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正宗》~ 卷之三 (20)
卷之三 (20)
1. 痔瘡主治方
防風秦艽湯
防風秦艽湯芍歸,芎芩草地地黃隨
檳翹槐角山梔殼,白芷還兼蒼朮宜
治痔瘡不論新久,肛門便血,墜重作疼者並效。
防風,秦艽,當歸,川芎,生地,白芍,赤茯苓,連翹(各一錢),檳榔,甘草,梔子,地榆,枳殼,槐角,白芷,蒼朮(各六分)
水二鍾,煎八分,食前服,便秘者加大黃二錢。
提肛散
提肛散內用芎歸,參朮耆陳甘草隨
升麻柴芩並白芷,加上黃連效可奇
治氣虛肛門下墜,及脫肛、便血、脾胃虛弱等症。
川芎,歸身,白朮,人參,黃耆,陳皮,甘草(各一錢),升麻,柴胡,條芩,黃連,白芷(各五分)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渣再煎服。
加味四君子湯
加味四君子湯術,茯苓扁豆與人參
黃耆甘草薑棗等,痔瘡脾倦效如神
治痔瘡、痔漏,下血不止,面色痿黃,心忪耳鳴,腳弱氣乏,及一切脾虛口淡,食不知味;又治中氣虛,不能攝血,致便血不禁者並效。
人參,白朮,茯苓,白扁豆,黃耆(炙),甘草(炙,各一錢)
水二鍾,姜一片,棗二枚,煎八分,食前服。
當歸郁李湯
當歸郁李湯生地,大黃澤瀉共秦艽
麻仁枳實並蒼朮,皂子相兼用莫逃
治痔大便結燥,大腸下墜出血,苦痛不能忍者。
當歸,郁李仁,澤瀉,生地黃,大黃,枳實,蒼朮,秦艽(各一錢),麻子仁(研,一錢五分),皂角(一錢)
水二鍾,煎八分,空心服。
芎歸湯
芎歸湯內用芎歸,失血虛羸大得宜
婦人產後虛煩熱,煎嘗頃刻脫藩籬
治便血或失血過多,兼婦人產後血虛煩熱,頭眩昏暈、盜汗等症並效。
川芎(三錢),當歸(酒拌,五錢)
水二鍾,煎八分,食前服,自汗手足冷者加人參二錢。
三黃二地湯
三黃二地湯蒼朮,厚朴陳皮白朮歸
人參防風兼甘草,地榆澤瀉共烏梅
治腸風諸痔,便血不止;及面色痿黃,四肢無力。
生地黃,熟地(各一錢半),蒼朮,厚朴,陳皮,黃連,黃柏,黃芩,歸身,白朮,人參(各一錢),甘草,防風,澤瀉,地榆(各六分),烏梅(二個)
水二鍾,煎八分,食前服。
粟殼散
粟殼散內用歸耆,生熟地黃蒼柏宜
參芩厚朴陳皮草,荷蒂艽升地骨皮
治諸痔作疼及腸風下血,諸藥不止者,宜服之。
粟殼(溫湯泡去內穰,去蒂切絲,蜜水拌炒,二錢),當歸,陳皮,秦艽,黃耆,生地黃,熟地(各一錢),黃柏,黃芩,人參,蒼朮,厚朴,升麻(各六分),荷葉蒂(七個),甘草(五分),地骨皮(一錢二分)
水二鍾,煎八分,食前服。或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溫酒調服。
洗痔枳殼湯
洗痔枳殼湯捐痛,癩蝦蟆草相成共
用此煎湯洗痔瘡,諸般疼苦隨時送
治痔瘡腫痛,肛門下墜,毋論新久,洗之腫自消。
白話文:
痔瘡主治方
防風秦艽湯
此方治療各種痔瘡,無論新舊,症狀包括肛門出血、墜脹疼痛等皆有效。藥材包括防風、秦艽、當歸、川芎、生地、白芍、赤茯苓、連翹、檳榔、甘草、梔子、地榆、枳殼、槐角、白芷、蒼朮。 水煎服。便秘者可加用大黃。
提肛散
此方主治氣虛導致的肛門下墜、脫肛、便血以及脾胃虛弱等症。藥材包括川芎、當歸、白朮、人參、黃耆、陳皮、甘草、升麻、柴胡、黃芩、黃連、白芷。水煎服,藥渣再煎二次服用。
加味四君子湯
此方治療痔瘡、痔漏,症狀包括出血不止、面色萎黃、心悸耳鳴、肢體乏力、脾虛口淡、食慾不振等,以及因中氣虛弱導致便血等症。藥材包括人參、白朮、茯苓、白扁豆、黃耆、甘草,並加薑片、大棗同煎。
當歸郁李湯
此方治療痔瘡導致大便乾燥、大腸下墜出血、疼痛難忍等症狀。藥材包括當歸、郁李仁、澤瀉、生地黃、大黃、枳實、蒼朮、秦艽、麻仁、皂角。空腹服用。
芎歸湯
此方治療便血或失血過多,以及婦女產後血虛、煩熱、頭暈、盜汗等症。藥材包括川芎、當歸。自汗手腳冰冷者可加人參。
三黃二地湯
此方治療腸風、痔瘡、便血不止,以及面色萎黃、四肢無力等症。藥材包括生地黃、熟地黃、蒼朮、厚朴、陳皮、黃連、黃柏、黃芩、當歸、白朮、人參、甘草、防風、澤瀉、地榆、烏梅。
粟殼散
此方治療各種痔瘡疼痛及腸風下血。藥材包括粟殼、當歸、陳皮、秦艽、黃耆、生地黃、熟地黃、黃柏、黃芩、人參、蒼朮、厚朴、升麻、荷葉蒂、甘草、地骨皮。可水煎服或研磨成細粉,溫酒服用。
洗痔枳殼湯
此方用於清洗痔瘡,治療痔瘡腫痛、肛門下墜等症,無論新舊皆可使用。藥材包括枳殼及癩蝦蟆草(成分未詳,需進一步查證)。
(註:文中藥材劑量單位「錢」和「分」為古代計量單位,現代臨床應用需根據醫生指導調整劑量。 部分藥材名稱可能因時代差異存在不同稱呼,需根據現代藥典確認。 以上僅為古代方劑的翻譯,不構成任何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