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宏源
《外科心法要訣》~ 卷七 (1)
卷七 (1)
1. 緩疽
緩疽血滯外寒凝,腫硬如饅膝上生,紫黯潰遲多焮熱,腫久漸腐爛皮疼。
【注】此證由外寒深襲,血瘀凝滯而成。生於兩膝上,或生於膝兩旁,腫硬如饅,木痛日增,其色紫黯,積日不潰,證之情形,與下石疽相似,惟多焮熱,腫久則腐爛肌肉、皮膚。初服當歸拈痛湯,以宣通濕熱,次按中石疽治法,內宜溫補,外宜灸法。虛甚者,十全大補湯相兼治之
當歸拈痛湯(見股部腿遊風)
十全大補湯(見潰瘍門)
白話文:
緩疽是因外寒深入體內,導致血液瘀滯凝結而引起的疾病。患處腫脹堅硬,像饅頭一樣,長在膝蓋上方或膝蓋兩側。腫塊顏色紫暗,潰爛較慢,且伴有發熱紅腫。時間久了,腫塊會腐爛肌肉和皮膚,疼痛難忍。 初期治療可用當歸拈痛湯疏通濕熱,之後則參考治療下石疽的方法,內服溫補藥物,外用灸法治療。如果病人體虛嚴重,可以同時服用十全大補湯。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