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宏源

《外科心法要訣》~ 卷十二 (11)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二 (11)

1. 瘭疽

瘭疽本由煙瘴起,小如粟豆大梅李,初發紅點次變黑,腐爛筋骨疼無已。

【注】此證一名蛇瘴,起川、廣煙瘴地面有之,初起紅點,次變黑色,其形小者如粟豆,大者如梅李,隨處可生,疼痛應心不止,腐爛筋骨,潰破膿如豆汁,今日拭淨,次日膿汁復滿,愈而復發,初起宜貼蟾酥餅,寒熱交作,宜服黍米寸金丹,或奪命丹亦可,紅腫遊走不定者,離宮錠塗之,兼神燈照熏照之。破後脾虛,食少作嘔者,補中益氣湯加黃連、麥冬;補而不應,或出稀水穢汁者逆。

蟾酥餅(見疔瘡)

黍米寸金丹離宮錠(俱見腫瘍門)

奪命丹(見背部陰陽二氣疽)

補中益氣湯(見潰瘍門)

神燈照法(見首卷)

白話文:

瘭疽是由瘴氣引起,初期像小米、豌豆或梅子般大小的紅點,接著變黑,腐爛筋骨,疼痛難忍。

這種病也叫蛇瘴,常見於四川、廣東等瘴氣盛行的地方。一開始是紅點,之後變成黑色,大小不一,小的像小米、豌豆,大的像梅子,可以長在身體的任何部位,疼痛劇烈,一直牽扯到心臟,而且會腐爛筋骨,潰爛後流出像豆汁一樣的膿液,即使擦乾淨了,隔天膿液又會充滿傷口,反反覆覆。初期可以用蟾酥餅貼敷;如果寒熱交替發作,可以服用黍米寸金丹或奪命丹;如果紅腫部位游移不定,可以用離宮錠塗抹,並用神燈照射熏烤。潰爛之後,如果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嘔吐,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黃連、麥冬;但如果服用補藥後沒有效果,或者排出稀薄污濁的膿液,那就說明治療方法不對了。

2. 烏白癩

烏白癩由中惡風,犯解忌害亦能成,麻癢徹骨刺不痛,除風養血即收功。

【注】此二證,俱由惡風侵襲皮膚血分之間,火鬱耗血,及犯觸忌害而成。有烏、白二種:烏者初覺皮毛變黑,發若癮疹,癢若蟲行,手足頑麻,針刺不痛,目視物若垂絲,心常驚而妄語,凡飲食言語之時,開口出氣而鳴,宜服蝟皮丸,外擦大黑神膏;白癩皮色漸變白斑,語聲嘶嗄,目視不明,四肢頑疼,身體大熱,心常懊惱,手腳緩縱,背膂拘急,肉如針刺,鼻生息肉,瞳生白沫,宜服白花蛇散,外擦斑蝥膏,二證俱常飲苦參酒。白癩便秘者,先宜服醉仙散,次服通天再造散,利下惡物即效。

蝟皮丸

蝟皮(燒,存性),蚺蛇頭(燒,存性),魁蛤(各一枚),紅娘子(去頭、足、翅),蠐螬(焙乾),虻蟲(去頭、足、翅),水蛭(糯米炒熟),蜘蛛(焙),斑蝥(去頭、足、翅,各三個),桂心,大黃,黃連,龍骨(煅研),麝香(研),汞(即水銀),川椒(炒,各五錢),芒硝,石膏(煅,各一兩),穿山甲(炙,三片),枯白礬,滑石(研、水飛),甘遂(與胡麻同炒,以胡麻熟為度,去麻用甘遂,各二錢五分),蜈蚣(炙,一條半),附子(泡,去皮臍,二枚),巴豆(去皮、膜、心、油),雷丸(各五十粒)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一丸,滾白水送下,空心臨臥各一服。如未覺,每服加一丸;如莖中痛,即有蟲下,細觀形狀皆死矣。痛多減一丸,痛少服二丸,以瘥為度。此藥乃攻毒取蟲之峻劑,非灼知臟腑有蟲及精神可勝攻下者,不可輕服。

【方歌】蝟皮膚黑成烏癩,心驚視物若垂毫,癢似蟲行手足痹,紅娘魁蛤汞礬螬,螬桂硝黃虻蛭甲,黃連龍骨麝蜘膏,川椒滑附蜈巴豆,雪丸甘遂共斑蝥。

大黑神膏

頭髮(雞子大一團),川芎,黃連,黃柏,防己(去皮),川烏,升麻,藜蘆(各五錢),巴豆,杏仁(各十四粒)

用豬脂油二斤,將藥炸至頭髮化盡為度,撈去渣;再用雌黃、雄黃,白礬、鉛粉各五錢,松脂一塊如雞子大,同研末,入油內攪勻。先以熱鹽湯洗淨患處,次擦藥,日三次,勿令入口。

【方歌】大黑神膏烏癩塗,發芎連柏己川烏,雌雄巴豆礬松脂,鉛粉升麻杏藜蘆。

白花蛇散

白花蛇(酒浸,炙),槐子,天麻,枳殼(麩炒),蔓荊子,防風,羌活,威靈仙,白鮮皮,晚蠶鵝(去頭、足、翅,各一兩),甘草(炙,五錢)

共研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不拘時,時用二服。

【方歌】白花蛇散體多熱,刺痛聲嘶白癲疴,槐子天麻鮮積蔓,風羌威草晚蠶蛾。

斑蝥膏

斑蝥(十四枚),大蝮蛇(頭尾全者,曬乾,一條)

白話文:

烏白癩是由於感受外邪風寒,或犯忌諱而導致的皮膚病。症狀是皮膚奇癢無比,深入骨髓,但針刺卻不痛。只要去除風邪、滋養血液,就能痊癒。

這兩種病症都是由於惡風侵襲皮膚和血液,導致體內火氣鬱結,耗傷血液,或觸犯禁忌而引起。分為烏癩和白癩兩種:烏癩初期皮膚發黑,起疹子,奇癢難耐,像蟲子在爬一樣,手腳麻木,針刺無感,視物模糊如同透過薄紗,心神不安,常常胡言亂語,說話或吃飯時,張嘴呼氣會有聲音。治療方法是服用蝟皮丸,外用大黑神膏。白癩則皮膚漸漸出現白斑,聲音嘶啞,視力模糊,四肢疼痛,身體發熱,心煩意亂,手腳無力,背部肌肉僵硬,感覺像針刺一樣,鼻子上長息肉,瞳孔中出現白色泡沫。治療方法是服用白花蛇散,外用斑蝥膏。兩種病症都應該經常飲用苦參酒。如果白癩患者便秘,應該先服用醉仙散,然後服用通天再造散,排出體內毒物後就會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