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宏源

《外科心法要訣》~ 卷九 (1)

回本書目錄

卷九 (1)

1. 卷九

2. 下部

3. 懸癰

懸癰毒生會陽穴,初如蓮子漸如桃,三陰虧損濕熱鬱,潰久成漏為瘡勞。

【注】此證一名騎馬癰,生於篡間,系前陰之後,後陰之前屏翳穴,即會陰穴,系任脈經首穴也。初生如蓮子,微癢多痛,日久焮腫,形如桃李。由三陰虧損,兼憂思氣結,濕熱壅滯而成。其色紅作膿欲潰,若破後潰深,久則成漏,以致瀝盡氣血,變為瘡勞。初起氣壯實,尚未成膿,小水澀滯者,宜用九龍丹瀉去病根;稍虛者,仙方活命飲,利去濕熱,如法治之,遇十證可消三四。

如十餘日後,腫勢已成,不能內消,宜服托裡消毒散,或托裡透膿湯自破;如不破,腫高、光亮、脹痛者,用臥針開之,穢膿一出,其腫全消者順。朝服六味地黃丸,午服十全大補湯,溫補滋陰。又有過食膏粱厚味,氣實者初服龍膽瀉肝湯,潰服滋陰八物湯。又有房勞過度,羸弱者,初服八珍湯,潰服十全大補湯,脾虛不食六君子湯。

日久成漏者,國老膏化湯送服琥珀蠟礬丸。外治法按癰疽潰瘍門。當戒房勞、怒氣、魚腥發物,慎重調理。

九龍丹

木香,乳香,沒藥,兒茶,血竭,巴豆(不去油)

等分為末,生蜜調成一塊,瓷盒收貯。臨用時旋丸豌豆大,每服九丸,空心熱酒一杯送下。行四五次,方食稀粥;腫甚者,間日再用一服自消。

【方歌】九龍丹醫懸癰毒,初起氣實膿未成,木香乳沒兒茶竭,巴豆蜜丸酒服靈。

滋陰八珍湯

當歸,生地黃,白芍藥(酒炒),川芎,丹皮,花粉(各一錢),澤瀉(五分),甘草節(一錢)

水二盅,燈心五十寸,煎八分,食前服。大便秘者,加蜜炒大黃一錢。

【方歌】滋陰八物過膏粱,懸癰已潰服此方,四物丹皮花粉瀉,草節便秘加大黃。

仙方活命飲琥珀蠟礬丸托裡消毒散(俱見腫瘍門)

托裡透膿湯(見頭部侵腦疽)

六味地黃丸(見面部雀斑)

十全大補湯八珍湯六君子湯(即香砂六君子湯減去藿香、砂仁。俱見潰瘍門)

龍膽瀉肝湯(見腰部纏腰火丹)

國老膏(見背部丹毒發)

白話文:

懸癰,一種長在會陰穴(即屏翳穴,位於前陰之後,後陰之前)的毒瘡,初起時像蓮子般大小,漸漸腫大如桃子。這是因為三陰不足,加上濕熱鬱積,以及憂思過度所致。久病不癒,會潰爛成廔管,導致氣血耗損,形成慢性瘡瘍。

初期,如果患者氣血旺盛,尚未化膿,小便不利,可以使用九龍丹來清除病根;如果稍感虛弱,則宜服用仙方活命飲,以利濕清熱。一般來說,服用此方十劑,可使病情消退三四成。

如果十多天后,腫塊已形成,無法自行消退,則應服用托裡消毒散或托裡透膿湯,促使其自行潰破;若不自行潰破,且腫塊高聳、光亮、脹痛,則需用臥針方法引流膿液。膿液排出後,腫脹即可消退。此時,早晨服用六味地黃丸滋陰,中午服用十全大補湯溫補。如果患者是因過食肥甘厚味導致氣血實證,初期服用龍膽瀉肝湯,潰爛後則服用滋陰八物湯。若是因房事過度,體質虛弱者,初期服用八珍湯,潰爛後服用十全大補湯;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者,則服用六君子湯。

若病程日久,形成廔管,則需服用國老膏化湯,並服用琥珀蠟礬丸。外治方法可參考癰疽潰瘍方面的治療方法。期間應戒除房事,避免動怒,忌食魚腥發物,並謹慎調理身體。

4. 穿襠發

穿襠毒發會陰前,憂思勞傷濕鬱源,焮痛紅順塌陷逆,腐深漏尿收斂難。

【注】此證生於會陰穴之前,腎囊之後。由憂思、勞傷、濕鬱凝結而成。初起如粟,漸生紅亮焮痛,潰出稠膿者順;若起如椒子,黑焦陷於皮肉之內,漫腫紫暗,並無焮熱,痛連睪丸及腰背肛門者逆。此係皮囊空處,凡生毒患,宜速潰根淺;但遇根深遲潰,腐傷尿管,漏尿不能收斂者至險。內治按懸癰,外治按癰疽腫瘍、潰瘍門。

白話文:

穿襠部位發炎,起因於憂慮、勞累和濕邪鬱積。初期可能像小米粒大小,逐漸紅腫疼痛,並流出濃稠膿液,這是較為順利的病程;但若初起如胡椒粒大小,顏色黑褐色,凹陷於皮膚內,周圍腫脹紫暗,沒有紅腫熱痛,疼痛還會蔓延到睪丸、腰背和肛門,則病情較為嚴重。因為這個部位皮膚薄弱,一旦感染,應盡快使膿液排出,若膿根深且不易潰破,傷及尿道,導致尿液外漏,則病情危急,難以癒合。治療上,內治參考懸癰的治療方法,外治參考癰疽腫瘍、潰瘍的治療方法。

5. 跨馬癰

跨馬癰生腎囊旁,重墜肝腎火濕傷,紅腫焮痛宜速潰,初清托裡勿寒涼。

【注】此證一名騙馬墜,生於腎囊之旁,大腿根里側,股縫夾空中。由肝、腎濕火結滯而成。初如豆粒,漸漸腫如鵝卵,隕墜壅重,色紅焮痛,暴起高腫,速潰稠膿者順;若漫腫平塌,微熱微紅,潰出稀膿者險,多成串皮漏證。此處乃至陰之下,醫治不可過用寒涼。初宜服仙方活命飲消之,次服托裡透膿湯。既潰之後,內外治法,俱按癰疽潰瘍門。

仙方活命飲(見腫瘍門)

托裡透膿湯(見頭部侵腦疽)

白話文:

跨馬癰長在腎囊旁邊,是因為肝腎濕熱損傷導致的,症狀是紅腫熱痛,應該儘快使其潰爛排膿。初期治療要以清熱解毒為主,避免使用寒涼藥物。

此病又名騙馬墜,長在大腿根內側,股溝附近。是由於肝腎濕熱瘀積而成。初期如豆粒大小,逐漸腫大如鵝卵石,墜脹沉重,顏色紅腫熱痛,迅速腫脹,很快潰爛排出濃稠膿液者預後較好;如果腫脹平緩,發熱和發紅的症狀都不明顯,潰爛後排出稀薄膿液者則預後較差,容易發展成慢性廔管。因為這個部位是陰部下方,治療時不可過度使用寒涼藥物。初期宜服用仙方活命飲來消腫,之後再服用托裡透膿湯以促使膿液排出。潰爛之後,內外治療方法,都應按照癰疽潰瘍的治療方法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