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十三方考》~ 下編 (16)
下編 (16)
1. 紫癜瘋
此瘡或生於手,或生於胸,色紫而奇癢。治法以銅綠煆過五分,巴霜五分,枯礬二錢,白蠟一錢,共為細末,以核桃油搗爛和勻,作一大丸,以紙一張裹之,火上烘熱,搽塗患處,以久搽為妙,至不奇癢及肉不烏時,即告痊愈。
白話文:
這種皮膚病可能長在手上,也可能長在胸部,顏色紫紅而且奇癢無比。治療方法是將銅綠煅燒至五分,巴霜五分,枯礬二錢,白蠟一錢,研磨成細粉,再用核桃油調成糊狀,做成一個大藥丸,用紙包好,放在火上烘熱,然後塗抹患處。持續塗抹是關鍵,直到不再奇癢難耐,皮膚顏色恢復正常為止,就表示痊癒了。
2. 癭瘤
此症有痰、氣、酒、風、血等五種之分,痰瘤穿潰後如豬腦髓;氣瘤浮泡不堅;血瘤紅線纏滿;酒瘤吃酒時則厚堅不軟,不吃酒時則軟而堅;風瘤其硬如石,受風濕則奇癢難堪。只有痰瘤可治,其餘四瘤皆為不治之症。不可亂動刀針,否則翻弦不收,其症危矣。治法宜以順氣行痰為主,藥方如下:
桔梗,茯苓,陳皮,半夏,黃芩,梔子,防風,麥冬,白芷,赤芍,昆布,海藻,海帶(各五錢),木香(一錢),甘草(一錢)
上水煎服,並服中九丸、金蚣丸。若已穿頭者,用化肉膏貼之,至肉黑後,取出腐肉,以藥線日插三次,約六、七日落盡腐肉,以加味天然散生肌,平口。
白話文:
癭瘤分為痰、氣、酒、風、血五種。痰瘤潰爛後像豬腦髓;氣瘤腫脹鬆軟;血瘤則有紅線纏繞;酒瘤喝酒時硬實,不喝酒時則軟硬適中;風瘤堅硬如石,遇風濕則奇癢難忍。只有痰瘤可以治療,其他四種都是不治之症。不可隨意動刀針,否則後果嚴重。治療痰瘤應以疏通氣血、化解痰濁為主,藥方如下:
桔梗、茯苓、陳皮、半夏、黃芩、梔子、防風、麥冬、白芷、赤芍、昆布、海藻、海帶(各五錢),木香(一錢),甘草(一錢)。水煎服,並服用中九丸、金蚣丸。如果已經潰爛穿孔,則用化肉膏敷貼,待腐肉變黑後取出,用藥線每日三次穿刺,約六七天腐肉便會脫落,再用加味天然散生肌,使傷口平復。
3. 棉子瘡
此症多因早年患楊梅毒時,服食輕粉、汞劑過多,欲求速效,致後日發生此種粉霜毒氣,遍身關節疼痛,骨里潮熱,氣逆則痰不行,遂結成豆子大小之粒,漸漸長大,皮膚不紅,肉內作痛,延至日久,醫者多以行痰順氣之劑治之,屢治不效,後遂潰而出水,與棉絮相似,此刻其痛更甚,初不知其為誤服輕粉,毒入骨髓之所致也。治法內服中九丸兼金蚣丸,再加托裡排膿之劑,成膿者可治,不成膿者難治。
成膿後,用解毒膏貼之,插藥線三次,俟膿干,取出絮團後,以熏洗湯洗淨,再摻加味天然散收功。
白話文:
棉子瘡是一種因年輕時患梅毒,服用過量輕粉(氯化亞汞)或其他含汞藥物,追求快速療效而導致的疾病。這種毒素會遍布全身,造成關節疼痛、骨頭深處發熱、氣逆導致痰液阻塞,進而形成豆粒大小的腫塊,逐漸增大。皮膚不會發紅,但腫塊內部疼痛。久而久之,許多醫生會用化痰理氣的藥物治療,但往往無效。最後,腫塊會潰爛流出類似棉絮狀的液體,此時疼痛更加劇烈。起初往往不知道這是因為誤服輕粉,毒素深入骨髓造成的。治療方法是內服中九丸和金蚣丸,再搭配能夠引導毒素排出膿液的藥物。已經化膿的可以治療,尚未化膿的則難以治療。化膿後,使用解毒膏藥敷貼,穿入藥線三次,待膿液乾燥後,取出棉絮狀物質,用熏洗藥水清洗乾淨,再撒上加味天然散以促進傷口癒合。
