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宏源

《外科心法要訣》~ 卷十四 (6)

回本書目錄

卷十四 (6)

1. 火赤瘡

火赤瘡由時氣生,燎漿水疱遍身成,治分上下風濕熱,瀉心清脾自可寧。

【注】此證由心火妄動,或感酷暑時臨,火邪入肺,伏結而成。初起小如芡實,大如棋子,燎漿水疱,色赤者為火赤瘡;若頂白根赤,名天疱瘡。俱延及遍身,焮熱疼痛,未破不堅,疱破毒水津爛不臭,上體多生者,屬風熱盛,宜服解毒瀉心湯;下體多生者,屬濕熱盛,宜服清脾除濕飲,未破者,俱宜蝌蚪拔毒散敷之;已破者,俱宜石珍散撒之,清其濕熱,破爛自干,甚效。

解毒瀉心湯

黃芩,黃連,牛蒡子(炒研),知母,石膏(煅),梔子(生),防風,元參,荊芥,滑石(各一錢),木通,甘草(生各五分)

水二盅,燈心二十根,煎八分,食遠服。

【方歌】解毒瀉心湯火赤,芩連牛蒡木通知,石膏梔子防風草,元參荊芥與滑石。

清脾除濕飲

赤茯苓,白朮(土炒),蒼朮(米泔浸,炒),黃芩,生地黃,麥冬(去心),梔子(生,研),澤瀉,甘草(生),連翹(去心),茵陳蒿,枳殼(麩炒),元明粉(各一錢)

水二盅,竹葉二十片,燈心二十根,煎八分,食前服。

【方歌】清脾除濕天疱疾,赤苓二術芩生地,麥冬梔瀉草連翹,茵陳元明同作劑。

石珍散

輕粉,石膏(煅,各一兩),黃柏末,青黛(各三錢)

共研勻,先以甘草湯洗淨瘡處,再用此藥撒之。

【方歌】石珍散去火邪害,天疱破撒自康泰,一兩輕粉煅石膏,三錢黃柏加青黛。

蝌蚪拔毒散(見腫瘍門)

白話文:

火赤瘡是由時令氣候變化引起的疾病,全身會長滿像被火燎過的、充滿水的疱疹。治療要區分是上半身還是下半身的風濕熱證,瀉火清脾就能痊癒。

此病是由心火過旺,或是在酷暑時節感受暑熱,火邪侵入肺部,積聚而成的。初期疱疹小如芡實,大如棋子,像被火燎過的充滿水的疱疹,顏色紅赤的稱為火赤瘡;如果疱疹頂部發白,底部發紅,則稱為天疱瘡。這些疱疹會蔓延全身,伴隨灼熱疼痛,未破裂時不堅硬,破裂後流出毒水,皮膚潰爛但不臭。如果上半身疱疹較多,屬於風熱盛,應服用解毒瀉心湯;下半身疱疹較多,屬於濕熱盛,應服用清脾除濕飲。疱疹未破裂的,都應該用蝌蚪拔毒散外敷;疱疹已破裂的,都應該用石珍散撒在患處,以清熱除濕,潰爛處自然會乾燥癒合,療效顯著。

解毒瀉心湯組成:

黃芩、黃連、牛蒡子(炒研)、知母、石膏(煅)、梔子(生)、防風、元參、荊芥、滑石(各一錢)、木通、甘草(生,各五分)

水二盅,燈心二十根,煎至八分,飯後服用。

清脾除濕飲組成:

赤茯苓、白朮(土炒)、蒼朮(米泔浸,炒)、黃芩、生地黃、麥冬(去心)、梔子(生,研)、澤瀉、甘草(生)、連翹(去心)、茵陳蒿、枳殼(麩炒)、元明粉(各一錢)

水二盅,竹葉二十片,燈心二十根,煎至八分,飯前服用。

石珍散組成:

輕粉、石膏(煅,各一兩)、黃柏末、青黛(各三錢)

研磨均勻,先用甘草湯清洗患處,再撒上此藥。

蝌蚪拔毒散(詳見腫瘍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