次痘雖出。而有寒門內症。表裡汗下亦可詳之。
白話文:
痘瘡突然奇癢無比,內部可能有蛆蟲或已焦死。痘疹從腹部開始長出,或者痘疹正盛時,突然長出水泡,導致痘疹無法正常發育。此時需觀察水泡的顏色,根據顏色判斷受損臟腑:肝屬青色、心屬赤色、脾屬黃色、肺屬白色、腎屬黑色。再根據所屬臟腑,調整藥方。以保元湯為基礎,加入牛蒡子、當歸、荊芥、連翹;若為肝青色,則加柴胡;若為心赤色,則加黃連;若為脾黃色,則加熟大黃;若為肺白色,則加桔梗;若為腎黑色,則加入人齒或無價散調劑服用。如果痘疹一開始就是因為風寒引起,即使痘疹長出來了,但仍有內寒的症狀,則需根據表裡寒熱,決定是否發汗或下瀉。
3. 明痘夾痧子論
夫痘名膿疱。是胎毒所幹肺臟而所生也。一發熱時至六七日中。膿疱正興。而又出痧子。名曰痧。蓋痘是也。俱是胎毒先干肺臟已出膿疱。次於肝臟。又出痧子。此肺金肝木俱受胎熱之毒侮。其所不勝也。治宜清肺金。乃瀉其火也。養肝木。滋其水也。以保元湯加麥冬知母黃芩類。則安。如痧子亦不為凶也。
白話文:
痘瘡是膿疱,是由胎毒侵犯肺臟而引起的。發熱到五六七天左右,膿疱正盛,又出現痧子,這種痧子就是痘疹的一種。痘瘡和痧子都是因為胎毒先侵犯肺臟而生膿疱,接著侵犯肝臟而生痧子。這是因為肺金和肝木都受到胎熱毒邪的侵犯而導致功能失調。治療方法應該清泄肺金之火,滋養肝木之水,可以用保元湯加入麥冬、知母、黃芩等藥物,這樣就能使病情穩定,即使出現痧子也不會有危險。
4. 明痘夾癍子論
膿疱既生。六七日間。正旺而又復出癍子。況癍乃心火協相火熾甚而生。肺復受火邪所克。如癍少者為吉。如多者再兼喘咳。必不能保生也。
白話文:
膿皰長出來後,六七天內正盛的時候又長出新的痘子。而且痘子是因為心火與相火旺盛而生,肺臟又受到火邪的侵襲。如果痘子數量少是吉利的徵兆;如果痘子很多,再加上喘咳,那就很難保住性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