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秉鈞

《瘍科心得集》~ 方匯 (15)

回本書目錄

方匯 (15)

1. 補遺

《寶鑑》,醉仙散,治癘風,遍身麻木。

鼠黏子,胡麻子,蔓荊子(炒黑),枸杞(各一兩),苦參,白蒺藜,栝蔞根,防風(各五錢)

上為末,每一兩入輕粉一錢,拌勻。每服一錢,茶清調,晨、午、晚各一服,服後五、七日,先於牙縫內出臭涎,渾身痛,昏悶如醉,後利下惡物臭積為效。

(陳氏),苦參丸,治大麻瘋,不分新久、穿潰爛,老幼俱可服之。

苦參(一斤),楓子肉(六兩),荊芥(一斤),防風(六兩),白芷(六兩),全蠍,何首烏,白附子,枸杞子,威靈仙,當歸,大胡麻,川芎,蒺藜,大皂角,川牛膝,牛蒡子,獨活(各五兩),蔓荊子,風藤,羌活,連翹,蒼朮,天麻,杜仲,草烏(泡,去皮尖),甘草(各三兩),杏仁(二兩),人參(一兩),白花蛇(切片,炙黃,二兩)

上為細末,醋打老米糊為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溫酒食前後下。避風忌口。

(陳氏),硇砂散,治鼻痔。

硇砂(一錢),輕粉(三分),冰片(五釐),雄黃(三分)

共為末。用草梗咬毛蘸藥,勤點鼻痔上,日五、六次,自然漸化為水而愈。

(陳氏),翠云錠,治眼泡菌毒。

杭粉(五兩),銅綠(一兩),輕粉(一錢)

用黃連一兩,同川米百粒,熬膏和藥作錠,陰乾。又治爛弦風眼,或暴赤腫痛者。

《大全》,清涼丸,治眼泡菌毒。

當歸尾,石菖蒲,赤芍(各二錢),羌活(五分),地膚子,生杏仁,川連(各一錢),膽礬(二分)

共研粗,以大紅綢包紮,如櫻桃大。滾水浸泡,乘熱蘸洗。

(清溪),北庭丹,點舌菌。

人中白,番硇(各五分),溏雞糞,瓦上青苔,瓦松(各一錢)

上用傾銀罐子二個,將藥裝在罐內,將口封固,外用鹽泥固濟,以炭火煅紅,俟三炷香為度,候冷開罐,將藥取出,入冰片、麝香各一分,共研細末。用磁針破舌菌,用丹少許點上,再以蒲黃蓋之。

蛤粉散,濕熱痛瘡,以此摻之。

蛤粉,輕粉,白芨,冰片

《大全》,鵝黃散,治坐板瘡。

綠豆粉(一兩),黃柏(三錢),輕粉(三錢),滑石(五錢)

(陳氏),太乙膏,一切癰疽瘡瘍,提膿生新,神效。

生地,土木鱉,元參,赤芍,大黃,白芷,當歸(各五錢),肉桂(二錢五分),乳香,沒藥(各二錢),阿魏(一錢),輕粉(一錢五分),血餘(一團)

用麻油一斤,入藥熬枯,濾去渣,下血餘再熬枯,去渣,將炒過淨東丹六兩,攪勻,看老嫩適中,方下阿魏、乳沒、輕粉,攪勻攤貼。

黃連膏,治足三陰濕熱,腿腳紅腫,皮破脂流,類乎血瘋,浸淫不止,痛癢非常者。

先用桐油一斤,入鍋熬,起白星為度,加黃蠟一兩五錢,溶化,入研細炒黑大黃末一斤,攪勻,再入冰片二分,攤貼。

白話文:

補遺

《寶鑑》醉仙散,治療癩病,全身麻木。

藥材包含:鼠黏子、胡麻子、炒黑的蔓荊子、枸杞(各一兩),苦參、白蒺藜、栝蔞根、防風(各五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一兩藥粉加入一錢輕粉,攪拌均勻。每次服用一錢,用茶水調服,早、中、晚各一次。服藥後五到七天,會先從牙縫流出臭涎,全身疼痛,頭暈像喝醉一樣。之後會排出惡臭的積穢,就表示藥效發揮了。

