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宏源

《外科心法要訣》~ 卷十 (8)

回本書目錄

卷十 (8)

1. 下石疽

下石疽在膝上生,堅硬如石牽筋疼,皮色如常難潰斂,證由血滯外寒凝。

【注】此證生於膝間,無論膝蓋及左右,俱可以生。堅硬如石,牽筋疼痛,腫如雞卵,皮色不變,並無焮熱,難消難潰,既潰難斂,最屬疲頑。由身虛,寒邪深襲,致令血瘀凝結,而成腫潰。內外治法,俱與中石疽參考。但此證腫潰俱涼,若涼化為熱,見諸善證者始吉;仍見惡證者,難痊。

白話文:

下石疽長在膝蓋上方,堅硬像石頭一樣,牽動筋脈疼痛,皮膚顏色正常,不容易潰爛癒合。這是因為血脈瘀滯,加上外邪寒氣凝結造成的。

這種病症長在膝蓋附近,無論是膝蓋本身或是膝蓋左右兩側都可能發生。腫塊堅硬如石,牽拉筋脈疼痛,腫脹像雞蛋大小,皮膚顏色沒有變化,也沒有紅腫熱痛的症狀,不容易消腫,不容易潰爛,潰爛後也不容易癒合,屬於非常頑固的疾病。 起因是身體虛弱,寒邪深入侵襲,導致血液瘀滯凝結,形成腫脹潰瘍。治療方法,內服外敷都可參考治療中石疽的方法。但下石疽腫脹和潰瘍都伴隨寒涼,如果寒涼轉化為熱,出現好的徵兆才算吉利;如果仍然出現不好的症狀,就難以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