4. 天泡瘡
此症肉皮赤腫,發泡痛甚,破皮後則排泄清水,痛如針刺,乃熱極也。治法宜內服中九丸、金蚣丸,兼用清熱解肌湯及黃連解毒湯,服至三劑後,再加大黃以消利三、五次,除去邪熱,外搽太歲墨止痛,候水分幹盡時,摻天然散、貼解毒膏平口,切忌發物。
清熱解肌湯
黃芩(八錢),大連(八錢),枳殼,梔子,連翹,荊芥,防風,花粉,陳皮,厚朴,豬苓,澤瀉,木通,黃柏(各五分),甘草(二錢),燈心(為引)
上水煎,連服三劑。
又單方:
大黃一兩,倍子五錢,共研細末,用雞蛋清調搽患處。
白話文:
天泡瘡是一種皮膚紅腫、起泡、疼痛的疾病,破泡後會流出清水,疼痛如針刺般,這是由於體內熱毒過盛造成的。治療方法應內服中九丸、金蚣丸,同時服用清熱解肌湯和黃連解毒湯,服用三劑後,再加大黃瀉下三到五次,以排出體內邪熱。外用太歲墨止痛,待水分完全乾燥後,再撒上天然散,並貼上解毒膏,防止潰瘍。忌食發物。
清熱解肌湯的藥方為:黃芩、大黃各八錢,枳殼、梔子、連翹、荊芥、防風、花粉、陳皮、厚朴、豬苓、澤瀉、木通、黃柏各五分,甘草二錢,燈心草少許引藥。水煎服,連服三劑。
另外,有一個單方:大黃一兩,倍子五錢,研成細末,用雞蛋清調勻後塗抹患處。
5. 小兒赤遊丹毒
此症因胎中受熱,致生此瘡,或生兩膝眼上,或生腎囊上不定,皮膚赤腫,破皮後則出血痛甚,水洗至何處,即爛至何處,治方如下:
鉛粉(三錢火煆黃色),乳香,沒藥,血竭,黃柏(各二兩),輕粉(三錢),冰片(一分),白蠟(二錢)
上共為細末,清油調搽,切忌發物。
又方:
黃柏三錢,豬膽一枚,將膽汁搽於黃柏上炙乾,又搽又炙,數次之後,取黃柏為末調搽之。
白話文:
小兒赤遊丹毒是因為胎兒時期體內積熱導致的皮膚病,瘡瘍可能長在膝蓋窩上方,也可能長在腎臟部位附近,位置不定。患處皮膚會發紅腫脹,破皮後會出血,疼痛劇烈。而且,如果用水洗患處,則患處會潰爛擴大。治療方法如下:
第一種方法:將鉛粉(三錢,用火燒至黃色)、乳香、沒藥、血竭、黃柏(各二兩)、輕粉(三錢)、冰片(一分)、白蠟(二錢)研磨成細粉,用清油調和後塗抹患處。忌食發物。
第二種方法:取黃柏三錢,一個豬膽,將膽汁塗抹在黃柏上烤乾,反覆塗抹烤乾數次後,將黃柏研磨成粉末,再用清油調和後塗抹患處。
6. 小兒腎囊風
此症多因濕熱竄入膀胱而成,治方如下:
蒲黃(一兩),胡連(一兩),蒼朮(一兩)
上共末,以蔥白一握搗爛,入藥在內,調敷患處。
又方:
以千年石灰調好醋搽之,亦效。
白話文:
小兒腎囊風多半是濕熱入侵膀胱引起的。治療方法如下:
第一種:將蒲黃、胡連、蒼朮各一兩研磨成粉末,再取一把蔥白搗爛,與藥粉混合,敷在患處。
第二種:用千年石灰調和好醋後,塗抹患處,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