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實功

《外科正宗》~ 卷之四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6)

1. 痰包第九十

痰包乃痰飲乘火流行凝注舌下,結而匏腫。綿軟不硬,有妨言語,作痛不安,用利剪刀當包剪破,流出黃痰;若蛋清稠黏難斷,捺盡以冰硼散搽之,內服二陳湯加黃芩、黃連、薄荷數服,忌煎炒,火酒等件。

加味二陳湯

加味二陳湯半夏,茯苓甘草共陳皮

芩連薄荷姜三片,痰飲生來服此宜

治痰飲流注舌下,發腫作痛,針刺已破者服之。

陳皮,半夏,茯苓,甘草,黃芩(各八分),黃連,薄荷(各五分)

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冰硼散(見咽喉門)

白話文:

痰包是痰飲受到火熱之氣影響,在舌頭下方凝結而成,形成像葫蘆一樣的腫塊。摸起來軟軟的,不會硬,會妨礙說話,而且會感到疼痛不舒服。可以用鋒利的剪刀將腫塊剪破,流出黃色的痰;如果痰像蛋清一樣濃稠難斷,就用力擠壓乾淨,然後塗上冰硼散。內部服用二陳湯,再加入黃芩、黃連、薄荷等藥材,服用幾次,要忌吃油炸、煎炒的食物和烈酒等。

加味二陳湯

加味二陳湯的組成有半夏、茯苓、甘草和陳皮,再加入黃芩、黃連、薄荷和三片生薑。這個藥方適合治療因痰飲引起的腫脹。

這個藥方用來治療痰飲流到舌頭下方,引起腫脹疼痛,已經用針刺破的患者可以服用。

藥方組成:陳皮、半夏、茯苓、甘草(各八分),黃芩、黃連、薄荷(各五分)。

用水兩碗,加生薑三片,煎至八分,飯前服用。

冰硼散的資訊可以參考咽喉門的相關內容。

2. 癩風第九十一

癩風乃陽明濕熱沸騰於肌表,或外受風寒侵襲而成。其患初起水泡,作癢成瘡,破流脂水,癢至徹骨;久則成片,傳及遍身,好浴熱湯,形如風癩。初起上體多者,防風通聖散去硝黃、加蔥頭三莖,發汗以散外毒。下體多者,去麻黃以攻內毒,久服祛風換肌丸,初服消風消燥湯,外搽諸瘡一掃光。成片流水者,真君妙貼散;皮膚頑厚有蟲者,麥餞散搽之。

消風清燥湯

消風清燥湯生地,芎芍防歸芩黃連

花粉苦參並蟬蛻,甘草靈仙共此全

川芎,當歸,白芍,生地,防風,黃芩,黃連,天花粉,蟬蛻,苦參,靈仙(各一錢),甘草(五分)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

白話文:

癩風這種病,是因為陽明經的濕熱之氣在皮膚表面沸騰,或是因為外感風寒侵襲所造成的。剛開始發病時,會長出水泡,並且搔癢難耐變成瘡,破掉後會流出油水,癢起來會癢到骨頭裡;時間久了就會變成一片片的,甚至蔓延到全身,患者喜歡洗熱水澡,外觀看起來就像風疹塊一樣。如果剛開始發病時,上半身比較多,可以用防風通聖散去掉芒硝和大黃,再加入三根蔥頭,透過發汗來散發體外的毒素。如果下半身比較多,就要去掉麻黃來攻散體內的毒素。長期服用祛風換肌丸,剛開始可以服用消風清燥湯,外用塗抹諸瘡一掃光。如果患處成片且有流水,可以用真君妙貼散;如果皮膚變得粗厚且有蟲,可以用麥餞散塗抹。

消風清燥湯

消風清燥湯的藥材包含生地、川芎、白芍、當歸、防風、黃芩、黃連、天花粉、苦參、蟬蛻、靈仙,以及甘草。

藥材組成: 川芎、當歸、白芍、生地、防風、黃芩、黃連、天花粉、蟬蛻、苦參、靈仙(各一錢),甘草(五分)

用水兩碗,煎煮至剩八分,在飯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