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科心得集》~ 家用膏丹丸散方 (3)
家用膏丹丸散方 (3)
1. 家用膏丹丸散方
肉桂膏,治一切寒濕痹痛、乳痰、乳癖、瘰癧等證。
川烏,草烏,海藻,當歸,甘草,白芨,甘遂,白芷,細辛,芫花,半夏,肉桂,紅花大戟,虎骨(各七錢五分),麻黃(一兩),五倍子(一兩)
用麻油二斤、青油一斤五兩,入藥煎枯,去渣;下淨東丹炒一斤,收成膏;再下乳香(去油,研)、沒藥(去油,研)各一兩,寸香(研)五錢,百草霜一兩,攪勻,用紅布攤貼。
紫霞膏,治老年結毒,穿潰不斂。
嫩松香(六兩),糠青(研,二兩),乳香(去油,研),沒藥(去油研,各五錢)
用麻油六兩,熬至滴水成珠,下松香,再煎二、三十沸,下糠青,再熬,自有紫色,離火,下乳香、沒藥。
白玉膏,治濕毒瘡,白泡臁瘡,燙傷等。收濕生肌長肉,甚效。
鯽魚(大者,兩條),鉛粉(一斤),輕粉(五錢),象皮(烘研,一兩),真珠(研,三錢)
用麻油一斤,入鯽魚,煎至枯,瀝去骨,再煎一、二十沸,離火少頃;然後下鉛粉、輕粉、象皮末、珍珠末,攪勻成膏。
玉紅膏,去腐生新。此外科收斂藥中之神方也。
白芷(五錢),甘草(一兩),歸身(二兩),瓜兒血竭,輕粉(各四錢),白占(二兩),紫草(五錢)
用麻油一斤,先將白芷、歸身、甘草、紫草四味入油,熬枯,濾去渣,復煎滾,下血竭,化盡,次下白占,微火亦化,退火,下輕粉,攪勻,傾入磁罐內聽用。凡用藥將牙簪挑藥,施於瘡頭上,以膏蓋之。
千捶紅玉膏,治濕毒流注,無名腫毒,未經穿潰者。
蓖麻子(去殼),松香(蔥頭汁煮)四兩,南星(研,五錢),半夏(研,五錢),乳香(去油,五錢),沒藥(去油,五錢),銀硃(七八錢)
搗成膏,看老嫩,以蓖麻肉增減,用布攤貼。
千捶綠雲膏,治痰核甚效。
蓖麻子(去殼),松香(蔥頭汁煮,四兩),海藻(炙,研,五錢),昆布(炙,研,五錢),南星(研,五錢),半夏(研,五錢),杏仁(五錢),糠青(研,一兩)
搗成膏。一方有乳五香、沒藥各五錢。
十層膏,專治年久新起臁瘡,已經去腐,生肌長肉,神效。
黃芩,黃柏,白芷(各二錢),乳香(去油,研),沒藥(去油研,各二錢),血竭(研,三錢),黃占(一兩),白占(五錢),輕粉(研,一錢),血餘(二錢),象皮(炙,研,二錢),密陀僧(研,一兩),珍珠(研,一錢)
用麻油十兩,先將芩、柏、芷三味,入油,煎枯,濾去渣;次下血餘,煎枯,去血餘;再下黃占、白占溶化;然後下乳沒、血竭、陀僧、輕粉、象皮、珍珠末,攪勻。將皮紙一張,分作六小張,以一張染膏提出,攤於臺上,用手兩面泥勻,再持一張,染膏如前法,攤在前一張上,共作十層。如遇臁瘡,將此膏依瘡大小剪下,扎於瘡上,一日揭去一層,扎完瘡愈,極妙神方也。
白話文:
肉桂膏,主要治療各種因寒冷潮濕引起的疼痛、乳房腫塊、淋巴結核等症狀。
藥材包括:川烏、草烏、海藻、當歸、甘草、白芨、甘遂、白芷、細辛、芫花、半夏、肉桂、紅花大戟、虎骨(各約28.1克)、麻黃(約37.5克)、五倍子(約37.5克)。
做法:用麻油約1200毫升、青油約900毫升,放入藥材煎煮至藥渣枯黃,撈出藥渣;接著放入炒過的淨東丹約600克,收成膏狀;再加入去除油脂並研磨的乳香和沒藥各約37.5克,研磨的寸香約18.75克,百草霜約37.5克,攪拌均勻,用紅布攤開貼敷患處。