(陳氏)苦參丸,治療麻瘋病,不論新舊病症、皮膚潰爛,老少皆可服用。

藥材包含:苦參(一斤),楓子肉(六兩),荊芥(一斤),防風(六兩),白芷(六兩),全蠍、何首烏、白附子、枸杞子、威靈仙、當歸、大胡麻、川芎、蒺藜、大皂角、川牛膝、牛蒡子、獨活(各五兩),蔓荊子、風藤、羌活、連翹、蒼朮、天麻、杜仲、泡過並去除皮尖的草烏、甘草(各三兩),杏仁(二兩),人參(一兩),切片後炙烤至黃色的白花蛇(二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醋煮過的米糊製成藥丸,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三、四十丸,用溫酒在飯前或飯後送服。服藥期間要避風、忌口。

(陳氏)硇砂散,治療鼻痔。

藥材包含:硇砂(一錢),輕粉(三分),冰片(五釐),雄黃(三分)。

將以上藥材一起磨成粉末。用草莖咬開毛端蘸藥粉,勤塗在鼻痔上,每天五、六次,鼻痔自然會逐漸化為水狀而痊癒。

(陳氏)翠云錠,治療眼瞼腫泡菌毒。

藥材包含:杭粉(五兩),銅綠(一兩),輕粉(一錢)。

將黃連一兩和川米一百粒一同熬煮成膏狀,再加入以上藥材,製成藥錠,陰乾。此藥錠也可治療爛弦風眼,或是突然眼睛紅腫疼痛。

《大全》清涼丸,治療眼瞼腫泡菌毒。

藥材包含:當歸尾、石菖蒲、赤芍(各二錢),羌活(五分),地膚子、生杏仁、川連(各一錢),膽礬(二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粉,用大紅綢布包裹,做成櫻桃般大小的藥包。用滾水浸泡,趁熱蘸取藥水清洗患處。

(清溪)北庭丹,治療舌頭上的菌狀物。

藥材包含:人中白、番硇(各五分),溏雞糞、瓦上的青苔、瓦松(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放入兩個小銀罐中,封緊罐口,外層用鹽泥密封。用炭火燒紅,等三炷香的時間後,冷卻後打開罐子,取出藥材,加入冰片、麝香各一分,一同磨成細末。用磁針刺破舌頭上的菌狀物,將少許藥粉點在上面,再用蒲黃覆蓋。

蛤粉散,治療濕熱引起的疼痛瘡瘍,可將藥粉直接撒在患處。

藥材包含:蛤粉、輕粉、白芨、冰片。

《大全》鵝黃散,治療坐板瘡。

藥材包含:綠豆粉(一兩),黃柏(三錢),輕粉(三錢),滑石(五錢)。

(陳氏)太乙膏,治療一切癰疽瘡瘍,能幫助提膿、促進新肉生長,效果顯著。

藥材包含:生地、土木鱉、元參、赤芍、大黃、白芷、當歸(各五錢),肉桂(二錢五分),乳香、沒藥(各二錢),阿魏(一錢),輕粉(一錢五分),血餘(一團)。

用麻油一斤,放入以上藥材熬煮至藥材焦枯,過濾去除藥渣,再放入血餘繼續熬煮至焦枯,再次去除藥渣。加入炒過的淨東丹六兩,攪拌均勻,觀察濃稠度是否適中。最後加入阿魏、乳香、沒藥、輕粉,攪拌均勻,攤在布上貼敷。

黃連膏,治療足部三陰經的濕熱症狀,腿腳紅腫、皮膚破損流膿,類似血瘋,症狀持續不止,疼痛搔癢難耐者。

先用桐油一斤放入鍋中熬煮,煮至表面起白星時,加入黃蠟一兩五錢,使其融化,再加入研磨成細粉的炒黑大黃末一斤,攪拌均勻,最後加入冰片二分,攤在布上貼敷。