紫霞膏,主要治療老年人因毒素積聚導致的瘡瘍,潰爛後不易癒合的情況。
藥材包括:嫩松香(約225克)、糠青(研磨,約75克)、乳香(去除油脂並研磨)、沒藥(去除油脂並研磨,各約18.75克)。
做法:用麻油約300毫升,熬煮至滴落水中能成珠狀,放入松香,再煎煮約二、三十次沸騰,放入糠青,繼續熬煮,會呈現紫色,離火,加入乳香、沒藥。
白玉膏,主要治療濕毒引起的瘡瘍、白泡狀的腿部潰瘍、燙傷等。能有效收斂傷口、促進肌肉生長,效果顯著。
藥材包括:大條鯽魚(兩條)、鉛粉(約600克)、輕粉(約18.75克)、象皮(烘乾研磨,約37.5克)、珍珠(研磨,約11.25克)。
做法:用麻油約600毫升,放入鯽魚,煎煮至魚肉枯黃,撈出魚骨,再煎煮約一、二十次沸騰,稍微離火;然後加入鉛粉、輕粉、象皮末、珍珠末,攪拌均勻成膏狀。
玉紅膏,主要用於去除腐肉,促進新肉生長。是外科收斂藥中的神奇藥方。
藥材包括:白芷(約18.75克)、甘草(約37.5克)、當歸身(約75克)、瓜兒血竭、輕粉(各約15克)、白占(約75克)、紫草(約18.75克)。
做法:用麻油約600毫升,先將白芷、當歸身、甘草、紫草四味放入油中,熬煮至藥渣枯黃,濾去藥渣,再次加熱至沸騰,加入血竭,使其完全溶化,接著加入白占,用小火使其溶化,離火,加入輕粉,攪拌均勻,倒入瓷罐中備用。使用時用牙籤挑取藥膏,塗抹在瘡口上,用膏藥覆蓋。
千捶紅玉膏,主要治療濕毒引起的流注、不明原因的腫毒,尚未潰破的情況。
藥材包括:蓖麻子(去殼)、松香(用蔥汁煮過,各約150克)、南星(研磨,約18.75克)、半夏(研磨,約18.75克)、乳香(去除油脂,約18.75克)、沒藥(去除油脂,約18.75克)、銀硃(約26.25-30克)。
做法:將以上藥材搗成膏狀,根據膏的稀稠度,調整蓖麻肉的用量,用布攤開貼敷。
千捶綠雲膏,主要治療痰核,效果顯著。
藥材包括:蓖麻子(去殼)、松香(用蔥汁煮過,各約150克)、海藻(炙烤後研磨,約18.75克)、昆布(炙烤後研磨,約18.75克)、南星(研磨,約18.75克)、半夏(研磨,約18.75克)、杏仁(約18.75克)、糠青(研磨,約37.5克)。
做法:將以上藥材搗成膏狀。另一個配方還有乳香、沒藥各約18.75克。
十層膏,主要治療長年或新發的腿部潰瘍,已去除腐肉、促進肌肉生長,效果神奇。
藥材包括:黃芩、黃柏、白芷(各約7.5克)、乳香(去除油脂並研磨)、沒藥(去除油脂並研磨,各約7.5克)、血竭(研磨,約11.25克)、黃占(約37.5克)、白占(約18.75克)、輕粉(研磨,約3.75克)、血餘(約7.5克)、象皮(炙烤後研磨,約7.5克)、密陀僧(研磨,約37.5克)、珍珠(研磨,約3.75克)。
做法:用麻油約600毫升,先將黃芩、黃柏、白芷三味藥放入油中,煎煮至藥渣枯黃,濾去藥渣;接著放入血餘,煎煮至枯黃,去除血餘;再放入黃占、白占使其溶化;然後加入乳香、沒藥、血竭、密陀僧、輕粉、象皮末、珍珠末,攪拌均勻。取一張皮紙,分成六小張,取一張塗上藥膏,攤在桌上,用手將兩面抹平,再取一張,塗上藥膏,像之前一樣攤在第一張上,共做十層。如果遇到腿部潰瘍,將此膏根據潰瘍大小剪下,敷在患處,一天揭去一層,敷完後潰瘍會癒合,是極好的神奇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